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陈洁 《考试周刊》2014,(77):146-146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微课的定义、微课的特点和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微课正是其中典型之一。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在信息共享方面的观念更加开放,微课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持久活力。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的微课应用优势,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微课应用心得,以备同行教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微课进入中小学教学后,成为校本研修新载体。相比传统校本研修载体,微课具有诸多优势。微课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推动了中小学校本研修转型。时下,微课受到教育界的热捧。虽然人们对微课的认识存在分歧,但无论人们怎样认识微课,人们谈论微课的潜在逻辑,是以传统课堂为参照,认为微课短小精悍、过程简洁、使用方便。这从微课的别称"微课程"、"微课堂"、"微教学"里可以看出一二。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微课时间虽短(5~8分钟),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学生的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微课声形色并茂,语文微课更是如此,无疑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语文教师根据微课"知识针对性强与科技含量高"的主要特点进行微课设计,以求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从微课的概念及特点、运用、前景及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着重阐述运用,表述微课在语文课堂运用的见解,以求与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已影响到人们的方方面面。而其在教育方面的影响之一,便是微课的诞生。而微课已广泛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更好高效地运用微课,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呢?对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微课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一波波的“微课热潮”。归纳起来,人们对微课的质疑主要有六点:一是认为微课热是“短时炒作”,二是认为微课是“新瓶”装“旧酒”,三是认为微课是导致知识碎片化的“元凶”,四是认为微课没有技术含量,五是认为微课可能将传统的课堂实录完全淘汰出局,六是认为微课类型繁杂,缺少统一的评判标准、创作模式和制作工具。人们之所以提出这些质疑,归根到底源于人们对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现实需求、核心本质、优势短板、教育价值、应用前景、发展趋势、创作方法等相关问题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在未来,微课研究者需要共同联手破解的难题包括微课的设计原则与策略、评价标准、支持与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从微课走向微课程、一体化微课程开发平台研制等。只有解决了这些难题,才能引领微课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网络化,新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这些新技术也广泛地运用到了教学中。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微"形式不断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教育方面也刮起了"微"形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的形式,将需要讲解的重点内容以微视频的"微课"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侧重于引导学生思考重难点,帮助学生处理难以解决的问题。就目前的教育形势而言,微课属于一种新型的形式,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阐述了"微课"的含义和主要特点,以及怎样将微课有效地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计算机及各种移动设备日渐普及,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微课教学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已发展成为一种受到人们追捧和重视的教学手段,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中引入微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本文以《数据结构》课程为例作一个典型分析,将微课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适当应用。探讨并解析微课的特点、数据结构课程微课选题、教学设计和制作管理,并着重探讨了微课的发布应用,说明微课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及时掌握课程内容,培养实用型人才等方面起到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正以飞快的速读进入"微"时代,微信、微博的使用让人们的沟通距离变为零。同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方面,英语微课的出现为英语的教学开拓了新的视角。微课教学标志着教育界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全面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新闻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微课这个字眼。微课模式之下,小学英语教学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微课对于创新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因此,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高段教学,分析微课模式下小学英语教学之走向。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已步入了"微"时代的发展时期。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方面,微课的产生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与新的变革,可以说,微课是新教育时代的重要标志。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微课教学的应用准则,分析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时潜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很多人说"微时代"已经来临。这样的背景对我国的教育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微课带入了教学当中。在当前中国新课改教育政策下,如何把微课带入学生的课堂上,把微课完美地融入课堂之中来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是当前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微课的性质、特征、概念等方面对高中政治课堂上微课的应用教学做出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为学生们的学习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微课热"遍及全国教育界。教育行政部门更是以各级大赛推动着微课发展,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微课到底是用于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育?微课能否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微课介入实体课堂"的实践研究。一、对微课的解读目前,人们对微课的理解还存在着差异,所以"微课"的形式五花八门。国内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微课"这一在线学习热潮的到来,人们似乎找到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突破口,全国微课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微课建设不能偏离教育的初衷,失去微课本身的功能——学习的高效性和育人功能。文章深入剖析微课的本质、特点及其两面性,分析在高职院校微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职院校如何建设微课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课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多样化的热点,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遇。通过对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和微课教学进行调研,从微课资源的选题、结构设计、制作和评价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高校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分类方法、微课资源制作的结构设计、制作方法和微课资源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微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为例,从利用微课辅助课前预习、利用微课提高实验效果、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利用微课开展课后复习四个方面,探讨高中物理微课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玉成 《现代语文》2014,(4):113-114
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因其迎合了当代人们追求时尚、快捷生活之特点而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微文化”时,微课,即“微型视频课例”,因其具备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资源丰富、情境真实、式微意丰、半结构化、易于扩充、使用方便等特点,而使天真浪漫的中学生对之青睐有加。然而,因其毕竟是新理念课改下开发出的新型阅读教学形式,所以,很多教师在目前尚未准确把握微课制作与微课合理使用技能,导致微课教学未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故笔者以文言文教学为例,结合自己成功的微课教学实践,谈谈构建精彩文言文微课阅读教学课堂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它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教育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技术已经不是最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现在最为火热的课堂教学新方式是微课教学。微课教学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随时随地的记住课堂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因此在现在的学科教学中,老师太多运用微课来教材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本文在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的思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微课凭借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突出、资源容量小、使用方便等特点,日渐成为推动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本文在简要阐述微课定义及其特点基础上,明确微课在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价值,从加强微课培训、拓展资源库、建立微课学习共同体等方面,为促进微课的推广运用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人们日益认识到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微课普遍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预习、导课、突破难点、拓展、复习等各个环节当中。将微课应用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