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成沐 《教师》2014,(21):39-40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学习文本,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应当致力于在"品味"和"实践"上下工夫。"品味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品味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2.
杜珂  王敏敏 《语文天地》2013,(10):17-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倡导用语文实践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就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了明晰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文学习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必须聚焦这一核心,语文教学的举措和行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83):47-48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用能力的提升应该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阅读教学中的欣赏借鉴、课外阅读的延伸以及口语交际中的倾听与表达等等,这些都是语文语用能力的体现,语文课程主要依托"立言"来"立人"。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明确"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但是再美的文字只有与孩子的内心产生了共鸣才是真的美,有语言与精神共舞才是好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正课文是阅读教学的材料,用课文教语文,其教学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语篇知识,学会用语篇知识进行言语表达。然而,要实现教学核心目标,关键在于开发课文的语文核心价值。《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学资源整合和教学形式整合的方式,旨在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中"复习"指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复习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学习内容的"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语言文字的运用应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要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中受到人文内涵的熏陶和感染,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选入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其对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教师教语文要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新课标致力于"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这几个字眼,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不是指导学生研究语言,而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的最大失误就是以研究取代学习,以分析取代感受,导致语文教学长期的高耗低效,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的高分低能.如今,语文教师不能再"迷路"了,而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通向言语实践的"回家"的路.笔者尝试以《爱如茉莉》一课的教学谈谈"践行直观的语言训练"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学习表达。群文阅读指向表达,就是在群文教学中品味语言内容,感悟表达作用;比较语言结构,构建表达特点;引珠串线,最终运用语言习得。实现这样的群文读写结合,学生的表达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进而促进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切实落实课标提出  相似文献   

14.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的界定可见,语文教学再不能停留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再不能局限于封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充分挖掘和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其中,中学生课外阅读这一板块几乎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软肋",语文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恐怕也是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在讲解语文这门课程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从这两个特点出发,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基础出发,抓住字和词这个最基本的工具,包括它们的读音、含义、字形、结构、用法,让学生掌握由字词构成的言语运用范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从而学会根据表达目的、对象和语境的特点获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今天,笔者从该如何注重"四说",从而有效地落实与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做了论述。即说出画面,说出结构,说出特点,说出动词,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忽视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苏教版语文教材编写的最大亮点是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专题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旗帜鲜明地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由此,小学语文课堂一度盛行的"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大为改观,"把写挤进课堂"成了最响亮的话题。随文仿写——从课文学表达,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  相似文献   

20.
谭明树 《学子》2015,(6):41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语文课一直把重点放在学习思想内容,感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把学习内容、体验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这就导致了语文课程低效高耗的状态,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见增长。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