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思路的常见类型甘其勋什么是思路?“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种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  相似文献   

2.
“线段图思路法”顺应思路教学○覃章俊用张志公先生的话说,思路就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些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语文教学论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谈语文教学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到五个字,“遵路识斯真”,可见,思路是打开一篇文章的钥匙。什么是思路呢?他说:“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路。”张志公先生有个更具体的诠释:“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的终极能力是使学生具备敏捷深刻地读文、娴熟准确地驾驭文章的能力。但如何才能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呢?我以为关键在于寻“根”,中“规”。张志公先生说:“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  相似文献   

5.
思路就是思想的脉络,即人们的写作构思。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叶老说得好:“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现在学生作文较为普遍的毛病,就是内容单薄。原因很多,学生思路不开阔就是原因之一。下面以1987年一篇高考作文《实践离不开理论》为例来说一说。全文内容是: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论和实践是相互联  相似文献   

6.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在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时的思想和展开的路子。它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的结果,是作者的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思路,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客观事物的。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路,按作者的思路去领会、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感情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感情与认识的密切关系是我们常说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动之以情"原则的心理学依据,人的认识总是带着情感的色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思想交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动之以情"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沟通的心理基础,彼此感情融洽,心心相印,就能正确地、深刻地理解对方的思想,达到提  相似文献   

8.
文章须有真情实感。作文只有将真切的感情浸渍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才能牵动读者的心。《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感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也即唯有真情的流淌才能有感人的文章。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创作的材料就是作者观察、体验过的东西,是活生生的感情,是燃烧的火焰。"事实证明,对生活的情感态度和感情体验是形成写作冲动的强大动力,当作者对某种生活、某个人物及其内心世界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并在情感上被打动、被感染时,他就有了反映和表现  相似文献   

9.
情感,也称"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倾向。文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不可否认,部分高校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职称评审,而是对职称评审具有浓厚功利思想是职称论文"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重要内因。何谓论文?论文乃是专门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理解,反映作者在该方面达到的新的认识高度,或者表明作者解决了某个问题,反映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创造。  相似文献   

11.
观察十法     
提起观察,有的人认为,那就是用眼睛看呗。其实,这种认识对观察理解得不全面。什么是观察?《心理学》指出:“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从这个概念来理解,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而是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只有发挥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固执""牢骚""竭尽全力"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认识并感受两种不同评价方式间的联系,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的爱。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这就表示,我们要在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多角度切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日记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如果对事物没有仔细的观察和深刻的体会,是很难反映恰当的。对于客观事物,只有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会有深切的理解,才会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学生写日记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有时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实际上是缺乏认识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反映生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导学生写好日记的关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读文章就是凭借书面语言去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阅读教学既是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也是提高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多读"是达到理解的重要途径。那么,要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在"读"中下功夫呢?下面,我就以指导学生阅读《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为例,浅析自己的几点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篇课文学完。学生认真学了,但对作品的精髓却被忽略,不了解。为改变上述现象,我作了一点尝试,体会到,文学作品教学需要激情。 激情,是强烈的喷发式的感情。有激情,才能激发学生感情。使学生与教者、学生与作者及其作品产生共鸣,才能愉快地进行审美活动。真正领略作品的形式美、内涵美,达到教学目的。 强烈的喷发式的感情必然有个酝酿、积聚的过程,作品并不是作者对生活的机械反照或一时冲动,而是他对生活的感知,感情的积累,认识的升华,作为教者,必须深入作品,了解创作背景,懂得作者的写作思路、情绪变化,或者说把握他对客观事物感知认识的过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学者们已多有研究。感情色彩是词义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它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人类。感情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言语中的运用及变化等问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又不限于交流思想,还可以表达人们的愿望、意志和感情。有的时候,纯粹是感情的表达……”动用到言语中之后就可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乃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情感是由客观事物而触发的好恶倾向。写文章是“为情造文”,以情感为转移,语文教师应当以情感为内核来指导学生作文。—、观察捕情,化情为形学生观察某种客观事物,或爱或恶,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态度不同对观察对象所产生的印象会溶进不同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并非无动于衷,常常会产生满意或不满意,愉快或不愉快,热爱或厌恶,欣赏或遗憾等态度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