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闽南文化以兼容并蓄、爱拼敢赢、重乡崇祖等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日益在被人们所推崇。作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南音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宗旨上,从培育闽南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构建闽南高校实践教学机制三个方面探索以泉州南音为切入点的闽南文化融入闽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将是闽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新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闽南民间音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闽南地区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对闽南地区文化、民俗、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闽南民间音乐具有极强的鲜明特色,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闽南民间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曲调,音乐的背后是对音乐创作者的记忆,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民间音乐记载了闽南群众的辛勤劳动与智慧成果。闽南民间音乐传播在闽南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不断记载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地区历史时代发展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中叶厦门开埠后,闽南人大量移居海外,他们辛苦劳作,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付回家乡,一代又一代的闽南华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由此产生了华侨和国内家眷及亲友进行联系勾通的侨批业。侨批成了华侨与侨眷重要的情感纽带,也造就了闽南侨乡独特的侨批文化。而这一文化又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本文拟以早期闽南水客为例,对近代闽南侨批文化,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方朦 《教师》2020,(3):124-125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代代传承发展、创新沉淀与累积的区域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结晶。根据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第一中心幼儿园的地域特点,将闽南文化引进幼儿园,让幼儿从小接受闽南文化的熏陶,不仅能够让幼儿萌发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促进幼儿心智发展,还有助于闽南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作者所在幼儿园以闽南文化为蓝本,充分挖掘并把握闽南文化的精髓与教育价值,对闽南文化融入幼儿课程建设、环境创设以及组织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使幼儿在学习闽南文化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3):20-21
2007年,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包括福建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这里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发祥地和保存地。为探索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校通过课题研究尝试将漫画与闽南传统文化主阵地的晋江乡土文化相融合,旨在以漫画形式传承和创新闽南传统文化,并将闽南传统文化渗透到漫画特色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提高漫画核心价值,实现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海峡西岸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泉州加大闽南民俗文化生态保护力度,推动闽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可能。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在分析当前对闽南民俗文化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的想法,进一步增强对闽南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相似文献   

7.
闽南文化蕴含着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敬祖崇宗、敢闯敢拼等丰富道德教育内涵,将闽南文化运用于闽南地区高校德育工作中,能够有效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效果、优化德育环境.闽南地区高校可通过在校园德育环境建设中融入闽南文化,在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中强化闽南文化,让教师结合闽南文化展开德育主题课程,让学生以体验闽南文化作为德育实践活动等方式将闽南文化运用于地区高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中,真正提高闽南地区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实现对国际视野的提倡,同时也实现了对本土文化的提倡。因此在社团活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芗剧引入进来,使得闽南文化可以走进校园之中。在实现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对闽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20,(6):116-119
闽南红色文化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一部分,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深度挖掘与开发闽南红色文化是对我国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闽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闽南红色文化进行整理、提炼,完善相关推广机制,让闽南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是提高文化育人效果,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闽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迅速发展,高校在传承闽南文化过程中,将闽南文化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在保持闽南文化原生态特征的同时,改良闽南文化传统传播方式的不足,融入现代传播技术,通过新媒体微媒体,探索闽南文化传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闽南俗语作为切入点,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分析闽南俗语的文化积淀、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现状与地位。提出未来借助闽南俗语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对闽南文化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闽南传统建筑古朴、俏丽,在空间营造、建筑装饰上透露出浓厚的儒家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闽南传统建筑装饰精美繁复,其即将流逝的画、雕、剪粘、堆砌等传统建筑装饰技艺,为我们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闽南传统建筑美术课程将美术融入到闽南地域文化生活探究之中,用美术的方式传播闽南传统建筑艺术,在探究过程中感受闽南传统建筑中的人文精神,达到利用美术教育传承闽南文化,发展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课程资源是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之一,随着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充分开发和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品德课堂链接闽南文化,将成为孩子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知识构成、也有利于绵延闽南人心中难于割舍的血缘、亲情。  相似文献   

14.
闽南民间音乐在下一代儿童中存在着文化的断裂,在文化认同感、文化建设及教育生态观等方面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缺失。关注闽南民间音乐并将之纳入幼儿园教育的视域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与呼唤。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幼儿园闽南民间音乐教育必须追求和谐的理想境界,与其它音乐形式以及闽南文化进行生态式的融合,并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从传承闽南文化这一角度出发,从找准学前阶段内闽南文化教育的切入点、拓展学前阶段闽南文化教育内容、实施多样化的学前阶段闽南文化教育形式、造就一支从事学前阶段闽南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加强海峡两岸学前阶段闽南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诸方面入手,对学前教育领域如何进行闽南文化教育等实践性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及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闽南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特点,根据泉州当地闽南文化资源,从闽南民系与文化、闽南名胜、闽南建筑、闽南先贤等方面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历史教材与乡土教材和校本课程资源有机结合,渗透闽南文化的传承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究,效果明显,充分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童宝安 《新教师》2019,(7):36-36,56
闽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闽南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闽南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最大化地将闽南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让其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渗透。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协助学生了解闽南文化在古汉语知识中的作用,如何通过灵活应用闽南乡土文化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王跞 《新教师》2020,(3):27-28
近年,厦门的小学在推广闽南文化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厦门的小学在传承与发展闽南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不足。为了了解学生和家长对闽南文化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和态度,笔者针对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编制了《闽南文化调查问卷(学生版)》和《闽南文化调查问卷(家长版)》,分别从其对于闽南方言掌握情况、闽南戏曲了解程度、闽南文化学习兴趣三个方面开展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因此,将闽南文化融入学前教育领域,对闽南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的影响。要让幼儿了解闽南特色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从园所视觉环境的创设开始,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基础,择取闽南文化中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刘小梅 《学周刊C版》2011,(12):103-103
泉州的闽南童谣具有浓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其独特的韵味深得幼儿亲睐,因此笔者因地制宜,选取了部分闽南童谣融入音乐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着重阐述针对大班幼儿,如何将闽南童谣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