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化时代使网络社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态势,高职大学生是在便捷的智能设备、海量的网络信息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群体,然而网络监管的复杂性、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以及信息传播的自主化也对如何培育高职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提出了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高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是一片新领域,是传统思政工作在虚拟网络中的延伸和拓展。本文从组建思政工作主力军、占据新媒体话语主阵地、强化学生责任意识三方面探究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加强,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探讨了高校信息素养培训目标要素,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高校的教学发展的意义,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途径几方面的问题。以此来达到真正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目的,并借此推动高校的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为高校教育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互联网所带来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复杂的网络信息很容易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在针对学生网络素养培养过程中是区别于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独特特点。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下,对于学生网络使用中所暴露出的网络素养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对策教育。本文以此开展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途径研究,通过对学生思想行为的正确引导,发挥互联网应用于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分析信息素养课程思政建设原则及问题,进而从融入点、教学手段、协同合作等层面出发,探索科学合理的建设策略。以期为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应该巧妙地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环节中,润物细无声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素养。文章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软件课“课程思政”主题,从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角度来思考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真、善、美”的价值观内涵渗透于软件课程技能的传授中,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光荣意识、大国工匠精神、知行合一理念,这也是解决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成人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把握课程思政作为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的引领作用,厘清课程思政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关系有助于职业素养教育效果的提升。成人高校可通过培养教师思政能力、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课程思政设计、完善思政评价体系等路径推动职业素养教育的开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微文化是随着微博、微信的出现而形成的一种网络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延伸,微文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严重影响和冲击着高校思政课教学.微文化背景下,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必须加快思政课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构立体化的校园微文化平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的收集以及传递已经成了现阶段各个工作领域所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高校所展开的思政教育工作之中,教师应该更加充分地使用网络之中所含有的多方面教学素材以及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实现丰富教学内容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标。为了能够让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宽,就必须强化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深层次融合。文章以思政教育工作为视角,探析信息技术融入该门课程之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养的培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及批评能力。文章将基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特点,分析媒介素养培养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需求及所发挥的教育功能。并梳理现有的教育瓶颈问题及教育困境,探究媒介素养培养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策略,以期提升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具有增强思政教育时效性、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平台的重要教学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问题,通过强化教师观念,加强思政师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建设数字化的校园;加强信息监管,提高学生思政素养等措施的提出,实现院校思政数字化教学的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近年来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也进行了创新。将大思政教育的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运用在思政课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摒弃在传统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本文的阐述主要是对大思政教育理念进行分析,针对当下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大思政教育理念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融进高职思政课教育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路径展开深入研究,分析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与优势,然后以实现网络信息平台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推进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信息化建设为目的,分别为其提供三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以文化人教育意义,探究思政教育视角下以文化人的内涵,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足,提出建立良好历史文化学习环境、强化以文化人视角下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高校以文化人育人培养保障体系、深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与政治文化教育引导等对策,从而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对以文化人教育概念的运用能力,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培养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高校教师,应重新树立教育观,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改进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新要求,最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育出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15.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构建启发式教学高效课堂逐渐成为高校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教师要准确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动自身素养的不断发展,切实满足新时代下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启发式教学进行概述,然后探究启发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素养提升的必要性,最后探究启发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素养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交网络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文章首先探究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继而明晰了社交网络载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从增强学习意愿、拓展教育手段、优化教育资源以及助力师生交互四个方面探讨了社交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教学环境渗透性不强、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教学方法多样性欠佳等问题,影响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改革,应以加强教育亲和力、吸引力及影响力等为主体,做好对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趣味性等多种策略的运用,加强现阶段网络思政教育实践水平。因此,将互为主体的存在状态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多元化开展,是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背景下,促进网络时代、信息共享时代的创新发展,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网络时代的教学新挑战,为满足学生多样化思政学习需求,促进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提升。还需要积极结合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目前以易班平台为主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在思政教育中。因此,还需要充分发挥辅导员教育教学引导作用,充分运用易班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进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促进新时期背景下,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作为担负人类最神圣最崇高事业的教师对信息素养则应有更高更新的要求.鉴于此,本文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休闲、娱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网络伦理道德问题。分析大学生网络非伦理的行为和现象及产生根源,提出思政教育中网络伦理素养的培养路径,以期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