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的原色     
一杯热水,可以变成咖啡,可以变成茶水,也可以变成一杯纯牛奶,这些会给你不同的感受。爱是什么滋味,那就看你加了什么。而我只要什么也没加的那杯热水,因为那里面融入了心灵的原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蔬果物语     
《高中生之友》2013,(Z1):97
  相似文献   

4.
水果物语     
  相似文献   

5.
巧克力物语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和家中轻柔的音乐声交织在一起,敲击着我的耳膜,趴在窗台上,望着那宛如晶莹泪水般的雨滴,心中的孤独感莫名而生,好像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6.
黄媛 《新读写》2013,(9):16-16
感动,是我读了吴嘉铭同学的习作《纸币旅行记》后的强烈感受。我感动于一位初三男孩弘扬正能量的努力,虽略显稚拙,然因此更见其用心。感动之余是欣慰。蕴藏在孩子们心中的这股美好的情感,不正是我们希望的源泉吗?  相似文献   

7.
《竹取物语》成书于公元9世纪末到10世纪初,作者不详,一般学者认为是僧人等知识分子[1]根据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进行加工创作的。它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物语[2],被称为"物语之祖"[3]。同时作为用假名文(日本固有的文字)书写的早期的物语,对后世物语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日本文学史上自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有日本学者指出:"假名散文以及虚构物语都是以《竹取物语》为起始的,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看法在今天已经成为常识而无需再做强调。"[4]长期以来,《竹取物语》正是以其物语性而广为流传,本文就其物语性稍作探究。  相似文献   

8.
心灵的感动     
刘春梅老师,是江西中医学院的老教授,在高校的讲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桃李满天下。她如今虽年逾七旬,白发苍苍,但仍笔耕不辍,关爱着晚辈的成长。下面是她读了本刊今年第10期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玫瑰物语     
美丽的玫瑰总是被赋予了深层的含义并被用来传递爱人和朋友间的情谊,当爱人之间以貌似寻常的花束来交换热情似火的信息时,这样的习俗就在严肃的维多利亚时工繁荣开来了。  相似文献   

10.
夕阳西下,霞光渐渐消失在山的那边,编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相似文献   

11.
茶园物语     
  相似文献   

12.
手绘物语     
那时我已经开始爱美,会在肥大的校服里面,穿碎花的衬衫。天热的时候,将校服的拉链,尽可能低地拉下去,露出那一蓬一蓬散漫开着的花朵。有男孩子看过来,会羞涩地低头,手指轻轻绞着校服的一角。  相似文献   

13.
手绘物语     
那时我已经开始爱美,会在肥大的校服里面,穿碎花的衬衫。天热的时候,将校服的拉链,尽可能低地拉下去,露出那一蓬一蓬散漫开着的花朵。有男孩子看过来,会羞涩地低头,手指轻轻绞着校服的一角。  相似文献   

14.
心灵远行     
文杰 《良师》2011,(8):25-25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即使舟车劳顿、交通拥挤,也下定决心继续前行。从一个景点赶往另一个景点,从一座城市赶向另一座城市。远行,或许只是为了追寻一种有异于往日的感受,只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城市时,能在以后单调的岁月里咀嚼那几日的惬意。  相似文献   

15.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就看到了一双双期盼的眼眸和一张张稚嫩、可爱的小脸儿。当我第一次与这些孩子们交谈,便感受到了一颗颗童心的美好与至纯。也正是那一刻,我郑重地对自己说:我要用我的真诚,精心地去采撷、去雕琢,让这些珍宝绽放出奇光异彩。从此,我便一头扎进孩子们之中,转眼二十几个春秋,曾有过太多的辛酸与苦辣,但我心无悔,因为它让我更坚强,更成熟,更懂得怎样用“心灵”去召唤“心灵”。  相似文献   

16.
张琦云 《音乐世界》2010,(20):110-111
新专辑《下一站 天后》是丁当的一次华丽转身,专辑中记录的是她的心情与成长。她是一个渴望改变的女生,这些年学习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现在是验证成果的时刻。”我觉得这次的变化主要是瘦了!哈哈哈!“重新站在大家面前的丁当变得更漂壳,更性感,她说每一张专辑她都会以新人的姿态带给大家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流行物语     
《新读写》2008,(2):38-41
我是学生,在我的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就是它:考试。 考试,这个流行名词使我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因为我每次考试都在“生死绒”上徘徊。  相似文献   

18.
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人们终于强烈地感受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爱可以在年轻人那里发生,也可以在老年人那里发生……爱不是年龄的产品,而是心灵的能力……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保持一份真爱,  相似文献   

19.
从前,有个被称作伐竹翁的人,名字叫赞岐造麻吕。他常上山伐竹,拿来做笼子,维持生计。有一次他在伐竹时,看见有一根竹子发出亮光。他感到奇怪,走近一看,原来这亮光是从竹筒里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必须启迪学生的心灵,以作品的思想之火、智慧之光开启学生的智慧与视野,使其逐渐拥有敏锐的摄取力、洞察力和评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