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文字,它的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字形类似者多,差别细微。低年级小学生由于他们身心发展的局限,汉字的识记有一定的困难,字形的出错率大于字音、字义的出错率。具体表现为:1.视觉型错别字。即由于视觉误差而产生的错别字。这又分三种情 相似文献
2.
3.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对完成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农村小学生汉字书写状况,写错别字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带来极大的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对应策略,以期给大家提供教学参考,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识字写字水平。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对用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计算机网络普及化的今天,中学生在应用文字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却越来越普遍.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种角度来探讨中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纠正策略.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对用字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计算机网络普及化的今天,中学生在应用文字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却越来越普遍。中学生的错别字现象日益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种角度来探讨中学生错别字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纠正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德志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3):166+168
小学生是学生中错别字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群体,主要原因是其识字量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严重不匹配,其次是对于形近字区分不足。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小学生对于汉字造字原理的不理解。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错别字成因的分析,唤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六书理论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赵德志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7):166-166,168
小学生是学生中错别字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群体,主要原因是其识字量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严重不匹配,其次是对于形近字区分不足。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小学生对于汉字造字原理的不理解。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错别字成因的分析,唤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六书理论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6)
小学生错别字一直困扰着语文老师。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错别字呈现上升的趋势。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通过分析小学生错别字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矫正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错别字算得上是一种“多发病”。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产生错别字的主要因素有: 1.知觉的分化水平低。小学生感知事物,习惯于看个大概,缺乏精细的分化能力,因此往往只能获得粗略、笼统的印象,而遗漏重要的细节。他们识字,就倾向于整体地感知字形,而不善于分析字形结构,尤其容易忽略那些被强的成分所掩蔽的弱成分。有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写字中的错误,主要表现为结构错乱、部件混淆、笔画增减等“形错”。这正是由于他们知觉分化水平低的结果。 2.遗忘规律的制约。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方法上得当,措施上有力,让学生笔下的错别字越来越少.努力提高学生文字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14.
15.
"一家人在一起多么快乐,多么辛(幸)福;好吧,我倍(陪)你去吧;她以(已)经把包子吃玩(完)了;爸爸一路上开着汽车不停的(地)奔跑……"每当看到这样的作文,教师们都会觉得似曾相识。不禁感叹道:为什么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都会出现同样的或者类似的错别字呢?错别字在小学生的作业里非常普遍,而且有的学生错别字的出现率特别高。经过笔者的调查分析发现了学生的错别字有以下几种类型:1.同音字混淆使用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11个,造成了大量 相似文献
16.
17.
魏园园 《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2011,(3)
期中考试结束了,我们照例进行了期中试卷分析,当对班级的失分内容进行统计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分数大多丢在基础板块,失分原因都是错别字。继续统计让我更加惊讶,学生连错误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我们记录语言、传播文化的工具,是我们汉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汉字以它独特的结构和造型,使汉字的书写成了一种艺术活动。但是,汉字不仅难读,而且难记、难写,不太容易掌握。所以,在小学阶段,老师们是十分重视识字教学的,总是花相当的时间,一字一字地认真教。学 相似文献
19.
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笔者根据学生错别字书写的情况分析,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复杂性使人们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薄弱,写错别字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单是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便俯拾皆是,不禁让人忧虑。本文从一次中学生默写出现的错别字入手,分析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意在抛砖引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对错别字问题的广泛关注,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