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类微信公众号是微信这种媒介实践路径的有效方式,在推送信息、传播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桃李国学苑"和"章黄国学"为例,在编辑选题策划方面,需要在导航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互动交流系统几个方面逐步完善: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综合调度各种多媒体技术;对受众目标群体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建构媒介类型、优化媒介内容、拓展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2.
肖帅 《中国出版》2016,(3):29-31
诞生于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学术期刊人际化传播的新模式。借助移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应及时洞察用户的体验与需求,充分发挥平台优势,适应新的传播语境,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和网络化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传媒产业的融合、跨界与转型发展,微信公众号成为新闻、出版等传媒行业信息传播与用户沟通的重要平台,移动新媒体设计语境对美术编辑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文章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美术编辑人才培养挑战,研究了高校美术编辑人才培养对策,从思维、方案、媒介、能力四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创新,提出了创新美术编辑人才培养指导思维、建立动态美术编辑人才培养方案、运用移动新媒体进行教学、注重可持续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对策,旨在提升高校美术编辑人才培养水平,促进传媒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利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宁夏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开通运营情况以及微信服务的特点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发现微信公众号存在开通晚、关注度低、图文发布频率偏低、微信平台运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微信服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因而建设性地提出宁夏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提升策略,如:规范微信平台管理、加强制度建设;打造本馆微信服务特色栏目;传播本校特色资源及宁夏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化微信平台功能,嵌入电子资源和学科服务项目;全方位推广微信公众号等。为宁夏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微信服务水平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编辑与运营策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传统媒体进行移动传播转型的重要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号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传统媒体账号虽数量众多,但优质账号缺乏.因此传统媒体须重视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和运营,编辑策略主要包括选题技巧、标题制作和传播形式,运营策略主要包括创建专业团队,把握发布时机,重视账号推广,加强与粉丝互动,并对用户实施数据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高校微信公众号拥有庞大的受众群,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本文选取部分热度较高的高校微信公众号和高校微信文章为样本,从受众定位、选题来源、标题制作、稿件篇幅、媒体元素、菜单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运营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校微信公众号编辑运营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微信公众号具有微传播的特征,如何对微信公众号内容进行编辑成为当前重要的讨论课题。本文对新闻微信公众号的运用进行了简要探讨,分析了新闻微信公众号对于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并提出微信公众号内容编辑的主要策略,希望对其他新闻微信公众号编辑业务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翠 《编辑学刊》2016,(4):47-52
自从新媒体的发展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微信应用之后,其用户数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微信公众平台是商家开展自媒体活动,形成线上线下互动营销模式的重要渠道。文章主要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类别,分析其传播特性,梳理微信公众账号的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该自媒体形式的发展策略及后期展望。  相似文献   

9.
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号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优质账号缺乏.本文主要从"传统媒体的编辑能力在微信公众号的编辑过程中的应用"这一角度阐述了微信公众号的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代红 《新闻爱好者》2018,(11):64-66
传统报刊必须适应现代传媒语境才能展现自身的价值,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实现将传统报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报刊微信公众号作为报刊与新媒体融合的途径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报刊微信公众号营运策略主要有三种:基于趣缘群体的公众号目标群体的调整、主动顺应读图时代读者阅读习惯的信息编写和适应不同阅读对象的语言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吴迪 《编辑学刊》2016,(2):33-36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阅读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通过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渐渐习惯了在碎片化的短暂时间里读书,微信成为"低头一族"获取信息的首选。微信的兴起是出版社的另一种机遇,如何制作并维护一个有吸引力的官方微信,在传播有价值信息的同时,宣传出版社的品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值得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12.
在社交网络时代,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呈现时空压缩的新变化.时间上,基于戴维·哈维提出的"时空压缩"理论,以微信读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数字社会化阅读在时空压缩上呈现的特征以及阅读选择趋于社会化推荐、阅读体验趋于社会化分享以及阅读效率提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谢娟  王晓冉 《编辑之友》2013,(12):53-55
微信业务呈快速增长趋势,微信对电信业的威胁论产生。文章以布尔迪尔的场域理论为基础对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给传统电信业造成的冲击进行解读,微信的成功不仅在于其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用户群,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且拓宽了通信场域的边界,将融合媒介的概念带入其中,预示了通信场域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也顺势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新媒体,其具有非常高的移动性和便捷性,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积累用户。一时间新老媒体都纷纷加入了微信公众平台,并在上面创设了公众号。新闻类微信公众号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但由于与其他媒体性质的不同,新闻类公众号目前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针对目前新闻类微信公众号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以期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具有受众与媒介双重强关系的特质。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运营数据显示,这两种强关系均未得到充分建构。其原因在于,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发展尚不成熟,同时当前的传播环境中存在严重的受众集体失语现象。因此,应从定位、产品、渠道、机制四方面建立强关系,促进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刘火雄 《现代传播》2018,(4):153-155
"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给孩子读首诗""我们读诗"等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得益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以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围绕"诗意"诉求设置媒介议程,其内容推送通常采取"画诗乐"传播模式。中国历史久远的诗歌传统一度式微后,经由此类微信公众号传播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网络复兴,并建构起数字时代新的社群化读诗景观。但是,在应对作品同质化、版权保护等方面,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7.
媒体公众号尤其是生活服务类微信公众号影响力的提升除了靠适当的推广之外,还需要优质的内容来支持。优质的内容,是推广的基础,是提升影响力的关键,而优质的内容需要好的编辑策略来指导。本文选取乌鲁木齐晚报社旗下的三家微信公众号——乌鲁木齐晚报、掌上乌鲁木齐、掌上乌鲁木齐去哪玩在6月10日至7月10日这一个月中每日推送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从考察文章的推送时间、阅读量、点赞数,标题制作、文本编辑情况等入手,来探讨生活服务类微信公众号的编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迅 《采.写.编》2016,(5):131-132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QQ、微博、微信这些新媒体被人们广泛使用,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是微信公众号.但是,现在微信公众号也有不少问题,例如,出现了假冒的微信公众号,而公信力较高的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比较少.有必要对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和有关运营策略进行分析,为此,本文初步总结并分析了目前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编辑方法和运营方式,为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传播方式不断涌现,比如有以微信、微博、知乎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有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媒体,更有短短时间用户量就达到百万级的ChatGPT。但是,选择传播方式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明确传播人群、定位等,选择最合适的传播媒体,对于以出版学术型著作为主的出版社而言,运营好学术型微信公众号依旧是当下不错的选择,本文主要探讨出版社学术型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策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历史文化景点的竞争着眼点已不仅在于吸引游客,还在于通过媒介塑造价值,生产意义,凝聚认同,创造具有独特意涵的文化符号。"微故宫"公众号运用超视觉、"虚拟实在"、超文本等多种视觉表现方式,达到增强受众对事件的卷入感,引导受众观看、连接身体感受、激发情感沟通等传播目的,开创了新的视觉体验。这种策略不但没有损坏真实客观性,反而表达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身体层面、情感层面的真实,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