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发现文本的秘妙;要把握文本的重点,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课堂中"得意""得言""得法",他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聚焦语言现象、悦读语言文本、涵咏语言韵味、展开语言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近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紧扣语言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比较式评价、演绎式评价以及探讨式评价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运用文本语言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实践是指以教材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深处,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训练,使得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内在语言的过程中感知语言、积累语言,最终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在强化自主意识中进行语言实践将语言实践的自主权交给学生,首先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最感兴趣的问题以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师要立足儿童发展,落实语用教学,在解读文本、感受文字、想象留白时渗透语用教学,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朗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诵活动来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尤其是在语文这种以语言文本教学为主的科目中,教师要去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感知文本,用读与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感知思维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教师在进行朗诵引导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本文就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来简要论述朗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探寻言语表达的规律,找出文本语言的训练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领悟,让学生揣摩到文本语言表达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美的艺术形式,语文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文本诵读让学生发现音韵美,依托课堂让学生欣赏美,联系文本让学生创造美。语文课堂,要带领学生在与文本的接触与对话中感受文字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进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从而逐步培养自己提炼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创造美的能力。语文与美相伴,课堂也就成为了学生追寻语言美的快乐天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语言,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增长学生语言知识,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阶段,许多语文课文有着独特的语言结构和章法,它们都是开展语言训练的重要范本。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抓住文本感情线索展开比较朗读,充分挖掘文本魅力进行语言文字的咀嚼推敲,将文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于小静 《成才之路》2014,(21):18-1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要求决定了语文教学就应该要借助文本教材为学生搭建语言文字实践的优质平台,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体系中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运用。这样,在扎实有效的语言感知、积累和运用的过程中,能提升学生语言生命的质量,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促进学生成才。一、触摸语言:悉心体悟洞察文本表达之妙 一直以来传统教学始终背弃文本语言之间的内韵美和整体美,而将语言割裂开来逐一讲解,这本身就是对语言本质的绝对违背。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即便对文本语言能够拥有大致的了解,但对语言的整体上缺少了相应的体验感受,学生则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本。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摒弃这种以烦琐分析为主要策略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在实践中搭建语言运用的平台,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中直逼语言规律的本质,让学生在“活的语言”中浸润生发。  相似文献   

11.
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的基础上,不可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感悟、辨析、迁移等途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表达、结构、思想等进行体验理解,迁移运用文本的表达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语文教育的使命。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要素。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视角,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建构、文本思辨、文本鉴赏、文本感悟,进而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儿童主体,回归语文本体,回归学习本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语文教学可以将文本作为情境来对待,在深厚独到的文本解读前提下,深入浅出地巧妙设计学生生命在场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课堂学习即时情景联通文本情境、细节品读生成情境、想象联想还原情境、问题统整建构情境的方式,促进知识建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本源,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应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回归文本——潜心会文本,用心感悟文本之精妙文本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文本的作用和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他们过多地游离文本,漠视文本,陷入教学误区。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潜心会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1)咀嚼阅读,品味文本语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进行细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属性决定了它与语言紧密相连。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教学语言就如搭建在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借助语言的桥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广袤无垠的语文知识天地。语文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所以,优化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组织串联教学环节的线索,同时也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形象的语言、得体的语言和丰厚的语言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范例的价值、突显文化韵味,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同时理解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工具。语文学科教学语言受自身学科性质、文本解读的需要以及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教师自身价值实现等方面影响,有其内在特点。把握好这些特点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放矢。运用好语文教学语言,将会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日常的教学教研中,我看到了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设计,有的精彩,有的却令人深思。语文教学究竟应该把什么教给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语文素养,应该是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一位教师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设计引起了我的思考,感觉教师对教学设计需用心雕琢,才能较好地把握文本,从而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吃透文本,触摸到语文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案例——《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阅读教学应该对接现代社会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诉求,建构"理解"和"运用"并重,并且朝向"运用"的教学实效来转变。我认为聚焦语用,坚守其价值,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尊重。一、借助文本,提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1.诵读,积累语言课堂教学是积累语言的主渠道,语文课本是语言积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必须摒弃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分析、机械的练习,代之以教师引导下的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感悟和运用。要凭借默读、朗读和诵读去充分感知文本,使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积累文本中优秀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