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研究对"生命"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教育由于应试教学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鲜活感和生命感.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策略:唤醒生命意识,构建回归生活的语文课程生态观;唤醒课堂情绪,构建自主建构的语文课程学习观;倡导"生命关怀"告别"宏大叙事",构建语文课堂教学观.在语文的阅读、写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健康 《考试周刊》2012,(47):34-35
语文教学存在缺失的一面:轻视生活,漠视生命,无视生态。"生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所在,创建和谐平衡的语文教学内外"生态"关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很好地把这三者统一协调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单向灌输,也不是"庖丁解牛"式的琐碎分析。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相机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交流表达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欧欣欣 《教师》2015,(3):23-2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把教学的重点落在“语文”本身,强调学生自主实践,关爱学生生命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王桂相 《考试周刊》2012,(37):37-37
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健康的生命奠基。语文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使语文学习与生命成长汇聚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清泉。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堂倡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全面地抓,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这是语文课程重要的任务。在强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课程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改革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单向灌输,也不是"庖丁解牛"式的琐碎分析.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相机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交流表达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判断,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以达到让语文走进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及其价值、关注人性之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因而,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是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语文体现出的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则要围绕这一统一的特性开展。然而,尽管作为母语教育最基本的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语文课程同样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潮流,一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语文课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得以充分彰显主体性。只有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和培养,才能成为课堂最关键的源头活水,真正让学生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还要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上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来。而这"特点"可以称之为"语文味":语文教学要有情感,要有语感,拓宽语文学习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涵,扩展语文课程外延。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赵宏 《教学与管理》2012,(27):90-91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具备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确实,语文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之外,作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其"前言"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在"实施建议"中还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要沟通与生活的联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也都强调了教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将语文教学植根于现实生活,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20.
高彦 《教育艺术》2020,(4):24-25,26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其关键词是"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运用课程。这里强调了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要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意识,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