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教育理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的问题,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源于教育理论的层次性与多样性并构成相应的系统,与之相应教育实践也有不同层次与类型;同时也源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结合方式与服务途径是不同的。如果无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方式及制约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因素,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育改革研究大致上可分三个层次:一是哲学层次的、从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理性与非理性等方面对教育改革的本质、价值、产生与发展等进行研究,从宏观上指引教育改革。二是决策层次的,通过对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方针路线、教育政策法规的研究,规划教育改革。三是改革实践的研究,通过对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的研究,直接指导教育改革实践。它在上两个层次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进行,又以自身的成果为上两个层次的研究提供依据。 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属于这第三个层次,即教育改革实践的研究。它一般分为单项改革实验、综合改革实验与整体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困境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从教育理论自身来看,其来源、类型不同,不同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同的,但与实践之间都存在着逻辑上的鸿沟。由于教育理论总是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教育研究者大多致力于普适性的原理、规律的研究,而教育实践追求具体、个别的丰富性,教师作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介:一方面对教育理论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行我素。为了摆脱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提倡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使教师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困境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从教育理论自身来看,其来源、类型不同,不同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同的,但与实践之间都存在着逻辑上的鸿沟。由于教育理论总是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教育研究者大多致力于普适性的原理、规律的研究,而教育实践追求具体、个别的丰富性,教师作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介:一方面对教育理论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行我素。为了摆脱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提倡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使教师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困境已经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从教育理论自身来看,其来源、类型不同,不同性质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不同的,但与实践之间都存在着逻辑上的鸿沟.由于教育理论总是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教育研究者大多致力于普适性的原理、规律的研究,而教育实践追求具体、个别的丰富性,教师作为连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中介:一方面对教育理论盲目崇拜;另一方面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行我素.为了摆脱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困境,提倡教师进行反思和研究,从而使教师成为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行动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一长期以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直受到我国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然而,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较好解决。梳理我国关于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研究历程,大体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轨迹:最初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育理论脱离实践的批判,其提问方式是“我国的教育理论为何总是脱离实践,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表现形式是双向的,不同性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多层次、多形式的。在这一阶段,研究的提问方式逐渐转向了“教育理论、不同层次的教育理论如何与实践相联系及如何才能成…  相似文献   

7.
从唯美主义对康德审美“无利害”、“无目的”的误读出发,通过对康德、黑格尔、萨特等人的艺术观的分析,提出艺术审美教育的层次论。本文认为,艺术审美教育应该最终指向实践理性,但艺术审美也有自身的自由存在状态,也就是“纯艺术”或者“为艺术而艺术”的存在状态,在二者之间,还应该有许多中间层次。艺术审美教育必须进行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分为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活动研究)两个向度。教育理论研究是对教育普遍规律和一般性知识的审视和再认识,教育实践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感知、理解和认识,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同,对象、方法、途径也不相同。教育研究既需要对于教育一般原理、规律进行理论向度的认识,也需要对于教育的特殊问题、具体事件进行实践向度的解释,更需要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即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思和判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在不同的逻辑起点上,实现一个共同的指向——反思和判断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实质是自身的理论与他者实践的脱离,教育实践总是一定理论的实践。由于教育理论自身性质和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两者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理论不可能为实践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教育理论对实践作用性质是多样的,具体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的问题要用新的思维方式。要确定“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脱离”等几个概念所指的范围,把研究重心集中到教育领域和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人员和直接从事教育实践的人员)身上,分析他们在理论与实践关系上呈现的状态,发现我们自身认识上和行为上的盲点和误区,并为解决问题找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两张皮"现象备受人们的普遍关注,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较有效的解决。人类学领域著名的"马林诺夫斯基之路",影响着职业教育研究者的实践价值取向。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理论研究就是通过研究教育活动来重建其理论大厦的。  相似文献   

12.
The 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is a growing point of interest and has produced numerous lively debates. Although many reports and position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this topic, little empirical data are availabl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gap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to assess the views of different key actors. After reviewing the literature, focus group interviews were organised with teachers, school leaders, researchers, and intermediaries.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fessors in Fland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ap betwee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should be approached as a complex and differentiated phenomenon. All participants agreed that more cooper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is necessary. This could be achieved by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r by promoting a ‘design‐based research’ model.  相似文献   

