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钦颖 《父母必读》2011,(3):135-135
所谓推,不是一味地推。而是找好角度巧妙地推;所谓放,也不是一味地放,而是在放养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很多以后用得上的技能,素养。  相似文献   

2.
《家教世界》2008,(11):44-44
赏识自己的孩子,不是容忍孩子一错再错的缺点,也不是盲目地溺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弱点,而我们又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一味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毕加索的父亲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尽可能地扬孩子所长,避孩子所短,使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4.
鲁迅尝鱼丸     
鲁迅先生的做法并不是偏袒孩子,而是通过调查,实事求是地对待孩子。只有不无故地责怪孩子,相信和理解孩子,才能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健康地成长。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  相似文献   

5.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不能一味地用赏识、宽容、奖励的方法,而应该因人而异,自然、灵活地运用惩 罚手段,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下决心改正错误.当然,教育的惩罚绝不等同于体罚,更不是歧视、伤害、心理虐待.惩罚的前提必须是出于爱,出于责任,出于对学生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一忌强迫家庭美术教育必须考虑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儿童绘画发展规律,要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进行启发和诱导。采取粗暴强制的态度和方法,是导致教育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学画的时间,而不重学画的效果;对孩子在学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加以耐心的辅导,而是大声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不是一味死记硬背,一味为了考试而考试,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中,寓教于乐。孩子的定性和耐力通常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挖掘新的教育方式,来达到更好教育成果的目的。本文将对游戏与数学教学接轨、融合,创造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溺爱=扼杀     
对孩子有求必应,最终会导致对孩子的扼杀。就拿孩子来说吧,逛商场本来是一个孩子熟悉社会,认识世界的极好机会,作为母亲应借这个机会给孩子以知识的启迪和灵魂的薰陶,而不是为了一味满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积极保护学生的个性,允许孩子对文本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悟。但保护不是庇护,更不是无视,当学生的认知+情感有一定的缺陷、偏差,或者完全不对时,教师就得抓住这个教学契机,进行引导,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实现文本的个性解读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肯定、赞扬。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应该一味接受,老师不应该采用填鸭式教育方法,更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这是新课改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学习,并且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讲要为孩子排忧解难,这是关心孩子所必须的。但是,一味地解难,而没有一点磨难,也不利于  相似文献   

12.
孩子个体的潜能培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而是一味地注重孩子们的数字化的学习成绩。美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告诉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开发孩子的卓越潜质,老师更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以老师的权威来抑制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中,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在过去几年学习中,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1)把学生当成成人而不是孩子,更不是自己孩子;(2)用罚抄作业方式爱自己的孩子;(3)一味的训斥,不懂得去了解孩子.总之,教育也是一门艺术,让我们怀揣着一颗火热的爱心,去进修好这门课,学着“会”更好地爱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鹰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画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父母把鱼头给了年逾古稀的爷爷,把鱼尾给了年过花甲的奶奶,把味美的中间一段分给了孩子。对于这对父母的做法,我不敢苟同。也许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爱孩子;可我觉得如果家长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养尊处优,而不注重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孩子多方面的锻炼和教育,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相似文献   

15.
俞雪芽 《家长》2011,(8):47-49
只是妈妈的方法欠妥,她急功近利,一味地用权威压制孩子,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实际承受能力,才使母女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16.
我们有些家长,只会一味地要求孩子“死读书”,一味地谴责孩子“死脑筋”,却从不想办法去启发孩子的思维。读一读《爸芭给我出难题》,一定对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让孩子去看去读去思考,慢慢地去感悟,发散地去理解,边思考边对照课后的作业或者练习册上的作业。自己去发现去思索,让课堂也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而不是一味地被老师的问题带着走,这我想应该是现有语文课堂上更要有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聪明、机灵的小孩子人人喜爱,呆滞、愚笨的小孩子令人不满意。在一个班级中,乃至更大的范围内,两种孩子都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就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聪明和“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经常可以碰到这种情况:“某某孩子数数教不会,就是做小玩艺能行”,“某某孩子语文不好,就是数学好”等等,这说明“笨”孩子不是一味的“笨”,聪明也不尽是一味的聪明  相似文献   

19.
范怡 《上海教育》2014,(33):69-69
"激趣健体"课程理念的提出首先是长期教育理念积淀的结果,学前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具有奠基性和启蒙性,幼儿不能过早定性培养,而应是全面整合发展的。此外,面对东展幼儿园"高收入、高学历、高要求"的"三高"的家长群体,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太忙,孩子完全由老人和保姆照顾。更有甚者一味地满足宠溺孩子,孩子们进出都是自备车,几乎不用自己走路。  相似文献   

20.
胡应梅 《考试周刊》2013,(39):50-51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年龄尚小、天真活泼的孩子,不是简单的一句付出爱心就能达到一定教学效果的,更不能一味地从严要求,如何把握尺度、促进师生互动,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