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一 1922年,湖北黄冈蕲春县田家桥籍著名革命先烈詹大悲家族筹备五修族谱,应詹大悲之请求,孙中山于1923年2月为其族谱作序,是为孙中山《<詹氏宗谱>序》。该序作于孙中山晚年,是研究孙中山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的一篇颇有价值的文献,也是谱牒学上一篇不可多得的文章。此文因故长期流落民间,迄今未能引起思想界、学术界的重视。现据蕲春县田家桥詹大悲家族所存于1923年底刊印的族谱,将孙中山《<詹氏宗谱>  相似文献   

2.
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写明林则徐家族的开基祖三十六郎圣联公,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移居龙岩龙门陈邦洋,即今福建龙岩龙门镇石牌前村。这与龙岩石碑前林氏旧族谱不谋而合。这是林则徐遗著的新发现,它为林则徐生平和家族世系探寻提供了新的文献依据。在查阅林则徐现存全部遗著及有关林则徐研究的权威著作基础上,参照石牌前林氏旧族谱,就《西河郡林氏族谱序》的发现和价值及其真伪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桐城《高林汪氏宗谱》中有张英佚文三篇,即《高林汪氏宗谱序》、《尔玉公传》和《汪老伯母胡太孺人八秩荣寿序》,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张英介绍高林汪氏家族发展和纂修宗谱的特点,阐述自己对修谱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叙述同汪德雯的深厚情谊;同时,张英对尔玉公和胡太孺人十分景仰,撰写传记和寿序以颂之。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伟大思想表现在多个方面。毋庸讳言,在孙中山宏大的思想体系中,经济思想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孙中山思想的一大特点。根据孙中山经济思想的前后变化,以1894年为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两个时期经济思想的演变不仅体现了孙中山由一个改良主义者向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的历程,同时也反映出孙中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孙中山前期的经济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致郑藻如书》(1890年)、《农功》(1891年前后)、《上李鸿章书》(1894年)三篇文章中。《上…  相似文献   

5.
湖北麻城《程氏宗谱》与《詹氏宗谱》中记载了特殊的一支,即"詹程氏",亦称"程詹氏"。其特异性在于一支之中兄弟分别承祀不同两姓,客观上造成了血缘、伦理与族内权力的错位。试以两姓宗谱为基础,厘清"詹程氏"一支自问题肇始至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权力对血缘和伦理的反噬,以此探讨清代两湖流域绅权在宗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近,各地学术刊物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孙中山的文章,分别就孙中山的思想和革命实践等方面加以评述。现选择几篇介绍如下。《贵州史学丛刊》1986年第二期刊载了《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的觉醒》一文,指出:“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始终是贯穿在孙中山毕生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中大声疾呼: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毒生灵,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列强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并号召“集会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  相似文献   

7.
1923年1月《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发表,标志着孙中山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结盟的政策,但孙中山在确立了联俄政策后继续期望英美日等列强支持中国革命,尤其对日本的期望更为强烈,并且为之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族谱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和儒家文化的精髓。作为族谱文化主要载体的族谱(或曰宗谱、家谱),它所独有的价值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湖南东安《雷氏通谱》前后四修,记事历时三百多年,内容涉及谱序、列传、文学传、礼仪、家训、族禁、族约、世系繁衍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史学、社会学、教育学、文学等研究价值,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9.
族谱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就遂昌县长濂村所发现的《郑氏族谱》,通过对其族谱的屡屡修撰、谱序的作用、长濂郑姓的渊源与世系、郑氏宗规的形成及承恩、像赞等的分析论述,认为族谱不仅对家族具有敬宗耀祖的政治教化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郑氏族谱》对当今长濂村的历史文化研究、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州郡、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家乡,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就诞生在徽州歙县西乡的黄潭源村。1.陶氏家族迁新安的时间新安陶氏族谱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族谱的封面上明确记载了新安陶氏祖先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由绍兴府会稽县来徽州,举家定居歙县城西古溪村。《新安陶氏族谱》封面的原文如下:大明(《新安陶氏族谱》封面)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江西省临川市上顿渡颜家渡范村发现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家族的《范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经考证,作者系范氏家族第39代元孙。初版《族谱》是由范仲淹牵头组织编修并亲自作序,于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正月八日出版。此次发现的《族谱》为第十五次修谱版,是在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夏修订付印的,共分九卷,为木刻版本,迄今已有70年了。  相似文献   

