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些"和"点"都是不定量词,它们在作定语使用时,有很多不对称现象。定语位置上的"些"和"点"用作重叠式时是不对称的。当它们用于否定句中以及修饰时间名词时也会出现不对称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都需要进一步去解释。  相似文献   

2.
冯莉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17-119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类重要思维方式的隐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上/下”并不总是对称出现的。文章把研究对象限定在“在……上/下”结构中,通过对它们在聪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时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玥 《文教资料》2007,(29):48-49
在空间概念中,"上"、"下"是隐喻映射范围最广的一对方位词,它们可以表示时间、地位、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文主要关注"上"、"下"隐喻意义在使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对称的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主要考察了“上”、“下”在隐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文主要考察了“上”、“下”在隐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上/下"的不对称始于方位词原型的不对称. "上/下"在语用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不对称. "上/下"在隐喻上的不对称主要是认知因素作用的结果,具体的民族文化环境是"上/下"不对称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7.
蔡瑱 《现代语文》2006,(10):49-51
○.引言 (一)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asymmetrical phenomena)普遍存在,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对称/不对称的界定,更多是从意义分布、语义搭配等来考虑.不同学者对"对称"、"不对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有分歧,造成他们在描写同一语言单位的不对称现象时有一定差异.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界定本文讨论的"对称"和"不对称"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动词"上"、"下"是从空间域隐喻而来的,该文拟从"上"、"下"表示的方位关系中提取主导词义发展的核心语义特征,考察动词"上"、"下"的语义引申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心理、客观现实等影响因素,对动词"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分类并作出一个较为系统、合理的认知解释。  相似文献   

9.
"V+上/下"结构是现代汉语动趋式中很有特色的一对。运用描写和归纳法分析了"V+上"与"V+下"表现出的对称和不对称的情况。发现了绝对、相对两种对称情况并作出扩展性考察,基于"上/下"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区别归纳出6种不对称情况,进而从语音、语法意义、语义等角度出发,考察了该结构中"上/下"搭配动词的限制性特征,具体归纳出音节重音位置的前后、音节数的多少,意义的实在与虚化、动词性质的不同等方面是其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上/下”的不对称不仅在语言形式上有所体现,在意义上也有所体现。“上/下”又是对称的,主要体现在表示方位、人物、范围等方面。总之,“上”出现的句法环境要多于“下”,所以“上”是一个高频词,而“下”是一个低频词。  相似文献   

11.
人在镜子面前,就会从镜面里看到自己的形象,这个实验使我们能够接触绝妙的数学现象——对称.在古代"对称"一词的含义是"和谐"、"美观",它源于希腊语,原意是"在一些物品的布置时出现的般配与和谐".在这种广义解释下,对称没有数学内容.但经过历代的数学家给这一概念注入了精确的数学含义,研究了各种特定的对称形式,才使对称成为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一个工具.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现象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容易导致逆向选择,破坏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选择原则.本文剖析市场交易中,需求者在信息不对称下的选择机制,力图为找到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写了"平行对称式成语"中存在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并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这种对称与不对称形成的动因:前者是对称象似性反映后者是顺序象似性反映.  相似文献   

14.
"对称"(symmetry),一个广为人知、应用广泛的词,其表意之丰富深遽,堪与物质、存在、规律等词同列上位;其在哲学、数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生活及生产等各领域均有种类或数量难以穷举的表述;甚至因由年龄不同、经历不同、目的不同、观念不同,对"对称"的认识或看法也会有不同;对称观点、对称关系、对称方法,对称结构……难以尽数,现实中更是充满了对称现象。对称性已被清楚地证明是描述自然界的有效工具,我们所学的知识都以各种各样的对称性为基础,对称系统在数学中更易于描述,自然界的奥秘用数学语言写就,进入现实王国的密码就是"对称"。  相似文献   

15.
"很"、"极"、"甚"三词在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VP选择的不对称;充当程度补语的不对称性;有"不很/甚 形"、无"不极 形"、构成双音词的情况不对称等几个方面."很"、"极"、"甚"三词作为程度副词呈现了明显的共性与个性.对不对称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语法差异的揭示和汉语类型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雅可布逊早期的标记理论对语言不对称现象的研究并没有多大的借鉴意义,所谓"有标记" "无标记"与语言对称不对称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必须掌握充分的信息。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本文主要就解决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就业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在汉语中广泛存在.这种不对称是多样的,造成它们不对称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从方位词到动作动词再到趋向动词,“上/下”的义项通过隐喻投射发生词义延伸,且过程不可逆.  相似文献   

19.
郭翠萍 《现代语文》2007,(11):25-26
一、汉语中性别标记不对称的现象 (一)在称呼词上的体现 性别标记的不对称首先表现在对对方身份的称呼上.在我国封建社会,女子长期没有地位,出生后也没有名字,出嫁前随父姓被称为"氏",嫁后再加上夫姓称为"×氏",或者直接冠上夫姓称为"×夫人"或"×太太".  相似文献   

20.
古史籍中有种独特的现象,即矛盾对称,如体列上编年体与纪传体的对称互补、笔法上秉笔直书与曲笔回护的对称抵牾,内容上治世与乱世的对称反衬等,分析并搞清此类现象对解读古史文,研究历史本质,激发人的美感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