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2.
章君 《考试周刊》2012,(89):41-42
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从生活中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使“巧妇易为有米之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3.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当今中学作文教学 ,结论必然是 :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乃至策略必须“让作文向生活延伸”。具体实践 ,首先是要改变作文教学理念 ,再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使作文课堂向生活开放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初中作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作文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以学生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作文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的人格形成。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运用作文表达方法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作文教学法。学生作文导写包括:引导学生写好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写好学生的个性成长。学生生活作文导写是基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的作文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5.
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现象,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寻求写作的契机的能力.本文试从“以回归生活,走进生活,爱上生活”三个方面就作文教学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活用生活这股活水从而使作文更高效的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6.
生活作文是以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为内容的作文。小学作文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我手写我心、我行,才能将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个性、人格健康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表现其个人生活积累和言语能力。生活是作文的来源。生活分为外在生活世界和内心生活世界两个层面。学生缺少将外在生活世界转化成内心生活世界的意识与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解读好生活的内涵,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优化作文教学。其中要注意:积累素材的关键是"观察"而不只是"看";打通读写通道,以读促写;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培育学生健全的心灵世界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然而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往往不能留心生活,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老师的语言主义和应试观,忽视了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忽视作文教学的本质是将学生培养为语言活动的主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主体。基于此,本文提出生活作文的观点,并着力建设将富有生活力的作文新课堂。让学生擦亮眼睛、打开心扉、启迪思维,去用心体验生活,抒写生活。  相似文献   

9.
陈柏林 《文教资料》2010,(34):74-75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密切联系生活,真切表达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它是为生活而作,因生活之需而作。正所谓: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离开生活,作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必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这样,学生才会爱上作文,进而快乐地作文。一、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境,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把目光投向返璞归真的自然、目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作文教学要真实地展现学生的现实生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以情境创设为手段,激发兴趣,为作文铺路搭桥,注重平时积累,有助于作文能力提升,通过写日记,把学生带入作文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丰华 《新疆教育》2012,(10):86-86
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是学生生命历程的记录。在作文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从“生活”入手,要改变传统应试作文教学忽视甚至遗忘学生体验的教学现状,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作文。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文教学应该立足于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炼生活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罗瑞春 《快乐阅读》2011,(14):157-157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忽视了学生个人的生活实践与情感体验,使学生一见作文就头痛。如何让作文贴近学生生活,如何让孩子爱上作文呢?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作文教学,尤其是小学启蒙作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谛,流露对生活体验的感受。追求文章的真实、文章里流露真切的感受才是我们启蒙作文教学的目标。在小学启蒙作文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展开教学。一、回归生活,收集素材——体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特别是三年级的启蒙作文更是离不开生活,学生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实践中体验过程、体验感受,收集生活中的素材,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  相似文献   

16.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和土壤,没有丰富的生活内容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就写不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过程进行初步探索:关注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即让作文素材的获取、积累和处理都体现出生活的内容,让作文教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作文教学,让生活走进学生作文,让作文走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家庭生活,激发作文真情;感知学校生活,更新作文格局;感知社会生活,丰富作文内容;感知世界形势,提升作文品位.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收到作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8.
奚建祥 《教师》2010,(36):91-91
作文教学应该回归走生活化的道路,引导学生时时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压制学生的思想,不限制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把作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写作的源泉,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所以,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多接近生活,丰富生活积累。作文训练的题目、内容等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设计,面向全体。要创新课堂作文教学,努力使作文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的创作欲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界普遍认为“生活贫乏”是造成学生作文困难的重要原因。对一个人来说。生活包含外在生活和内心生活。从本质上来说,学生贫乏的不是外在生活,而是内心生活。回归生活的作文教学,只有从外在生活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生活。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