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关注怎么教走向关注怎么学,是当前教学认识的重大转变。学情分析是实现这种教学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课例研究以教师合作形式进行,立足于实践,凸显学生学习,指向教学改进和提升,统整了教学和研究,是解决当前学情分析问题的适切载体。结合课例研究可把学情划分为课前学情、课中学情、课后学情,具体实施时可按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开展学情分析。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学情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作出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已从"教"转向了"学",学情分析,必然成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素养。今天,我们讨论的学情分析,不应局限于教师的课前经验性描述,更应该对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使学情分析与实际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关联起来,也就是意味着要动态地关注学情。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读懂学生是教与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学情分析是教与学内容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催生了"学情理论",其根基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动态。本文着重研究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顾"教"不顾"学"而导致出现的无视学情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思想的实质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而定。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都要关注学生自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关注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逐渐深入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学校参与的主要教学活动就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关注学生须贴近学情,注重学情分析的三个阶段:课前学情分析、课中学情分析和课后学情分析,做到"以学定教""顺学导教",把"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思想的实质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都要关注学生“学的活动”,建构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课堂教学。下面就以《天鹅的故事》一课为例,从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关注学生学的活动的角度来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从关注怎样教转向关注怎样学,学情分析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基于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厘清教学的重难点,建构科学的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多种学情分析方法,使学情分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学情"是一个缩略词,其内涵没有公认一致的界定,可以理解为"学生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两种意义,后者意义范围较前者窄,更强调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因素。了解和分析学情是为了教师教得更有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就学生学习某一具体知识内容而言,学情可以分为前学情、中学情和后学情。不同阶段的学情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一、以学定教:前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案例1】有了差异怎么办?最近应邀上一节公开课,内容是《2、3、5的倍数的特征》。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前期的学情调查,结  相似文献   

10.
1.关注学生前概念,充分预设课堂教学中的可能情况 备课精细。备课时不要只想我怎么教,应该先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怎么去引?怎么去导? 以学定教。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学情去备课,以“学生为中心”从备课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情分析研究,依据学情,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情,巧妙设计教学策略,有效达成学习目标;针对学情,采用合适学习形式,让课堂灵动鲜活;观察学情,及时做出学习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利用学情,突出课堂精彩生成,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12.
关注学情,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健.就课前,如何依据学情备课;课堂,如何紧扣学情教学,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从学情分析的角度,谈了学情分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学、教师教能更高效,以此达到“双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关键词提炼的缘起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已日益为教育者认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要尽可能准确估计学生的真实水平,缩短教师主观臆测和学生"客观"水平之间的距离。凡是眼中有"生",关注学情,能准确定位学情的课堂教学往往能有的放矢,更容易获得成功;而学生对文本的预习效果直接指引教师应从何处教起,采用何法教才妥当。  相似文献   

15.
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思想的实质就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教师想教什么,要怎么教,归根结底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都要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认为,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规定的。它们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内容、方法、分量、次序都不同。可见,关注学情是教学的基本视点,也是教学的基本做法。只有基于学情,才是真正向学生传递生命气息的、有意义的教学,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基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先提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认为: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教什么"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这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课标的认识。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度,唯有先知道"教什么",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由此看来,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8.
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亲历学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质疑,自己去发现问题的答案,这一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一线教师的内心,这固然可喜。然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仅仅停留在"怎么教"的层面,让学生配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内在思路的把握,缺少对生本学情的关注。作为教师,我们要知道,教学的终极目标指向是为学生而教,这就使得教师要从"教"出发的立足点转换到从学生的"学"出发,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的过程中会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师"教"的行为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情,不仅能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水平。关注学情就是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学习状态及学习动机等。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而对教学系统进行的整体规划。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为教学活动制订蓝图的过程,它反映了设计者(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管理及反思。学情分析作为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更应关注其视角。学情分析包括内外两个视角:外部视角——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内部视角——学情分析与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相结合,强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将学情分析各要素融合在这两个视角中考虑,是进行学情分析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