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课在当前的中小学课程教学中越来越重要,其对教师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机械制图学科作为机械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讲授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微课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学生、教师、微课教学理念和机械制图学科教学特点入手,阐述了如何将微课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5):93-9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在对教师的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全新改变,本文从微课的特点及分类、开展微课教学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基于微课的教学思考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提出了几条意见和建议,以便同仁们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微课作为新兴教学媒体和新型的教育资源,其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将微课合理地运用在小学中年段数学教学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自主思考;可以剖析教学重难点、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通过优质化微课教育资源,还可以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创新,推动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共同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微课的教学应用类...  相似文献   

4.
微课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微课来进行导入,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教师也可以运用微课将化学知识转化成视频,让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文重点阐述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仅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学。作者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中职学校实施微课教学的可行性调查,并以自己制作的微课为例应用于教学实践,采取学前与学后测试、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手段,探索其实践效果。实践表明:教师在应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控制视频的播放进度,适时进行现场教学引导、讲解,开展互动活动,将现场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另外,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课前自学,课堂上教师再进行微课与现场教学结合授课,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教师尝试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方法。虽然微课在当今的中职课堂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并没有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效,很多教师都加入到微课教学中。对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微课教学方法的运用意义重大,但是很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将其应用。本文将根据微课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运用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64):61-6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在初中数学这门科目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微课能使学生拥有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够对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微课进行合理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其魅力和乐趣,使学生能够利用微课主动学习、思考相关的知识。文章针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媒体教学在当今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有教学效率高、趣味性强等多方面优点。当今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各类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微课模式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使用,被越来越多学生所喜爱,如何有效运用微课成为当今教师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微课模式自身特点,对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资源型微课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所青睐。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和应用微课,给初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资源的有机融合为教师开创了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新途径。教师深刻理解微课的概念、特征及其意义,从实际案例着手,开发问题探究型、思维训练型和能力提升型微课教学资源,并在教学全过程中应用微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蔡娟 《新教师》2020,(1):54-55
微课是以多媒体技术为前提条件,通过影音视频将文字知识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十分显著。教师在应用微课视频讲解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充分的提升,并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所发展。由于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正确地应用微课,使微课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8,(93):154-155
微课,内容短小精悍,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学习,其将视频和声音融合在一起,强大的听觉与视觉效果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微课,能提高教学效率,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微课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而农村学校一直以来教育资源、技术相对薄弱,因此笔者深入地对微课在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化学微课在农村高中使用率并不高,并提出相关的应用对策,为微课更好地服务于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微课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尤其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微课技术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何以微课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改变初中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就成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探究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方式,它的特征是内容精练、短小精悍,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增长,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应用微课值得尝试。就如何将微课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做出了相关的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微课无声无息地进入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对我们的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对基础的课本知识和教学重难点有基础的认识,并将疑惑反馈给老师;课中观看老师根据学生反馈后制作的微课,解决课前未解决的问题;课后学生通过相关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观看教师制作的练习讲解微课检验自己的学习有效性,同时也可再次观看教学微课查缺补漏。  相似文献   

15.
课前预习中采用微课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前的预习效率,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热情以及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微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方便教师之后的教学开展。在实验课程教学时使用微课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和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面对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作为新的课堂教学形态——"微课"已经成为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学科教学发展和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但是,目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比赛、观摩和研讨活动仍然以正常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主,加上广大教师对"微课"的认识、理解、运用和思考处于不全面、不到位的现状,如何将"微课"作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新的途径和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小学语文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值得教师去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改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已经越来越多样化。微课教学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微课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没有把微课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对微课教学有充分的了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其逻辑性和形象性,从而借助微课,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微课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灵活性三方面进行阐述,探究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做出贡献,为广大教师同行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缺乏微课应用技巧,他们未能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将深入探究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通过微课丰富和拓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19.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本文首先分析了微课特点和C语言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将微课应用在C语言的教学中,并给出了基于微课的C语言教学模式,还以for循环为例介绍了一堂C语言微课的制作。实践表明,微课能够有效提升C语言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课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微课教学有效性,创新微课教学的新形式,围绕着微课教学的具体案例,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全面高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