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访,曾经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桥梁,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有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在出现了很多现代化通讯方式后,家访这一形式日渐淡化。那么,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校讯通、班级QQ、微信群、班级博客等形式,使家访这种传统的家校共育方式重新焕发新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家校共育缺陷与不足的研究,分析和探讨当前家校共育与互联网+融入实践的举措,希望以此为广大研究相同问题的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课本知识,同时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知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方法也要予以把握,新时期,对学生的课程教育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家校共育,能够更加充分有效地发掘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教学培养水平。家校共育是一种具有联合效应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完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罗登喜 《天津教育》2020,(17):48-4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用互联网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通过互联网可以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完成留守儿童的教育。本文主要从影响农村小学"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有利于农村小学家校共育模式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在新的教育时期,教师需要结合互联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打造家校共育模式。为此,文章在阐述"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家校共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如何优化"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背景下,实际教学资源利用进程中,家长和教师自身的教育素养不能适应于现今育人的需要;而在转变传统模式理念的过程中,为使小学家校共育有实际成效,就需要家校双方对相关核心素养机制、联系平台等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家校共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模式,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推动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教学范式,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也能够给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保障。要想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必须保证家校间的密切沟通,但是传统的家校共育方法不论是在沟通成本还是合作结构与合作效果方面都存在着一定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则为家校共育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使得学校和家庭之间可以开展密切深度的沟通,共同为初中生的成长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家校共育模式的开展,能够将学校和家庭两个看似独立的个体联系在一起,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走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分离和矛盾的现状。寄宿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展一些心理教育讲座,既然是农村寄宿学校,很多家长可能都无法如期地参加讲座,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家长在线上进行观看。主要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互联网+家校共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各行各业。这一背景下,家校共育新机制已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模式,对凝聚教育合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合理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对提升教育综合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讨论了家校共育的核心概念和主要模式,对家校共育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提出构建家校沟通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引领学习模式、创新多元化互动模式“三位一体”家校共育新模式,为家校共育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好习惯犹如一盏明灯,为他们指引前行的方向。而这盏明灯既来自学校的教导,更源于家庭的呵护。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的耐心培育,更需要家庭的默契配合。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家校共育下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策略,以期提升小学教学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春 《现代教育》2020,(2):29-31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地方,只有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才可以让教育效益最大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家校共育模式,创建家校共育学校新样态。  相似文献   

12.
李春梅 《学周刊C版》2019,(6):143-144
开展家校合作,需要转变传统的唯学校教育为教育重点的陈旧理念,树立全面的新型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合作共育的思想。新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的沟通渠道,也丰富了人们的学习认知领域。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家校共育也有了更便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高中英语改革有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特别是在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得到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互联网给予了丰富的资源,推动了该模式不断创新,也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模式创新的策略,以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动家校合作,不断提升高中英语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将孩子培养成长,家庭要和学校做到紧密配合、携手合作,共同肩负起教育好学生的使命。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共育提供了一条便捷、高效的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和家校共育成为教育的整体趋势。面对这种现状,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和推进家校共育,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5.
16.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能否全面发展关乎着国家的兴旺发达与"中国梦"的实现,对其进行全面和谐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实施家校共育.然而对于大学生的家校共育还存在很多障碍,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在教育方向上很难达到一致,难以形成合力来提升教育效果.鉴于此,应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强化家校共育建设,以期在各方面统筹合力构建宽广的沟通平台,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苏霍姆林斯基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时代早已来临,智能手机的应用体验逐步提升,使得手机已经成为网民上网的首选电子终端。利用移动互联设备的时效性、隐蔽性开辟了创新班主任工作的新途径,成为家校共育的新形式。在工作中,利用微信平台与家长沟通,互相了解学生情况,传播正能量,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肖生巧 《教师》2020,(3):7-8
家校共育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之一,对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成因,如学业因素、家庭因素、成长因素,而后从整合教育力量、健全教育链条、促进健康发展三个角度介绍了家校共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最后就如何开展家校共育提出了对策,包括立足学校主体、加强家风建设、密切家校联系、开展社会教育等。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倡导教育要返璞归真,家校携手共育才能让“双减”政策有温度地落实。通过转变教师、家长共育观念、获得家长行动支持、改变共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家长的意识担当、角色担当和行动担当,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节奏一致、同频共振。基于此,教育可回归初心,学生可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学生成长的良性循环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要做好家庭教育,家校共育,就要让家长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对教师满意,把家长当朋友,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给家长具体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者合力,为学生的成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