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盖格尔对审美价值的研究,首先是把审美价值从正在进行体验的主体之中孤立出来,以便寻找审美价值的客观性依据,然后转向了审美价值的主观性研究。审美价值主观性的合义是,艺术作品只是为了人们才存在,美只存在于它与体验它的人类的关系之中,只是对于主体、对于自我的体验,艺术才具有意味。本文对审美价值与三重自我的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而最终落实到审美价值与存在的自我关系的阐述上。正是在存在的自我这个主体的层次上,审美价值才得到了它真正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重审美经验是西方近现代美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作为现象学美学奠基者的莫里茨·盖格尔更是强化了这一点。不过 ,与各种事实论美学尤其是心理学美学把审美经验看作心理的事实不同的是 ,盖格尔视审美对象为审美经验的来源。为此 ,盖格尔对艺术的深层效果和表层效果、快乐和享受、内在的专注和外在的专注、审美判断和令人愉快的东西的判断作出了根本的区别。但最具特色的是 ,盖格尔把审美对象看作是一个现象学的对象而不是本体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德国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在美学研究方法上,超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之争;在美学学科定位上,将"审美价值"作为美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在艺术本质问题上,主张艺术是一种存在体验;在艺术功能的理解上,认为艺术能够提升我们至生命的顶点。盖格尔的美学兼有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之长,却又超越了二者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审美价值问题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杜夫海纳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认为审美价值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的。首先,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其次,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这不仅是指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作的创造,它同时还指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的能动活动;最后,审美价值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作品对存在深度的揭示,审美价值是存在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和审美主体的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盖格尔运用现象学还原方法,将审美价值确定在现象的范围内,认为审美对象不是物质实体,而是通过主体意向性作用的客体。盖格尔认为,要获得对现象的认识,必须借助直观这种现象学方法。另外,他坚持现象学的哲学立场,强调审美主客体的统一等。这些都是对现象学方法的忠实应用。  相似文献   

6.
审美活动是存在于人类社会行为中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人对自身价值的完整体验。无论是面对美的自然还是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人的自身都是一个审美的主体。作为主体就会对事物有能动性。通过对人的审美意向,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的分析,论述为了实现美感这一体验,人们在审美这一活动过程中都会体现出一种主动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审美时空论     
审美时空实质上是主体在观照境界中的“看到”的一个幻象世界,它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的确证;它只存在于主体的审美视觉中;艺术意象只有在审美时空中才能诞生和成长。因此建立审美的时空观念,也是“美的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李建军 《安康学院学报》2002,14(4):21-23,35
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声音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韵律美、节奏美、旋律美是声音的组合变化所产生的美.文学作品的意义有其特殊的存在方式,它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其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9.
语教育的危机是立人的终极目标丧失,因为语教育存在诸多审美缺陷,语审美性具有本体意义,着眼于立人,必须以审美性导引工具性, 以审美价值导引工具价值。语教育的审美径指向有三:一是建立语感,进入语的审美天地;二是求真求美,引导学生欣赏,创造美;三是陶冶情性,在语审美中完善人性。主张兼收并蓄,以审美实现语教育的复归与扬弃。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审美体验价值”放到了音乐课程价值的第一位,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只关注音乐课程的外在价值,而忽视音乐课程的内在审美价值,音乐审美价值必须体现在感官和精神的愉悦统一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育人的目的。教师要从作品的选择、探究评价等方面思考,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是一种肯定性价值。美在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中生成,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内在的同构性,客体成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时,客体便具有了能满足主体的审美需要、给主体带来精神愉悦的价值属性,美也就生成了,客体成为了美的事物。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社会实践是真理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基础;工具是真理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中介。真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审美关系是审美活动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审美的对象与审美对象的边界,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对象离不开对象中的潜在的审美元素,更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审美的对象到审美对象的转向依赖于审美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参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是对象性的存在,体现了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审美主体从"观物取象"到比兴思维下的物我交融,直至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过程,体现了审美意象生成的动态性.审美主体的情感因物而兴,同时又以物为寄托.比兴思维与想象是主体在审美意象生成过程中实现物我交融的方式.审美主体在"观"和"取"中的心理倾向体现了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必然属性.无论是基于物我关系的创构,还是随着...  相似文献   

15.
乡土美学的审美主体是进行审美活动并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美感的创造者和欣赏者。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二者互为对象,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象性关系。当“乡土”成为审美主体的“为我之物”,就构成了审美活动的最基础的客体。而审美主体因所处文化背景的复杂与多义,其身份有明显的双重性与悖论性,呈现出了精神取向与价值观念上的“生活在别处”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直观与美     
主体与客体具有多重关系。有认识关系,有价值关系,还有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主体心灵与客体形式间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关系,它与认识关系,价值关系是不同的。直观是审美的基础。直观具有三个特点和三个层次。在真、善、美的世界里,美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连贯前二者的桥梁,人们通过审美,从必然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7.
适应大众生活的不断艺术化和审美化趋势,现代企业经营不仅应该是一种经济活动,也应该努力成为一种审美化的活动。企业经营美学就是把企业经营过程中美学原理的应用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一门实用性交叉学科。本文作为企业经营美学研究的一个导论,试图提纲挈领地阐明以下四个问题:一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学术使命;二是企业经营美学的学科特点;三是企业经营美学的理论体系;四是企业经营美学建立的时代背景和价值前景。  相似文献   

18.
论审美代码     
审美代码是具备感性特征与可知解性的符号或形式。审美代码承载着多种层面的审美信息而成为与人的感性存在和本体存在密切联结的对象或客体。审美代码的符号蕴含包括:1.作为审美对象它是非本体的;2.作为经验的载体它唤起审美体验;3.作为价值赋予所成之本体它又是非对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