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郊游前后     
您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如何活动的吗?您想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吗?您想了解老师的教育方法吗?"活动现场"栏目开启了一扇展示幼儿园活动的窗口,使您走进幼儿园,走近老师,从而更好地完成家园间的配合。从本期开始,"活动现场"增加了走进名园的内容,以满足您了解优秀幼儿园特色课程和科学教育理念的需求。如果您是位有心的家长,您或许能从一次有特色的活动中窥幼儿园的全貌呢。本期"活动现场"带您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她的课程特色突出体现在"发展"两个字上。该园把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把提高教师的素质作为关键任务。《郊游前后》这个活动就体现了该园课程的一些主要特点。我们看到,老师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去超市购物、颐和园游玩以及回到幼儿园以绘画的形式再现郊游见闻等活动,而且鼓励、帮助孩子们独立或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一系列问题。同时,老师通过与孩子们平等的谈话,愉快的购物、游玩以及绘画活动,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数学、身体运动、同伴交往以及艺术表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相似文献   

2.
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宋翻萍幼儿园是孩子们的「海洋」,他们每天生活在一起,相互交往,相互影响,因此会产生一些矛盾,但由于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因此,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会到老师那里去「告状」。幼儿是用「告状」的方式以...  相似文献   

3.
该不该扔掉?     
为了给孩子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一些幼儿园给幼儿创设了操作区,在操作区里,幼儿可以用面粉包包子、包饺子,孩子们对操作区的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如何处理孩子们的作品成了老师们倍感头疼的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建议将作品直接送到厨房蒸熟后让孩子们品尝,有的老师则认为孩子们的作品不够卫生,不应该让孩子食用,但是扔掉又太可惜,不利于培养孩子们  相似文献   

4.
老师对孩子的观察往往比家长更客观,家长只有和老师多多沟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在幼儿园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杨雨 《教育》2013,(16):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小智慧能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老师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  相似文献   

6.
一航 《学前教育》2008,(1):45-45
语言活动中,王老师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故事书。王老师带着孩子一页页翻看。边看边根据画面提问,并及时梳理孩子们的答案。孩子们都很投入,表情专注,不时地还有会心的微笑。但是回答问题的就那么几个幼儿,王老师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鼓励、启发,但是好像并没奏效。  相似文献   

7.
陈思 《幼儿教育》2012,(34):10-12
姚老师为大班下学期的孩子设计了主题活动"畅想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说再见"。在两周的时间里,姚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小学的课堂,讨论了将来要入的小学,回顾了在幼儿园的生活,还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最舍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经过充分的活动和讨论,孩子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也舍不得幼儿园时代的好朋友。他们和老师说,以后还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姚老师启发他们思考: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和幼儿园的好朋友保持联系呢?最后孩子们和老师一致认为,给好朋友留一张"名片"是最好的办法,名片上有自己的名字和电话,能方便与好朋友联系。在几天的讨论和创作之后,每个孩子都画了和右图类似的"名片",上面有自己的名字、电话、想和好朋友说的话,有的孩子还写上了自己以后  相似文献   

8.
冯婉桢 《学前教育》2005,(12):10-10
为了给孩子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一些幼儿园给孩子创设了操作区。在操作区里,幼儿可以用面粉包包子、包饺子,孩子们对操作区的这种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如何处理孩子们的作品成了老师们倍感头疼的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建议将作品直接送到厨房蒸煮后让孩子们品尝;有的老师则认为,孩子们的作品不够卫生,不应该让孩子食用,但是扔掉又太可惜,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珍惜粮食的良好品德。您有什么好办法和建议呢?  相似文献   

