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知识万花筒     
《素质教育博览》2007,(3):12-13
野牛:我国野牛主要产在云南西双版纳和高黎(1i)贡(gong)山地区,体长1米多,肩高可达2米,体重在1吨左右,论个儿可称为“野牛之王”了。这种野牛的显著特点是,四条腿的下半部白色,好像穿着袜子,所以又叫它“白袜子”。  相似文献   

2.
勇敢     
范粒 《中学生天地》2010,(9):F0002-F0002
摄影师大卫·罗伯特在美同俄州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里,抓拍到有趣的一幕:娇小的土拨鼠镇定地站在彪悍的野牛面前,默默地与其对峙。美洲草原成年土拨鼠体长不过30多厘米,体重不足1.5公斤,而一头美洲野牛身高可达2米,体重超过1000公斤,土拨鼠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释了“勇敢”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诺亚方舟”再次扬帆航行。不过,今天的方舟不是载着成双成对的动物,将它们运往安全之地,而是采用克隆技术复制濒临灭绝的动物。“诺亚”是人们给一只克隆的印度野牛预先起的名字。这种濒危动物生活在印度、孟加拉和东南亚。遗憾的是,被克隆的那头野牛已经死去。现在,新“诺亚”借助贝茜(一头生活在衣阿华州的母牛)之身来到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分析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帮助学生防错,提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例1:一块花布长10米,剪去35又35米,还剩多少米?错解:10-35-53=8.8(米)产生以上错误的原因是:把抽象的分率“35”当成具体数量“53米”。“35”与“53米”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35”是指“10米的35”,它表示10×35=6(米);“53米”是指实际数量。正确解法为:10-10×35-35=3.4(米)或10-(10×35+35)=3.4(米)。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教师应帮助他们弄清一个分…  相似文献   

5.
分数应用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的重要学习内容。学生在解分数应用题时 ,常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列举一些错例 ,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有利于提高学生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一、把抽象的分率当成具体数量例 1 一块花布长 9米 ,剪去23 又23 米 ,还剩多少米 ?错解 :9-23 -23 =723(米 )分析 :把抽象的分率“23 ” ,当成具体数量“23 米”。“23 ”与“23 米”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相同。“23 ”是指“9米的 23 ” ,它是 9× 23 =6(米 ) ;“23 米”就是指“23 米”。正确解法 :9-9× 23 -23 =2 13 …  相似文献   

6.
黄玲红 《湖南教育》2004,(16):36-37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生活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  相似文献   

7.
一、填空题。1郾53×()=53÷()=53-()=()+23=12郾如果把5千克看作“1”,那么12千克应为()。如果把4米看作23,那么6米应为(),8米应为()。3郾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小时滴水110杯,5小时滴水()杯,()小时滴水25杯。4郾在□内填上“>”或“<”。(1)b×32=98b□98(2)c÷12=45c□455郾一张CD碟片的圆周长是37郾68厘米,直径是()厘米。6郾长江全长约6400千米,黄河比长江约短12郾5%,黄河全长约()千米。7郾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20米,在花坛的周围每隔1郾57米插一面彩旗,一共要插()面彩旗。8郾把下面排列的39个分数相乘,所得的积是()。12,23,34,45,56……363…  相似文献   

8.
趣闻     
《小学生时代》2013,(4):15-16
近日,一艘诺亚方舟在荷兰多德雷赫特亮相。据介绍,这艘诺亚方舟体型巨大,长130米,宽29米,高23米。方舟里有动物雕塑展览,其中包括真实大小的老虎、长颈鹿、大象以及野牛。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每题有且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6分)1·据报道: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米/秒·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这速度快()(A)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1米(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分钟可行驶1200米(C)乌龟每小时爬行50米左右(D)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跑完110米栏2·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  相似文献   

10.
<正> 物理单位在计算中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教师要求不一再加上习惯势力的影响,同一个单位往往出现多种读法。如加速度单位米/秒~2,常见有以下几种读法:①米每平方秒;②米每秒平方;③米每秒每秒;④每秒每秒米:⑤米秒平方;⑥平方米秒;⑦平方秒分之米;⑧秒平方米;⑨秒平方分之米;⑩秒方分之米;(11) 米每二次方秒……,但读对的只有第(11) 米每二次方秒。根据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规定: 一、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是与相应的国际符号顺序一致的。二、“乘号”以“·”表示不另给相应的名称。三、“除号”以“/”表示它的对应名称为“每”字。四、乘方形式的读法是指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指数的读法是先读  相似文献   

