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娜丽莎之约》一课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人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课文先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永不磨灭、矜持”等词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与设计理念】《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编排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感受音乐、绘画、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将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定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根据其表述,其中的"样本"这一类的选文可作为学生学习揣摩和发现方法的凭借。学生与这样特定文本进行交往,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语文实践,有助于形成读写的方法与能力。在《蒙娜丽莎之约》这篇课文中,作者王克难先生首先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从参观人数之多、队伍之长、机会之难得、场面之盛大、心情之急切等几个方面描写这幅画的魅力之大;接着又用细腻的笔  相似文献   

5.
章似文 《广西教育》2014,(21):78-78
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这就是说,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做到"提纲挈领",让学生"粗知文章大意",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学习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略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的大方向为"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抓大问题、放小问题,抓难解之处、放易学之处,抓语言学习、放情节分析,课堂教学力求"精略相辅,略中有精",做到精读与略读交互,整体感知与重点感悟交融。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感知文章内容,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2.针对理解文章主旨所提出的问题,能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继续学习并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3.通过史可法的感人事迹,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来体会民族英雄所具有的民族气节和崇高气概,并与作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教学重点:感受作者文章中饱含的激情,体会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家清冈卓行的散文《米洛斯的维纳斯》,对美学原理给出了一个饶有趣味而又富于启发的解释。文章或追溯雕像重现人间的往事,或描述雕像优美无比的造型,或否定复原双臂的种种设想……似乎千头万绪,内容纷杂,其实,文章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在展开。这个中心观点是:米洛斯的维纳斯正因为失去双臂,才如此秀丽迷人。文章重点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8.
这幅画的面积并不大,宽约一尺,长约二尺,画的是一个实有其人的妇女,佛罗伦萨一个有钱市民的妻子。谁能把一个人物画到如此栩栩如生的地步呢?你似乎可以感到她皮肤的润泽、长发的光滑、两手的柔若,似乎可以看到她胸部呼吸时微微的起伏,可以听见她衣袍的窸窣作响。这个人物每一细部的线索、色彩、光线、质感都如此逼真,好象她就要从画布上走了下来似的。当然,如果这个人物画像只具有形貌的高度真实,那还不足以成为传世不休的杰作。使它成为这样一个杰作的,还是蒙娜丽莎那像谜一样的微笑。这笑,像即将开放但尚未完全开放的花蕾一样,浅浅的、淡…  相似文献   

9.
关于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主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通过文本内容的分析、祭高唐神女之礼俗分析和<高唐><神女>以事为谏之思想分析,得出了新的结论.我们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以楚襄王祭高禖为创作素材,借襄王欲幸巫山神女之事为说,劝谏襄王不要把复兴楚国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敬天事神的"天命"政治之上,而要面对现实,重视人事,推行"民本"政治,以求楚之王室与国家"延年益寿千万岁".否则即便是巫山神女也不会福佑楚王和楚国.作品反映了宋玉轻天命而重人事的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10.
孙亚萍 《班主任》2003,(11):8-9
“底线”一词原为体育名词,但近来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在他的《底线伦理》一书中就将之应用于道德领域。他说:“我一直试图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的底线伦理学。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  相似文献   

11.
直到站在黑夜中茫茫的雪地上时,季昱成才终于知道那个有着一双子夜般漆黑眼眸的男孩是谁了。“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排演成话剧,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感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语文教学必须走出封闭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的大语文环境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在“润物细无声”中  相似文献   

13.
14.
《穷人》描写了渔夫和他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惨死后,不顾生活的艰辛,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遗孤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的悲惨生活和善良、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细腻,耐人寻味,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渔夫夫妇艰难的生活处境与他们舍己助人的美好行为形  相似文献   

15.
《燕歌行》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主要探究诗歌复杂的情感和主旨。这个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对诗歌中天子、将帅、士兵以及思妇的情感态度来达成。  相似文献   

16.
活动目标1.通过对青春各类知识的搜集、整理,感受青春的真谛。2.积累材料,赏析青春美文、格言,提高鉴赏能力。3.把握青春脉搏,珍惜青春岁月。准备活动1.和学生一起设计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青春各类知识的搜集、整理,感受青春的真谛。 2.积累材料,赏析青春美文、格言,提高鉴赏能力。 3.把握青春脉搏,珍惜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1。通过对青春各类知识的搜集、整理,感受青春的真谛。2.积累材料,赏析青春美文、格言,提高鉴赏能力。3把握青春脉搏,珍惜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19.
相屏屏 《文教资料》2007,(32):101-102
本文从"诵读、意象、意境、分类解读、多元解读"几个方面对诗歌鉴赏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