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而科学地去"小学化"需要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提升保教质量。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在很多地区(包括部分欠发达地区)实施,为深入了解欠发达地区实施课程游戏化过程中的课程建设现状,本研究选取贵州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的儿童观和课程观趋于合理、教师准备游戏环境的能力逐步提高、游戏支持意识得以提升但实践能力需加强、课程审议得以落实、课程实施中的专业引领和经济支持不足、课程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等。最后笔者提出几点建议:构建区域内幼儿园课程资源中心,促进幼儿园间的联动发展;建立全员参与的教师培训机制,探索教师编制管理制度改革,打造稳定专业的教师队伍等。  相似文献   

2.
<正>自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推动以来,句容市围绕江苏省课程游戏化两步支架(第一步为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第二步为改造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研究,同时对照《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元举措进行摸底调研,借助省市专家力量分析区域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进展情况,发现了“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改变”“区域间发展不均衡”“课程建设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为促进园所“课程游戏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正>我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2014年下半年,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启动,我园成为第一批省课程游戏化实施的项目园,自此,我们在领导支持、专家引领、姐妹园合力支持下开启课程游戏化之旅。一、教师理念在改变1.通过读书活动指导教师的实践幼儿园有选择地购买幼儿园游戏、幼儿园课程等相关书籍,开展教师读书工程。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幼儿园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  相似文献   

4.
东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盐城市最南端,被誉为黄海之滨的一颗明珠。自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启动"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近年来,我市申报了"基于儿童源于生活归于发展"江苏省级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在全市整体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学、做、研、思"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发生了转变,普遍从内心认同"儿童在前、教师在后"和"生活化、游戏化"的观念,各幼儿园的课程实施面貌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王英  成云 《文教资料》2014,(21):157-158
随着《幼儿园规程》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游戏在当前幼儿园课程中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教师的儿童观存在偏差,限制幼儿的主体性;游戏和教学难以平衡,无法发挥游戏的优势;游戏与幼儿的需要无法对接,失去游戏的价值;家长的传统游戏观念导致课程功利化。为了更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现以雅安市天全县第一幼儿园为例,提出以下四个建议:改变教师的儿童观,释放幼儿的天性;教学活动游戏化,充分发挥游戏的优势;基于幼儿的需要,设计适合幼儿的游戏课程;定期召开家长会,树立家长正确的游戏课程观。  相似文献   

6.
陈彩云 《知识文库》2023,(15):139-142
<正>安吉游戏是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实施户外活动的一种模式,是一种能帮助园长和教师转变课程观、儿童观,建立职业自信,培养自信儿童的有效实践模式;是一种促进教师解读儿童,开展教育的一种模式;是一种幼儿园可以实施的户外自主游戏的实施模式。纵观安吉游戏发展过程,发现它不仅是幼教发展过程的缩影,更是不断调查分析、反思和行动改进的实践研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训是安吉游戏真正得到开展的推力和保障,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安吉幼儿园在起初的户外游戏探索过程中,同样的是把幼儿放出去,教师去学习观察,  相似文献   

7.
张斌 《早期教育》2021,(3):48-51
课程游戏化要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游戏精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课程游戏化追求游戏与学习的相互统一,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些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在落实和推进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出现了班级人数较多、区域材料投放不足、教师指导水平欠缺...  相似文献   