13.
教育学者介入实践,是对传统的“局内人”信条与“局外人”信条的方法论突破。它改变了教育学者和教师的习惯性生存方式,实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互滋养与双向建构。教育学者介入实践,必须在疏远与接近、“抽离”与“卷入”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保持对研究对象群体的疏远,是为了对研究对象保持一种陌生化和理性化,以便能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以审视的立场来研究它;接近研究对象,是为了获得对它的切身感受,获得更为深刻的内心体验。教育学者介入实践,是一种双重介入,因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更是两种不同行动主体各自的生活和彼此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育工学关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转化,其工作原理落到实处就是要揭示教育理论如何从教育实践中来,以及教育理论如何回到实践中去的内在机制。在教育工学的思路下,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互动和互通的桥梁,无疑是当代教育赋予教学研究新的使命,而这一新使命的完成是以教研员向教育工程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tudy into student teachers’ perceptions about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uring practicum. Framed within a symbolic interactionist perspective, the study examined to what extent, and how effectively, one group of student teachers was able to integrate theory and practice during a three-week practicum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ir degree. The context for this mixed methods study was a Master of Teaching, graduate-level entry programme in the Faculty of Education at an urban Australian university. Although there is a strong field of literature around the practicum in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there has been a limited focus on how student teachers themselves perceive their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learning period. Further, despite widespread and longstanding acknowledgement of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eacher education, there is still more to learn about how well the practicum enables an integration of these two dimensions of teacher preparation. In presenting three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this paper goes some way in addressing these shortcomings in the literature. First,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largely valued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mponents of their programme, which stands in contrast to the commonly identified tendency of the student teacher to privilege practice over theory. Second, opportunities to integrate theory and practice were varied, with many participants reporting the detrimental impact of an apparent lack of clarity around stakeholders’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ird, participants overwhelmingly supported the notion of linking university coursework assessment to the practicum as a means of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on the one hand, the university and the school and, on the other hand,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教育哲学应教育学科、教育实践及教育理论的时代需要,重新展开研究,经历了恢复发展、深入探讨、反思重建时期。一方面,学科地位进一步确立,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呈现多样化;另一方面,在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对话、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和本身学术性方面也表现出一些不足。教育哲学研究在今后将呈现关系走向、实践走向、反思走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假象与真实:合作研究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以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构成的合作研究方式中无法避免的问题,而且这种研究方式更能表现这一问题的本真状态,它是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进行的面对面的直接交锋,这种交锋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交锋。在这种研究方式中,由于合作主体“生活世界”的差异,无法避免在视域上的难以融合,而实际存在的对合作研究的实践性和主体关系本质的不同预设,最终产生了一系列在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主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 “假象”,破除这些假象只有依靠对教育实践的历史性的充分尊重和对话的主体间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教育叙事:走向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课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对话平台是实现教师培训课堂"理论实践化"和"实践理论化"的有效途径.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以当前的教育理念回溯已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利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来理解、内化先进的教育理论的过程.教育叙事能否使教师培训课堂"理论实践化"和"实践理论化",关键在于教师培训者能否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期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思潮,对具有"质的风格"的扎根理论方法产生了较大影响。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将建构主义者所提出的很多方法和问题融入进来,成为"一种在实证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取中间路线的方法",以发展一个可以解释某个特定现象的概念和理论为目的。扎根理论方法也适应于教育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弥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相似文献   

20.
很多领域都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的鸿沟,学习科学与教育实践之间也不例外。如何贯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形成相互支持的效应,是研究者和实践者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学习科学推动教育实践变革的路径可以从理论诠释和合作实践两个方面展开。在理论诠释方面,研究者不仅要用易懂的方式言说,还要对理论进行选择和综合。指出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实践意蕴,以案例展示实践的具体方法,将理论观点与实践者的先拥观念进行比较,以促进概念转变。在合作实践方面,研究者需要和实践者一起,将学习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见之于特定情境的具体实践,从而形成一套适应这一情境的、定制性的具体实践方案或分析工具,或者通过对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加以概括和归纳,从而形成一般性的、可迁移的方法。实践者在整个过程中以合乎学习科学的方式,在实践共同体中将学习和实践融合,革新教育实践,发展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