9.
孩子遭遇失败就不愿意再尝试的情况很常见,接纳孩子的挫败感,再引导孩子正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抗挫力这个重要的品格。孩子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面对挫折,孩子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孩子能迎难而上,有的孩子则浅尝辄止,还有的孩子因为害怕失败就直接放弃了……如何才能鼓励孩子遇到困难多尝试,提升抗挫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园老师是如何操作的,又分享了哪些有效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0.
凡到过迈阿密温之龙幼儿园的人都会被那里和谐温馨的环境所吸引。幼儿园特别注重孩子社会性品质的培养,他们强调尊重群体、尊重个人,强调幼儿园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而充满爱的环境,而这其中幼儿园对老师们的语言进行了一定的规范,他们通过艺术化的语言来鼓励并促进孩子们社会性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小王是刚参加工作的幼儿园男老师,他爱孩子,也爱幼教工作。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男阿姨",尤其是男孩子们,他们可以跟着王老师在院子里撒欢儿地跑,做很多好玩的游戏。一天,小强的妈妈找到园长,说:"我想让小强在女老师的班里。小强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不是衣服脏了,就是有些小伤,还经常感冒。王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对小强也很好,但我觉得他对孩子照顾得不太细致。"您如果是园长,您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您是小强的家长,您会给孩子换班吗?(天津于淑萍)  相似文献   

12.
曾艳 《今日教育》2006,(8):12-13
现象:有的孩子在活动中善于交往,但生活中遇到交往问题常常显得束手无策; 有的孩子会有目的地运用一些策略巧妙地解决交往难题,表现出多种交往需要……; 自我对话:如何利用生活拓展孩子们交往能力? 孩子们会采用什么交往策略去达到交往目的?有什么交往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当父母把孩子送进幼儿园,这时孩子的第二任老师就是幼儿教师,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就是想得到老师的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一、用诚意打动孩子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与孩子接触等于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很重要也很快乐。孩子们由此也会得出结论:老师很喜欢我。不需言语,孩子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受尊重,自己有价值,自信心会逐渐形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体验到老  相似文献   

14.
中班孩子们对担任值日生、为小伙伴服务非常感兴趣,每天都“抢”着担当。老师有时会说今天请“乖”的小朋友担当,但是这个“乖”的标准却很难界定。请到的幼儿会非常开心,没有请到的却有些失望,第二天家长就找到老师“老师,孩子很想当值日生,你多请请她吧!”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也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担任值日生的机会,但总有一些不尽人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孩子是生活活动中的主体,是幼儿园、  相似文献   

15.
由于幼儿年龄小,没有什么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低,对事物的理解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思维能力、独立性还很差,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不能完整地、全面地分析,更不能应付和处理解决发生在他们身上或周围的问题。因此,幼儿就会依赖成人帮他们解决问题。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一旦遇到问题或遭受挫折,便要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裁决和答复,因此幼儿经常向老师告状。  相似文献   

16.
<正>1.提出要求:中班的孩子已经养成一定的进餐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文明进餐,并要求孩子们参与到进餐活动中帮忙。2.实施方案:班级三位老师监管幼儿的一日三餐。3.评价问题的解决情况:在实施计划的第一个月,我们也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进餐情况。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吃早餐的孩子很少,没到午餐时,孩子们就会饿;中餐和晚餐因为孩子们的帮助导致老师更加忙乱,而且也很不安全;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很大,没有兴致  相似文献   

17.
童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深受每个孩子的喜爱。当孩子牙牙学语时,就会缠着妈妈讲童话故事。到了幼儿园,老师讲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也会让最调皮的孩子安静下来,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种花生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项目。幼儿园鼓励开展种植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接触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获得直接经验。我们班上也参与了种植活动。我带领孩子种了花生,在种植的过程中孩子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花生为什么不发芽?阳春三月正是种植的好时节,我们班当然不放弃这个好机会。孩子们在家长的支持下每人种下了一盆花生带到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 9月10日是教师节,作为大班孩子也是最后一次为幼儿园老师庆祝节日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对孩子们非常了解和熟悉,而孩子们对老师又有多少了解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充分回忆、表达,了解自己喜欢的老师,激发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并在头脑中形成对老师的表象,用作品反映出来。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在讲述中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次活动把社会、语言和美术领域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相似文献   

20.
傅健 《学前教育》2004,(7):53-54
小班孩子刚到幼儿园,对幼儿园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就连厕所也成了他们流连忘返的地方。他们每次上厕所都要老师“请”才会回活动室,有的孩子还背着老师在厕所里抓蛆虫,并且抓蛆虫的队伍在老师的反复教育之下还呈上升之势。小班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抽象的道理讲不通,批评、激励也只能一时有用,怎样才能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不能抓蛆虫的条件反射呢?我想到了生成活动一讨厌蛆虫,做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宝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