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亚审美正以一种强劲的趋势影响着当代青年人的生活和审美心理,青年人在亚审美冲击下审美心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形象性、调侃性、廉价性的三类作品受到当代青年人的欢迎,亚审美进入到了当代青年人的生活中。面对亚审美的冲击,要正确理解、引导亚审美带来的变化,既看到亚审美这种流行的社会心理对当代青年审美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引起的变化,也看到新的审美心理对亚审美流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倾向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倾向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化原因主要是物质化的强力诱导,精英化意识形态功能相对弱化,大众化的强势渗透和技术化的大力推动。它促使大学生的精神化生活物质化,思想观念生活化与世俗化,现实性与实用性共生,化选择陷入渴望经典与习惯通俗的两极矛盾冲突,心理走进了压力暂时释放与再度压抑的循环怪圈。这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社会化氛围,提供健康精神化食粮,以及从加强化素质教育等方面加强化引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倾向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文化原因主要是物质文化的强力诱导,精英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相对弱化,大众文化的强势渗透和技术文化的大力推动。它促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物质化,思想观念生活化与世俗化,现实性与实用性共生,文化选择陷入渴望经典与习惯通俗的两极矛盾冲突,心理走进了压力暂时释放与再度压抑的循环怪圈。这需要我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提供健康精神文化食粮,以及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等方面加强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流行的中国古代审美形态,具有传承性、技术性、图像性、展演性和实用性特征,是中国文化稳态发展和文化主体性的表现;当代流行的本土化了的西方审美形态体现了西方血统与中国精神的融合;当代中西相通的传统审美形态,具有普遍性、愉悦性和大众性特点,表现了中西审美形态沟通的现实性;当代正在生成的戏仿、冏和风貌等审美形态,具有开心、巧智、解构和无美而乐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价值观。当代中国审美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展现了中国审美形态的丰富性、传承性、主体性,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当代青年人选择交往对象的标准——高富帅、白富美中可见当代爱情观中对恋爱对象外表的侧重,而大批“外貌协会”者的存在也说明当代爱情观中的审美倾向性。这种现象的产生虽由来已久,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它反映了人类对普遍存在的美的普遍追求。但是,在当代,它又有着独特性,即身体解放带来的身体审美的可能性以及合法性,以及视觉文化兴起对男性美和女性美的重新建构,这些重构的美又促动了当代人爱情观中的新审美倾向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音乐是大学生们十分喜爱的一个艺术形式.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经典音乐内涵、文化渊源的了解,可以有效地提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当前青少年审美倾向及审美教育有效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审美教育的发展历程,针对当前青少年的审美倾向,提出了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并阐释了美育的实效:人自身的和谐与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经验和感受。审美经验是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与体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审美经验的当代性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的体现。在现代性、前现代性、后现代性交织的当今社会中,许多新的现象、事物产生了许多新鲜的审美经验。文学的边缘化带来审美经验的世俗化、私人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导致审美经验的感官化、娱乐化;大众传媒多样化带来审美经验平面化、当下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的审美价值观对各方面价值观构建的影响也日趋显著。本文尝试突破对青年审美价值观的特征总结的框架.分析其审美价值观中的务实性与浪漫性、个性化与趋同性、批判性与感性化、反传统性与民族性的悖论,以期为重构青年的审美取向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做些许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代审美思潮中的神秘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话语的衰退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诸种病态,使得当下文学中的神秘主义思潮颇具复兴之势。具体审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自然形态上的自发性神秘、存在论意义上的命定神秘、文化哲学形态上的智慧神秘。它密切联系着人类的恐惧、敬畏和狂欢体验。神秘主义的接入,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表现视角,使文学的审美意蕴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也存在把神秘主义题材时尚化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1.
在我阅读了大量的当代寓言作品并作初步的研究之后,深深感到:寓言文学研究在中国文学研究中具有很深的意义和很高的价值。因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的泛滥,文化经典也被纳入“戏改”范围。文化经典具有被接受大众认可的历史价值,不容许被轻易戏改,红色经典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官方历史的某种程度上的首肯,改编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从唯物史观的视阈出发对文艺经典的历史认同与消费主义文艺思潮的越界扩张是格格不入的。  相似文献   

13.
知青文学自新时期兴起后形成了"蹉跎岁月"和"青春无悔"的创作模式.1990年代以来,知青文学创作中出现的现象写实主义潮流,超越"青春无悔"的模式,抗拒宏大叙事,还原历史的原生态,并以个人化的方式书写个人存在的真实状态,是1990年代文学潮流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文学经典阅读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经典可以厚实人的文化积淀,为人打造精神的底子,给人提供审美经验,使人健康全面地发展.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重要活动.欣赏文学经典,实际上是在与智慧之人对话,是在精神家园进行心灵的旅行,是在与"真、善、美"遇合.因此,文学经典阅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成为可能.文学阅读教学应为学生的阅读构筑审美空间、创设品味阅读的情境、搭建张扬个性的平台,并让文学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新介质催生出的手机文学,呈现出与其他文学形态不同的审美特性:凝炼之美、韵律之美、创意之美、娱人之美、平实之美。在这样一个强调速度、效率、变化、互动的年代,手机文学因拥有其独特的多元审美体验,也必将激发文学新活力,推动文学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特定的生存环境促成中国当代文学独自的运行轨道与风貌。这是一个由文学的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是一个文学觉醒的过程,是一个文学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的实质是,真、善、美的运行机制由非良性状态向良性的转化与调整。中国当代文学向诺贝尔文学奖冲刺,在于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对真、善、美进行整合,都在于对世界文学潮流的认同与超越。创作模式的革新发生在历史、时代、作家与读者这四维审美情感的交汇区。文学大家应该是大哲学家、美学家与艺术家集于一身者,还要善于集中与加工群众的审美智慧。批评家、理论家既要学者化,又要作家化;既有脱俗的审美能力,又要有不同凡响的哲学修养,时代也要求理论大师的登台。  相似文献   

17.
经典与流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学现象,但如何确定经典与流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是很值得深思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文论史上,关于“文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几种观点:文学是对科学真理的抽象传输、是对世界的再现、是作者的表现、是读者的体验。而兴起于19世纪的新批评派在这个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它摒弃了前人观点的不足,将文学看成是一个以文本为中心的独立自足的世界,为推进文学本质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论界有学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反现代性、反理性、反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现代性视为普适性的标准 ,用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根据文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关系 ,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审美现代性的新内涵。就批判性的审美精神而言 ,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虽有共通性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无视这种异质性 ,势必导致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误导  相似文献   

20.
比喻的主要功能是审美功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比喻的运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审美诉求,即在选用喻体时,突出喻体的时代生活特征、遵循喻体与喻旨的远距异质原则、注重喻体的主观感觉色彩、追求喻体的风趣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