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手操作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形成数学能力、发展情感的过程。教师实施策略包括材料准备、方法指导、结果运用。  相似文献   

2.
动手操作活动的开设,能在发挥其实践性能的同时,更深化操作的灵便性,也能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让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获得显著提升。主要概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希望能在深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能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3.
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切实提高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覃绍兰 《广西教育》2013,(21):86-8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对数学的体验主要通过动手操作。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呢?一、有效创设动手实践操作的情境小学生整个年龄阶段和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专注的时间较短、容易课堂上走神。这种特性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相当明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有责任寻求解决的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使操作活动真正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期,动手操作活动既是他们认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在思想上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来探究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7.
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那么则可以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如果过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那么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制能力差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非常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心思收不回来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合理地使学生动手操作,既不影响课堂秩序,又能提高上课效率,这是值得教师探讨的。  相似文献   

8.
《教师》2019,(24)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动手实践操作是新课改倡导的最新学习方式之一,提升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加大对这一环节的重视,并采用有效的方法来不断提升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文章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手实践操作效果不甚理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成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提升其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倡导更为灵活开放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就是其中之一,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参与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入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并且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构建活跃高效的课堂。针对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特征,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适时开展动手实践操作活动,要训练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合作实践活动,注重操作、观察、思考及交流的有机结合,还应该进行课外实际生活的延伸,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设计合理的合作实践活动,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才能确保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陈柳伊 《广西教育》2009,(25):53-53
新课改以后,操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有些课上学生“为操作而操作”,根本达不到操作探究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3.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教育对一个人幼年时期的成长塑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在人类小的时候,家长或老师鼓励他们经常进行动手操作的话,会促进大脑组织的发育。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在这个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手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是否有实际性的作用,应该要进行有效性的分析检测。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董付娥 《辅导员》2009,(17):42-42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要由“关注学生知识的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开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有效进展。不过,在利用“动手操作”推进教学有效性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小学一、二年级正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十分重要。数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要用最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由于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就会用到相关的数学道具,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样是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刘凯 《广西教育》2013,(45):33-33
新课改以来,“做数学”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地贯彻在教学实践之中,学生的动手活动明显增加了,课堂氛围活跃了。然而,有很多教师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使操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动手”上,学生进行的是在接受教师指令下的一种命令式的活动,并没有建立在他们主动思考下的自主操作,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思维参与的教学活动,操作变成了形式化的空架子,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反而造成教学效率下降。对此,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动手时要关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规定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才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活动与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更加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8.
在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初期,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帮 助学生快速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数学能力,为今后发展打下基 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动手操作 实践,不仅能提升学习数学的乐趣,还会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 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数学情境、实施探索性实践 教学、扩展动手操作实践等方式,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 思维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概念、公式、定理等都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的,因此,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不仅是数学的本质属性,更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纵观数学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模仿、记忆,而是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教学所需和学生的发展实际,积极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要就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