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一员,契诃夫的语言艺术很高超。人教版教参认为作者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行为的夸张,讽刺了套中人的丑陋和可憎;二是以戏剧化的情节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  相似文献   

2.
[定位 ] 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探讨别里科夫的精神缺失和人格异化 ,赏析小说漫画式的讽刺手法。[切入 ] 设疑 :禁锢别里科夫灵魂的“套子”究竟是什么 ?启思 :读契诃夫的小说要有一个广阔的社会视野、一个沉郁的生活思索、一个深邃的人性审视。由批判现实主义去思考 ,别里科夫的生存状态是沙皇专制体制这一社会病候的荒诞衍生 ;由心灵现实主义去思考 ,我们看到的则是 19世纪末俄罗斯民众真实的精神状态———畏惧专制权威 ,远离理性思索 ,庸俗无聊 ,苟活求安。禁锢别里科夫灵魂的“套子”其实是一种源自俄罗斯封建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3.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历来被作为经典篇目选进高中语教材。重读《装在套予里的人》,特别是将汝龙译原(以下简称原)与教材删节(以下简称课)对比阅读,我有了以下“三不”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彭晓峰 《学语文》2004,(11):9-10
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的形象——别里科夫。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不跳出套子,挣脱规则的束缚,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5.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科夫的短篇小说之一,被编选进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之中,其艺术特色有叙事艺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故事嵌套的结构艺术,幽默讽刺的技巧艺术。而教材的单元目标根据小说的特色设置了学生应掌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教学目标。教师要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小说的艺术特色出发,通过解读文本,找到教学的重点和切入点,从而引领学生顺利地掌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相似文献   

6.
我对学生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的疑难问题加以梳理,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抓住四个关键之点“四性”,使教学任务顺利达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的形象——别里科夫。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不跳出套子,挣脱规则的束缚,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8.
《装在套子里的人》(下称《套》文)与《荷花淀》(下称《荷》文)经常被并排选人同一套书里,这被认为是一种意味深长的做法。或许这不单缘于文字上的一中一洋,也缘于审美倾向方面的大异其趣。两篇小说一淡一浓,一歌一贬,一用中国画技法点染出诗意盎然,一用漫画  相似文献   

9.
10.
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在小说创作中善于运用讽刺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高中课《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突出了其“怿”,通过这人的奇谈怪行,对其进行讽刺与嘲弄,暴露了他的保守与反动。  相似文献   

11.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计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不知有多少人看过《装在套子里的人》后痛恨别里科夫,那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学教师,胆小如鼠,整天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不讨人喜欢,确实也很难让人恨他。 终其一生,别里科夫似乎没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的“罪行”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14.
曾素英 《文教资料》2008,(1):122-123
高中语文阅读课问题情境学习策略的最大特征就是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主动地、动态化地生成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走向自己.这样做是尊重学生的元认知,把学生推向主体.本文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情节不是那么错综复杂.人物关系比较单纯.学生新学期拿到新教材。就已经看过它了,作为新授课再进:行教学时,可能已觉得兴味索然,一但是小说的主题未必理解深刻.另方面.如果按照小说体裁的一般教法.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小说三要素个个都落实。未免略显烦琐。于是笔者拟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力求开拓创新.优化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形成浅文深教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7,(87):5-6
为研究练习系统对于教学内容的影响,本文以《装在套子里的人》为例梳理了人教版2003版、2007版教材的练习系统,发现其具有指向性作用,引导着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选择。通过个案研究,认为教材选文的教学内容变化受到教材编者的价值取向、教师与学生的预设生成等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的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这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就在某种程度上追求着一种荒诞的手法,给读者以深思,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8.
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相似文献   

19.
【导言】 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时代特点,刻画出了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本片断试图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为别里科夫写碑文,创造一种比较新颖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能更立体化地把握别里科夫的个性特征,体会他的悲剧色彩,从而为深入主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与本单元其他两篇小说不同,本文既是一篇外国短篇小说,又是体现作者契诃夫幽默讽刺风格的一篇范例。作为高二文科班的学生,他们已经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探究能力,在一些问题上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本课的鉴赏不能仅停留在对已知知识的回顾上,而应让学生从中获取一些鉴赏小说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