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在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上逐渐应用创新性的数字化技术来讲述故事的教学方式,这种数字故事教学方式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现通过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意义,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借着小学生对故事的喜爱.利用故事的途径让小学生进入学习的园地.这种策略可以让小学生更乐于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成效。想要完成一个很好的故事教学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故事本身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不同的故事题材.不同的说故事者、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场地,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事先是否做好说故事的准备.是故事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吴菊飞 《学子》2015,(6):35-36
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教学元素,数字故事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更多学校将数字故事运用到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在教学中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数字故事出现的方式是作为多媒体故事的叙述方式出现的,简单来说,数字故事是个人发自内心的多媒体故事,其数字化的特征是区别于传统故事的独特魅力。本文就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一、数字故事的内涵及其特点概述1.数字故事的内涵数字故事是一种信息化的表达方式,综合利用了文字、  相似文献   

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大多是理论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枯燥无味。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突破这些教学难点,用趣味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相似文献   

5.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法进行灵活而科学的运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优势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吕春娟 《成才之路》2013,(29):59-59
随着不断深入的课程改革理念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新的课程改革不仅重视对教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不能只靠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要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未来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能显著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结合教育感悟,对此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性教学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集历史、品德与地理等学科为一体。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所有相关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并阐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状,提出新课改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品德和社会学科的教学逐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修养品德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需要逐步强化小学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品行,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文章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性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刘文艳 《江苏教育》2014,(13):53-55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有一些数字,有的大,有的小。这些数字看似简单,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品格的形成往往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如果从大而化之以小见大无中生有这三个角度对教材中数字进行处理,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学科教学,实现学科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思想素质情况,而故事教学法是具有调节品德课堂且趣味性强、互动性强、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结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际情况,对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以来,小学品德课教学提倡让学生融入一定情境,在有效的情境下,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小学品德本身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教育意义,不是靠知识的记忆就可以体会到,就可以理解的。教师只有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结合有效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学好品德课。故事教学法以其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以其良好的互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交流、讨论中学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的重点融入故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加深入地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探索,也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课程主要面向中高年衄小学生,该课程主要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基础,它以态度、情意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材。因此,研究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和社会习惯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文结合大量课例,从正确认识和使用教材、教学中怎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作用三个方面,指出了教学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整合学科。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机整合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我们要重视对它的应用和它在教学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探索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深化理解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小学德育教学的主要课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课程资源是学生与课堂的信息沟通纽带,包括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的综合性课程。本文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阐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思路,并提出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有效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核心课程。但在农村小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质量低下。从"强化学习,转变观念;加强管理与督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融入生活,重视实践"等四个方面提出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对小学生优秀素质的培养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生活化教学更容易使学生接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及良好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89):117-118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到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阶段,在此阶段,各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在各学科教学中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在文章中,本人将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为例,从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过程和攻克教学难点这四方面入手,就如何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