11.
《读写月报》2022,(22):4-7
<正>[阅读导引]《大草原猎野牛》通常被认为是华盛顿·欧文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描写的是“我”和随行的朋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捕猎野牛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美国朴实进取的民族风格。欧文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用词简洁有力,细腻地刻画了捕猎野牛时人和牛充满动感的一举一动,描写具体详尽,富有鲜明的画面感。同时,他也描绘了大草原的荒凉与壮丽。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命题中,经常出现“有一个”、“只有一个”的提法。学生初次接触,往往对于两者的含义理解不清。混为一谈。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加以说明和比较,从中来理解“有一个”与“只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例如 (1)某班有一个女同学身高1.75米。 (2)某班只有一个女同学身高1.75米。 (1)说的是这个女同学的身高1.75米,与班内其他女同学的身高无关,即允许下面两种情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有一类关于长度或面积计算的几何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解题技巧,本文举例如下:一、将曲、折的线“拉直”例1如图1,“回”字形的道路宽为1米,整个“回”字形的长为8米,宽7米,一个人从入口点A沿道路中央走到终点B,他共走了(()A)15米(B)55.5米(C)56  相似文献   

14.
征解回音     
·征解·11 为何不能用“植树问题”的解法去解答? 通用教材八册P.38例5: “棉花专业组在一块长9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棉花。按行距0.6米,株距0.2米留苗。这块地一共留棉花苗多少株?”根据“植树问题”的解法,应该是:60÷0.6 1=101(株)……每行株数90÷0.2 1=451(行)……共有行数101×451=45551(株)……共留的株数  相似文献   

15.
教学第五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掌握“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认识另外两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及它们的实际长度;记住“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实际测量能力与水平。为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教师应准备好不同厚度的硬纸片3块(分别编为1、2、3  相似文献   

16.
在“分米、米的认识”一课中 ,针对“厘米、分米、米三者之间的进率”这一重点 ,我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利用手中的工具 (1分米长的白纸条、1米长的绳子、学生直尺 ) ,自己动手操作发现米、分米和厘米三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由各组选派“讲解员” ,发表组内的合作意见。令人欣喜的是 ,不仅方法各异 ,而且各具特色。下面摘录一个“讲解员”比较精彩的发言 :刚才我们组的4位同学合作得很愉快 (笑嘻嘻的 )。我们先每个人独立思考、动手、得结论 ,然后集体讨论 ,终于被我们发现了厘米、分米、米三者之间的关系 (得意洋洋状 )。其中XXX同学用1…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解题中常因概念模糊而出现错误。如:(1)“甲有20块糖,比乙多1/4。乙有几块糖?” 20×(1-1/4):=15(块);(2)“半径为4米的半圆形花台,周长是多少?”3.14×4+2=6.28(平方米)等。  相似文献   

18.
蜗牛爬竿     
笑笑与小蜗牛是对好朋友。笑笑知道小蜗牛有一道技巧题算不出来,就拉来王老师替小蜗牛排忧解难。王老师把小蜗牛托在手心与它谈心:“小蜗牛,你说你有一道技巧题,是什么呀?”“王老师,你看。”小蜗牛从贝壳下面抽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根竹竿9米长,蜗牛蔓蔓信心强;白天爬上2米长,夜晚退回1米长;请你帮助算一算,几天爬到竿顶上?王老师看了看,故意把纸条递给笑笑说:“这道题不难,你帮助算算。”笑笑想了想说:“蔓蔓白天爬上去2米,晚上倒退1米,那么,一天实际爬了2-1=1(米)。竹竿全长9米,一天爬1米,9天爬9米,对吗?”王老师说:“笑笑算的表面看…  相似文献   

19.
在解小学应用题时有很多问题与选用单位“1”有关。正确地运用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把谁看作单位“1”是根据题而定的。有时是把整体看作单位“1” ;有时是把部分看作单位“1” ;也有时把非问题类别看作单位“1”。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一、把整体看作单位“1”例1 ,学校义务修整一段路 ,第一天修整了全部的40 %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整了2.5米 ,第三天修整了25米。这段路长是多少米?解 :把这段路看作单位“1” ,那么第一天修的是40 % ,(1 -40% -40 %)是第三天修整的与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整的和。所以 ,算式为 :(25 +2.5)÷(1-40% -40 %)=27…  相似文献   

20.
整体思想在代数学习中经常用到,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往往习惯于将问题“化整为零”,先解决各个小问题后再“积零为整”;但是,有时候则需要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即从整体人手全面考虑. 一、求线段的长度例1 (1999年安徽省)如图1,在高2米,坡角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_____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