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国家课程的细化分科,教师学科专业化成为常态,现在的教研模式都是组内单学科教研,教师学科团队交流,这样一来教师在专业方面很强,但是知识面就很窄,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很多"专科"只专注于自己的学科,与其他学科"老死不相往来"。为了拓宽教师的学科识角,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模块化,我校开展了跨学科的年级组教研活动,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专科"教师其他专业技能的短板,促进学科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学科融合教研"是以年级组为单位,我们在学  相似文献   

2.
朱永新教授说:"教师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特色班级的建构不仅可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使学生在班级活动参与中获得有效发展。重点讲述了特色班级的建构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研活动课程化"是指教研员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基于教师发展需求,与教师合作开发的具有明确目标、适切内容、有序实施和恰当评价的教研活动课程行动。"教研活动课程化"作为课程的一种形态,其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各有其特点,促进了教研员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营造了合作共生的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新课程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逐渐增多,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名称也不断出新,现如今提倡"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所谓"同题异构"就是指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不同的教学班级进行的教学系列活动,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能够带给听课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研活动课程化是"研训一体"实践的需要,是教研品质提升的需要,同时也是教师培训改革的需要。教研活动课程化并不是简单地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培训就实现了课程化,而是从理念到实践要对传统的教研活动进行整体的改造和创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行教研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以"反思"为中心的"准备—说课—讲课—评课"的教研活动模式。它以教师的"反思"贯穿整个教研活动的各个阶段,在思想上对教师做了要求,并提出了"准备—说课—讲课—评课"的具体的教研活动模式。整个教研活动为教师构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了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黑河市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致力于构建教研发展新格局,提升教学质量,有效地发挥了在区域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广开思路,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引领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尤其在"说教材、画知识树"和Moodle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两项活动中进行了有效探索. 一、区域性开展"说教材、画知识树"活动 (一)活动开展的背景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爱辉区教育局确立了"创品牌学校,办特色教育"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构建"以教导学、学教合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目标.2009年9月开始,在全区开展"说教材、画知识树"活动,并采用这种形式作为校本培训的新方式,以期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8.
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已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强化以校为本的研究意识,强化教研机构的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功能,需要教研员开展"下水教研"活动."下水教研"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体现着对传统教研活动方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全面正确地认识"下水教研"活动,有效开展多种方式的"下水教研",对于加强学校的教学研究指导,对于教师和教研员专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教学行为转变为教师的实践,是一场持久的、复杂的攻坚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原有的教研制度在教研理念、组织结构、活动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不适应性。因此,重树教研新理念,发展、丰富和完善现行中小学的教研功能和教研方式,构建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变革的学习型学校教研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的主体是班级群体即学生群体。班级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具有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因此班级管理的完善与否,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参加教研活动是"聚外力"、提升教研功力的最佳途径,而善于发现和选择教研活动中的亮点是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实现教研功力提升的关键.就教研活动具体形式而言,听讲座、做报告可以吸收教育教学的理论观点和真知灼见,磨课、听评课可以传承优秀的教学传统经验,解题、命题可以历练专业素质和技能,课程开发、课题研究可以攻克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各种教研活动的共同作用最终可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学校举办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基本上是由学校教学行政、教研组长或校外专家主持包办,往往是"一言堂"或"几言堂",很少让教研的主体--广大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持者,使得教师们对教研活动形成了被动、服从、消极应付等态度,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而难以取得实效.有感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轮换制",不妨让教师来轮流主持教研活动.笔者认为,这样做至少有以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研的本义是教学研究,其功能是聚焦问题解决,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通过分析基层单位教研活动,剖析教研属性,优化教研任务,统整教研元素,把握“浸润式”教研的本质、模型与策略,有助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研经验和样态。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精神,为提高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校本教研的意义和作用 1、校本教研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以校为本的实践性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教研活动是学校教学研究的一项常规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基于课程、基于班级、基于全体教师的研究共同体,可以避免面对面教研的很多碍于情面、讲客套话的弊端,让每个教师借助平台学习、反思、共享、交流,做教学研究的主动参与者,做教研活动的主人,在合作研究、交往互动中求得发展。借助网络交互平台博客、播客、聊天室等,打造研究共同体,可以让教师实现协同备课、共享教学资源,从而达成集智型的多维交流、交往互动、智慧共享、发挥教学研究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学校课程的目标指向是为了人的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基于党中央提出的育人目标,学校课程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学校特点和学生特征进行系统整合。在课程统整的背景下,以林和树做喻,以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为载体,提出了"林—树"式课程的研发,试图系统性、结构化变革学校课程,建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现"人建课程,课程树人"的课程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这是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现实要求。作为一种以比较研究为基点的教研模式,"同课异构"在一线的教研活动中已经有较广泛的应用,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为教师寻求自我的专业提升提供了动力因素。文章首先分析现阶段中职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聚焦中职基础课程,探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必要性,并以中职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同课异构"教研模式在中职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它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孤立,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寻找新知识与新经验来改进自身的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校本教研是当前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切呼唤.是教师生命价值提升的有效途径,是顺利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但笔者在一次县教育局组织的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的校本教研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缺少对其内涵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学》2007,(7):73-74
在具体构建学校教研文化的进程中,我校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通过教师与课程、教师与课题、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和教师与学生间的“六种”相互对话的形式,打造自由交流、百家争鸣的“对话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的"快乐老家",像"林旋风"一样风靡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持续推进应着眼于学生、教师、生活和地域资源优势,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实践运用,逐渐积淀适合学生需求、符合学校诉求和顺应教育形势的精品课程。为使综合课程的"林旋风"历久弥香,我们需要从学生、教师、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