12.
中原大族迁居徽州以后,各宗族为了纪世系,叙昭穆,辩亲疏,明确后裔辈份及其尊卑嫡庶等级,普遍撰修宗谱。类型有郡谱,徽州六县范围内所有大族合编一谱,如《新安名族志》;县谱,以一县为范围,合编各大族谱,如《休宁名族志》;合族之族,凡属一姓,共同编谱,如《新安武口王氏世系谱》;分支主谱,某族某支的单独宗谱,  相似文献   

13.
中原大族迁居徽州以后,各宗族为了纪世系,叙昭穆,辩亲疏,明确后裔辈份及其尊卑嫡庶等级,普遍撰修宗谱。类型有郡谱,徽州六县范围内所有大族合编一谱,如《新安名族志》;县谱,以一县为范围,合编各大族谱,如《休宁名族志》;合族之族,凡属一姓,共同编谱,如《新安武口王氏世系谱》;分支主谱,某族某支的单独宗谱,  相似文献   

14.
徽州族谱的类型和名称中原大族迁居徽州以后,各宗族为了纪世系,叙昭穆,辩亲疏,明确后裔辈份及其尊卑嫡庶等级,普遍撰修宗谱。类型有郡谱,徽州六县范围内所有大族合编一谱,如《新安名族志》;县谱,以一县为范围,合编各大族谱,如《休宁名族志》;合族之族,凡属一姓,共同编谱,如《新安武口王氏世系谱》;分支主谱,某族某支的单  相似文献   

15.
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文德公以后有两条线索,明线写九郎公世系,暗线写五郎公世系。林序中提到“我开基祖三十六郎,字圣联。”与龙岩市龙门镇石牌前《林德春族谱》记载相吻合,为研究林则徐家族世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8 9年江西省临川市上顿渡颜家渡范村发现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家族的《范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 ,经考证 ,作者系范氏家族第 39代元孙。初版《族谱》是由范仲淹牵头组织编修并亲自作序 ,于宋皇三年 (公元 10 5 1年 )正月八日出版。此次发现的《族谱》为第  相似文献   

17.
德州《张氏族谱》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州《张氏族谱》前后三修,记事历时近六百年,内容涉及谱序凡例、世系繁衍、人物传记、族规族训、恩荣艺文等诸多方面,为研究德州张氏家族及德州地方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一、“永远的革命者”孙中山鲁迅为纪念孙中山逝世而写的《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载1926年3月12日《国民新报》)中写道:“中山先生的一生历史具在,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仍然继续着过向近于完全的革命工作。”“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是革命。不管后人如何非难地的缺点,究极他的全部是革命。”就是在日本,孙中山毕生的同志宫崎滔天在谈到孙中山时,也认为:“他是身着自由、平等、博爱甲胄的革命化身、革命战士。”[1]我所尊敬的前辈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魏氏宗谱》为例,对族谱祖先世系的描述,以及后世修谱对"祖先事迹"的叠加进行了仔细的辨析与对照,文章认为族谱不仅有"收宗敬族"的效果,而且有家族在地方社会权势积累的体现,宗族的发展同时迎合了国家礼仪制度的转变。这种迎合决定着宗族的正统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南宋时期孙自诚撰写的《孙氏合修谱序》具有文献参考价值。文中提到孙觌、孙实、孙楙、孙世安、孙世臣、孙自新等,均有典籍文献资证。《孙氏合修谱序》陈述了宗谱纂修的性质,介绍了所序宗谱的家族情况,提出家谱纂修新思想,对所序家谱的家族名流评价合度,表明了"尚位""崇文"的文化观念,传达了"文以载道"的时代精神,与理学家、古文家的谱序面貌迥异,体现了宋代实学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