8.
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教师把教育和游戏相结合,不再是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理念,其应用价值更为丰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以“六个支架”为准绳,发现认识儿童、应用指南导学、促进课程建设、组织实践活动、摆正位置关系、优化常规管理。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儿童观,积极渗透科学发展观、强化活动游戏化、追求课程生活化、凸显教育主体性、促进教育规范化,对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赵寄石 《早期教育》2003,(11):11-12
1983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室和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合作开展的“幼儿园综合主题课程”研究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课程观、教学观,而目还改变了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不仅回归了儿童在课程形成和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提高了课程对儿童发展的适宜性和价值,并在课程建构和实施的过程中,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化能力和水平的不断发展。 在纪念幼儿园综合教育研究二十年之际,我们组织并刊登以下三篇文章,对我国幼儿园综合教育的发展及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回顾和总结。 幼儿园课程改革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和核心,而课程研究的过程也始终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课程是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游戏作为最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方式,必然居于课程中的基础地位。游戏不断进入并居于课程中心位置的过程,即游戏课程化。游戏课程化是为了儿童获得更好的学习与发展,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的素养的过程。这一过程会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模式和幼儿教师培养的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谢海兰 《考试周刊》2024,(19):157-16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需要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游戏活动环境,结合幼儿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符合幼儿需求,能够激发幼儿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可见,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至关重要。文章主要围绕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的重要性、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实施策略等方面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2.
彭婕 《知识文库》2024,(7):155-158
<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游戏化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情境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体验和发现,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幼儿园玩色活动作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重视儿童色彩感的培养,可以提高儿童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提升儿童的艺术创造力,增强儿童的审美情趣。但当前幼儿园玩色活动中仍存在教师照搬教材、活动采用传统枯燥方式等问题,限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急切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理念与玩色活动相互融合,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在游戏化的玩色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实现身心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幼儿的工作就是游戏,要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确立儿童视角,深度解读儿童游戏的需求,重构课程游戏资源观,树立儿童发展观,让课程游戏成就每一位儿童的“优”成长。一、满足儿童,构建开放化空间观实施课程游戏化对空间需求较高,只有构建开放化的空间观念,才能使环境有效支持课程游戏活动的开展,满足儿童课程游戏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基于课程游戏实施的需要,对环境进行深度审视,力避“两境”。  相似文献   

14.
顾丽娜 《教师》2019,(10):121-122
课程游戏化强调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园本资源,从幼儿熟悉的环境入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水平的内容。在实践与反思中重新认识儿童,通过学习、实践、研讨、再实践、再学习等,不断明确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涵,将课程游戏化精神从理念到行为,逐步进行优质落实。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会为幼儿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国家和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成为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育形式,教师如果能够将游戏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当中,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理念,促进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使得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本文将通过分析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探索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幼儿教师课程游戏化实施能力。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乡村幼儿园在课程游戏化实施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较多,城乡之间、园所之间,甚至同一所园中,教师的课程游戏化实施能力差别也比较明显。文章以苏北Y市乡村幼儿园为主要研究范围,对乡村幼儿教师课程游戏化实施现状和影响乡村幼儿教师课程游戏化实施能力的因素做出调研和分析,并提出涵养教师乡土情怀、放权赋能提升教师能动性、理实一体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发现教师在课程目标设计方面缺乏目标取向均衡性和目标设计全面性;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缺乏内容取向经验性和内容组织逻辑性;在课程实施方面缺乏实施取向协调性和实施过程游戏性;在课程评价方面缺乏评价取向多元性和评价组织平衡性。针对"价值融合"已成为课程取向的发展趋势、"儿童发展"是课程存在的唯一价值、"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精神,教师应树立"引导、支持、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平等、自由、信任、尊重"的儿童观,建立"幼儿为中心、游戏为精神、体验为目的"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进一步凸显出“以人为本”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建设更注重儿童的适宜性,课程管理更注重儿童的自主性。如何赋能课程,助推儿童在课程中学习与发展?笔者认为,“放”与“管”是课程实施的两个重要策略,只有辩证地处理好这一矛盾的结合体,才能助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98):161-16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教育内容与要求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自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教改实践实施要求颁布以来,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也在发生着质的转变。我园大班幼儿"自主签到"环节的教学实践,就体现了以幼儿为本"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何冬冬 《家教世界》2022,(24):18-19
<正>自2018年《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颁布以来,我园一直参与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我们在学习和探索中逐步从摸索——实践——反思——再实践。园本化实践的历程让课程更加贴近儿童的需要,更加具有生命力。一、以观察儿童为起点,通过观察、课程审议让教师转身、转行我园通过观察,实现教师观念提升、行为转变,让教师将目光聚焦在儿童身上,追随儿童的发展,以此优化现有课程对儿童发展的适宜性,真正将“儿童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