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科学研究表明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 ,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 ,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工作的主阵地———课堂 ,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场所 ,那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 ?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乐学的心态  心理研究表明 ,如果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体验主要是紧张、压抑、沮丧的 ,那么他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甚至心理疾病。由此可见 ,创设一种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
教师心理素质的优劣,关系到教师能否胜任各种复杂的教学工作。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业务水平和品德修养,从而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拟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本身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教育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劳动的基本手段就是在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品德和个性影响、熏陶和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同时把教师优良的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教师劳动手段的这种特殊性也就客观地表明,教…  相似文献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各学科教师都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4.
张凌 《宁夏教育》2004,(12):11-11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要培养良好、健康、文明、向上的学生,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郑立成 《文教资料》2006,(20):105-106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应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优化学生心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同学间课堂交流搭建平台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心育”即“心理教育”,又称“心理素质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育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心理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在个体与客观相互作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使人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学习、生活,充满自信,意志坚强,不怕挫折,追求成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渠道,将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结合起来,创设顺境和逆境,让学生去具体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8.
浅析演奏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刻苦练习,一到考试或演奏会上却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很大程度在于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作为教师,必须学好心理学和教育学,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列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开展青春期卫生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保障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大潮流中去,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就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引起不良心理素质的因素,从而寻找工作对策。具体地说,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正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上应将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采.本文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同学间课堂交流搭建平台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基本途径是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把握好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则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根据实践和体会,认为语文教师把心理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要坚持做到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积极的情感主导课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走出课堂,积极评价,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3.
古浩民 《成才之路》2011,(10):16-16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 教学过程中。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相似文献   

14.
在素质教育探索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进学生身体或生理上的健康,而课堂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在营造和维持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前提下,我们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中,分析学生学习英语心理障碍的原因,从而在课堂中创设健康心理环境,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任何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我依托课堂教学,努力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一、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是爱。他们渴望生活和学习在一个充满爱心、愉快、和谐的环  相似文献   

16.
一、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比以往更需要家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时代呼唤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提出,这个目标的培养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是完不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  相似文献   

17.
一、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比以往更需要家访   &lt;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gt;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时代呼唤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新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教育的根本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提出,这个目标的培养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是完不成的.   ……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科学地,民主地处理课堂中的各种不良教育行为,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理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每一位教育工作都应重视学生心理的健康培养。  相似文献   

20.
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的素质的灵魂,是全面发展的心理内在机制和动力。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是贯穿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一根主线。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呢?一是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可开设心理咨询、心理门诊,举办心理知识讲座,但关键在于把心理素质教育融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校长、教师应深刻认识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一方面,心理素质教育要有相应的目标、内容、手段;另一方面,要与德智体美劳结合,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