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丽红 《成才之路》2022,(13):76-78
文本细读是指从接受主体的文学理念出发,对文学文本细腻地、深入地、真切地感知、阐释和分析的过程.文本细读既是一种文学阅读态度,又是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文章从文本细读的含义及特征入手,分析文本细读的具体作用,并从反复细致诵读、多元理解文本深意,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品味关键细节、深度挖掘文本内容,合理多元解读、创新...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本传情达意的载体。叶澜老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文本是一串沉睡的语言符号,只有通过倾注情感的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深情徜徉于语言之中,学生情文本情水乳交融。一"情",值得倾注语文课堂少了情就不能称其为语文课堂。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这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只有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才能让优美的语言带着学生在美好的世界里徜徉,让文本  相似文献   

3.
综观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令人欣喜的是“重讲解,轻训练;重理解,轻运用”的弊端逐渐远去,“倡训练、重运用”的身影正款款走来。“训练”再次回归教学研究的视野,再次回到教学的课堂。以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训练为重点,已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课堂上,教师们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表达上。但由于理解不当,  相似文献   

4.
语文这个名称是中国人的发明,大致相当于外国的母语。母语课学什么,这在国外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语文课学什么,这在中国却是一个争论百年没有解决的问题。翻开课程标准,每一门学科的内容都明确具体,惟独语文课的内容模糊空洞。由此可知,语文课没有核心内容。语文课之所以受到众多的非议,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因为谁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意设定一个目标,来评判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8):25-29
哲学的语言转向唤起了教育的语言转向。教育的语言转向有双重意蕴:语言是教育的工具,语言是教育的家。不同的语言与教育相遇,展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研究和教育生活图景。通向语言之途的教育,所要达于的是一种超越了工具论和本体论的语言,是一种在更高层面实现了二者辨证融合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书途,书之途     
正上个月和杂志社的两个编辑跑了北京20多所大学,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很多学校竟然没有书店。我们去的还是北京比较著名和重点的高校,可想而知其他学校的情况,这让我们感慨实体书店的没落。印象中我上本科的大学里有两家书店,有一家甚至开在宿舍区。这两家书店虽然不大,卖的种类也多是教辅类书籍,但去的学生也不少。老校区外面甚至有几家连着开的书店,生意也算红火,小小的店面里经常挤着很多人。读研究生换了学校,虽然已多是在网上买书,但校园里仍有读者服务部和由学生运营的二手书店。于是当我发现这个校  相似文献   

7.
徐玲玲 《大学生》2014,(13):24-25
上个月和杂志社的两个编辑跑了北京20多所大学,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很多学校竟然没有书店。我们去的还是北京比较著名和重点的高校,可想而知其他学校的情况,这让我们感慨实体书店的没落。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有这样一种情况:阅读课围绕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打转,作文课围绕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打转,很少真正落实语言的学习和训练.比如教<斑羚飞渡>一课:多媒体动画演示斑羚飞渡,换位模拟斑羚心理活动,讨论人与环境的关系,整个课堂热热闹闹,就是不去研究语言,不去分析文章中的叙事技巧、场面描写.尤其是"斑羚飞渡"这一部分文字,细腻准确的观察,层次分明的叙述,浓墨重彩的描写,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等等,是极好的语言学习材料.在作文课中,有的老师热衷于题记、后记等体裁的新异,热衷于在审题、立意、构思等大的方面宏观指导,在最基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问题上却十分模糊.有的专家早就大声疾呼:"语文的本体是语言."  相似文献   

9.
班里有个孩子叫张丽菲。开学第一天新生来校报到时,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说话;我逗她,问她是男生还是女生,她还是呆在那儿,眼睛看着地面,一声不吭。我又问她,她才慢吞吞地说:“不知道”,然后,她竟哭了起来。我觉得这个孩子挺特殊的。后来,通过家访我才知道,她母亲怀她时受到了药物的影响,所以她先天就有些智力问题。而且,她家里经济条件十分困难,母亲没有文化,又忙于照顾小妹妹,平时很少与她说什么话。结果,这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愿意也不会和别人打交道。  相似文献   

10.
袁甲 《文教资料》2009,(21):32-33
由于语言的差异和史料的众多,中文系<外国文学史>教学中始终存在着对文本的陌生化,很多大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非常低.只有通过文本细读,增强学生细读文本的功夫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才是符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融合的教学改革的指归.  相似文献   

11.
12.
<正>重视"语用"是对过去语文教学的"除弊"之举,但是却有矫枉过正之嫌,"为语用而语用"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之一。根源还在于没弄明白语文课教的是言语,而非语言。既然是言语,就不应囿于言语形式,还要关注言语整体,感受言语的深层意蕴。一、譬美,乃成横绝孤篇以前有位在杭州求学的朋友说,真正去了西湖,觉得也就那样,不似古人说的那般有意趣,也不如想象中那般袅娜迷人。这种感受虽然不免  相似文献   

13.
似乎是一种使命的契合,我到宜兴外国语学校任校长,正值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轫之初。新课改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整合的大旗,标示着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我想,大教育需要有大情怀来承载。对于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4.
李小伟 《教育》2012,(17):39
近日,一则北京部分高校奥运场馆拒绝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消息见诸报端后,引来各方议论纷纷。高校体育场馆为何要拒绝免费开放?免费开放会遇上什么样的问题?高校是如何开放体育场馆的?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北京部分高校。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是一种感悟学习。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今天,重视感悟,就牢牢把握住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打开了解决语文教学重分析、弄得语文支离破碎的顽疾的方便之门。文章论述了语文感悟学习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要求的需要,满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需要,满足教育思想变革的需要,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颁布了。通过学习新大纲,我们发现,新大纲在阅读教学中加进了新的内容———丰富语言的积累,还把这一内容摆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上。首先,新大纲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之中,又在“教学的总要求”中强调“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在各年级的要求中,新大纲对语言积累问题作了详细、明确要求。即低年级“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二年级课外阅读不…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之外,最重要也即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本文从理解主题,感受社会美;借助形象,感受自然美;展开想象,感受意蕴美;欣赏语言,鉴赏艺术关;激发学生,大胆创造美等方面阐述了语文审美化教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古诗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现象,十分讲究意境、含蓄和韵味,在发展过程中,又和其他姐妹艺术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我在教学古诗时,尝试着借鉴音乐、美术、话剧以及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力图具体生动地把古诗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19.
20.
问题的提出 民办高等教育自恢复发展以来,在规模、数量上发展很快。截至2005底,经正式批准的民办学历普通高校250所,加上独立学校295所,共545所。全国民办高校在校生共达341万人,约占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学生总数的15%左右。哪民办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促进高等教育走向竞争与繁荣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