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0年度学校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入选理由着力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环境营造,积极探索"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经验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 亮点素质基础.加强对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创新建设,形成"一二三、四个四"素质教育模式.即围绕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凸显"能力为本"、"素质为魂"两大特征.抓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三层要义;规范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项教育内容,立足通识课程、专识课程、特识课程、隐识课程四类课程,依托全面规划、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推进"四全"实施机制,用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项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2.
刘建国 《中国教师》2010,(18):43-44
<正>山东省威海市第二中学是山东省威海市教育局直属重点中学之一,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学校以"精益求精"的教风、"求实创新"的学风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在课程观、通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艺术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学校课程管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课程改革的基层单位和实践场域,学校课程管理是课程管理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环节.虽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赋予学校管理课程的主体权责,但由于长期"外控管理"造成的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意识和能力的缺失,以及课程管理研究形成的课程理论视阈的先天局限,致使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遭遇到学校管理实践的阻碍,学校课程管理成为制约新课程实施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微课程是在微技术环境下的一种"容量小""时间短""视频化""易传播"的在线课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课程组织形式,微课程已越来越为教育学界所关注。微课程研发存在着"重视频、轻课程""重讲授、轻探究""重技术、轻设计"的问题,反映出"技术中心""学习内容中心"和"学习者中心"三种不同研发取向。为了避免微课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研发者就必须遵循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课程标准,走向基于标准的微课程研发。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学校独有的品性,是学校的特色名片。课程的再造,将外在"给定的课程"改造为"内生的课程",使课程从"国家一统"走向"学校为本"。课程的再造,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施,在寻觅最佳路径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程实施与课程文化之间密切联系,学校的课程实施应该关注和研究文化背景问题.多元文化、网络文化、文化走向的失衡和畸形以及心灵文化世界的缺失等,都会对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深刻性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学校的课程实施需要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寻找对策,应该以"和合"、"和而不同"、"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等思想来分析并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相似文献   

7.
学校人文精神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校根据东阳的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学生兴趣和学生素质等实际情况,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等课程资源,理论联系实际,以教科研带动课程发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构建了"课题研究型"、"项目设计型"、"学科拓展型"三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提出"儿童立场"的课程观,把课程建设目标指向儿童发展的"核心素养",并融入"随化至贤"的学校文化核心内涵,以"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元化、特色课程个性化、课程评价立体化"为基本特征,采取年级课程与学校课程纵横交错推进的策略,有机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架构学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克军 《中国教师》2013,(Z2):20-20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教学常规运行的路线图,只有路线清晰,学校才会运转有序。口镇中学立足"因人育材,循序养责"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以智启德、以美益德、以艺养德、以体健德"四个课程模块。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多样化课堂,优化课程资源,因人施教,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整合化,学校课程精品化的课程实施新格局。一、以智启德,为孩子快乐学习寻求新途径学习优秀的孩子不一定品德高尚,但学习吃力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职业学校课程领导是课程领导理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职业学校课程领导具有促进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实现、注重组织和团队激励、决策民主化、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辨析它与"课程管理"、"行政领导"、"教学领导"的异同,时于准确把握其内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的概念是舶来品,实质是一种课程开发策略,指学校根据自己的育人目标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精准评价高中学校课程领导力,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德尔菲法等,结合课程领导理论和实践,研制学校课程领导力指标框架,研判课程领导力与评价载体方法的关联性,研发课程领导力评价工具和数据分析模型。以评价引领课程领导力项目的日常活动,并对高中学校课程领导力进行测评和反馈,旨在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解决课改"理念好、落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校坚持以"无人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理念为指导,力图通过各种课程的实施让学生获得"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表现之一便是民族学校的课程。民族学校的课程除了具有普通学校课程的共性之外,还在民族学校教育中发挥了特殊的职能和作用,对此可以作多维解读。一是从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课程发挥了"先行组织者"的职能;二是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角度而言,民族地区学校的课程发挥了不同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中介的职能;三是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民族学校的课程又是民族文化的浓缩和整合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学校课程领导在国外早已备受关注,并逐渐成为课程发展和学校领导变革的核心。课程领导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意在摆脱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的"监控"和"管制"。与传统的课程管理体制相比,学校课程领导显示出了更为优越的特性,具体表现为领导主体多元化、决策过程民主化、领导动力内在化、领导职能自由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所优质学校应体现在:主动建构适合不同学生的多元发展路径,且能"各美其美"。从另一角度讲,学生的需求也在多元化,当我们的教育能主动适应这个变化,也许恰是这所学校"优质"所在。优质在于课程。课程是所有教师、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平台。发展学生、成就学生,要从设计课程做起。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课程特色是学校特色、教师特色、学生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上海一期、二期课改的基地学校,我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自主研发了"好孩子学堂"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作为"好孩子"培养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对阅读活动课程进行了重点打造,开展了《小学拓展阅读活动的支持策略研究》。2010年,我校申报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领导力研究行动研究项目的子项目,将原来每周一课时的拓展阅读活动课的支持策略研究,进一步扩大到小学生阅读的学校支持策略,为学生阅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基本路径之一。学校在进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现代课程体系建设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办学现实、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秉持"课程民主"理念,合理把握"学科课程注重学力凸显、活动课程着重兴趣培养、校本课程侧重素质拓展"等三个方面,努力使课程特色成为学校特色,进而发展成为秉承文化传统和展示独特风格的一种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哲学是从学校课程土壤里中生长出来的哲学。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课程哲学,应该有自己关于"课程哲学是什么"的判断。1、学校课程哲学是学校对课程的本质性理解在西方教育史上,自斯宾塞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课程最初被界定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西方教育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课程的内涵,课程的本质理解也在不断丰富。随着哲学流派的演进、课程观的转向,课程的本质被认为是知识、经验、计划、目标、结构等,课程本质的认识不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三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管理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课改的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