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ISA2018调查了15岁学生对于幸福感的心理和认知两个维度,包括生活满意度和生活的意义、个人情感、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感、成长型思维四个方面。文章对PISA2018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四省市学生的表现,发现中国四省市学生平均幸福感指数低于OECD的平均值,较之OECD平均水平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情感,但也表现出较高的消极情感,成长型思维高于OECD平均水平。同时,学校归属感、家长的情感支持、良好的同伴关系、教师对学生的支持、良好的学校纪律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3.
贺亿 《现代教育》2023,(Z1):114-122
阅读素养是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我国人才培养需要聚焦的重点。本研究重点关注阅读素养中阅读的态度、阅读文本的类型、阅读的方式以及阅读时长四个维度,以PISA2018测试中国四省市数据为基础,探究学生家庭背景对其阅读素养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家庭背景对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显著影响,主要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越好,家庭越能够为学生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持,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方式,从而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素养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PISA2018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考查,分析我国四省市教师在适应性教学、认知激活策略使用、教学热忱、教师支持方面的基本情况,探讨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PISA2018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课业负担重、学校归属感和满意度低。要破解这些问题,未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要继续优化和改进教学方式,注意多种教学方式结合使用;重视发挥教师教学热忱、教师支持的作用;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5.
6.
教师数量和质量的供给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基于PISA 2018我国四省市样本,通过多层线性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学校教师资源供给对中学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校的教师数量短缺和硕士学历教师比例均会显著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且学校高学历教师的供给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呈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学校硕士教师比例达到75%左右时,其对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边际效益最佳;对位于不同成绩分位段的学生而言,提高学校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教师的比例,对"学优生"的边际效益要高于"学困生";分城乡来看,农村地区学校教师数量短缺程度高于城市地区学校,且高学历教师更倾向于向核心城市集聚,提高教师队伍中硕士学历教师的比例,对于农村地区学生学业成绩提升的边际效益更高.因此,建议对农村地区教师增加补偿性工资,同时深入推进"银龄讲学"等高质量师资支援计划;此外,教师资源配置需要遵循"差异化公平"原则,针对不同学业能力的学生更多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家长情感支持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的认知与心理发展均有深远影响。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探讨家长情感支持的现状及其对各类青少年学业和幸福感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四省市家长注重为子女提供情感支持,但支持效果有待提升,应多方协同提高情感支持的质量;(2)家长情感支持的学业、自信心和困难支持维度侧重于影响学生发展的不同方面,应注重支持的均衡性;(3)家长情感支持的效果存在学段与阶层差异,应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与个体差异,提供适合的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8.
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项目,PISA2018在测试内容、方式与规模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对学生阅读素养进行了新的诠释,采用了基于计算机的测试和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等。PISA2018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素养表现卓越,教育公平有所改善但仍有待提升,同时四省市教育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看待PISA测试结果,明确PISA的作用及其限度,并且通过对PISA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科学解读,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更为科学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PISA2018数据分析及国际比较可知,中国四省市学生整体阅读乐趣较高,同时受到学生性别、学校类型、家庭环境、课堂教学策略等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整体阅读范围较广、阅读时间较长,通过电子产品阅读的学生占较大比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阅读支持整体较充裕,但仍有提升空间。同时学生的阅读乐趣、阅读内容、阅读时长、学校的阅读支持等均会对学生的阅读素养表现产生不同影响。建议学校综合多种策略提高学生阅读乐趣,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持续改善学校阅读环境,审慎推进数字化阅读。  相似文献   

10.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阅读素养观具有丰富、深刻、具体和动态的内涵,有重要借鉴意义.基于其阅读素养观,结合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几点建议,如营建资源丰富的阅读环境,搭建学生与电子文本、纸质文本资源库之间的连接桥梁;开展富有特色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游戏;探索群文阅读,开展多样关联活动、全方位体验的综...  相似文献   

11.
基于PISA 2018调查的幸福感评价框架,分析中国四省市15岁在校学生在生活评价、情绪平衡和自我实现幸福感上的表现,以及这些幸福感元素与其学科素养成就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四省市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总体偏低;正向情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负向情绪状态上,有时或总是有此类情绪感受的中国四省市学生的比例远高于OECD水平;在多项幸福感指数和题项上,中国四省市学生均存在性别和不同生源上的差异;中国四省市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PISA素养成就水平呈先扬后抑的相关关系。有鉴于此,在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健康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让学生在扎实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适以面对各种困惑和问题,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PISA 2018分别从重视与他人比较的学业竞争态度和关注自我提升的任务掌握型动机着手,发现并揭示各国(地区)影响学生认知和非认知发展的成就动机及其影响。文章依据PISA 2018学业成就动机调查框架和指标分析相关数据,着重探索中国四省市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的发展,尤其是学业竞争意识水平对学生发展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四省市学生的学业竞争意识尚处于良性发展水平;学生任务掌握型动机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中国四省市学生竞争意识水平在性别和不同生源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PISA采用的学业成就动机调查框架及其指标不能很全面地反映影响我国四省市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发现,建议进一步优化我国学生学业成就动机的构成,提升任务掌握型动机水平以促进学生自主性发展,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差异化"竞争观"教育,同时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学生学业动机分析框架与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样本数据,对四省市中学的校风状况以及校风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校风的3个领域,四省市学生破坏性行为指数低于OECD平均水平,但校园欺凌现象需引起重视;教与学方面,四省市教师的教学热忱较高、教师支持较强,4种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上发生的频率显著高于OECD平均水平,但导向型教学和课堂反馈对学生阅读素养有显著负向影响;学校共同体方面,四省市学校的竞争和合作指数均高于OECD平均水平,其竞争与学生阅读素养存在倒U形关系,学校归属感显著正向影响阅读素养,但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较差。建议学校关注校园欺凌现象,坚持事后治理和事前预防并重,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进一步优化导向型教学方式,同时注重反馈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PISA2018中国四省市学校和学生问卷的相关数据,对四省市教育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与反思。物质保障上,教育投入成效显著,硬件设施、信息化方面尤为突出,但在师资配置上尚有不足;制度建设上,教育信息公开程度不足,但家校合作较好,质量保障措施较有效;文化建设上,学校文化及创造性课外活动仍有提升空间。从教育治理的走向上看,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师资;理清政府、学校、市场和社会的权责边界,创新多元参与机制;平衡秩序与自由,激发办学活力;根据不同文化土壤,开展有差异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16.
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试结果于2016年底正式公布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从OECD在线公布的数据库中选取中国四省市与新加坡的有关数据,对两个经济体15岁在校生的科学素养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多水平分析探讨影响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因素。结果发现:中国四省市学生在科学素养测试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成绩均非常显著地低于新加坡学生,分差在32.82~43.29之间,效应量达到中等强度;中国四省市学生在工具性动机上得分非常显著地高于新加坡学生,但在科学乐趣与科学自我效能得分上非常显著地低于新加坡学生;在影响因素方面,家庭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科学乐趣、科学课纪律氛围、教师中科学教师的比例等因素对两个经济体的学生成绩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但考试焦虑、工具性动机、教师探究式教学等因素表现出显著的负向预测效应。中国四省市要有意识地借鉴新加坡教育经验,改革与完善科学教育,具体建议有:(1)进一步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重视探究式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2)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3)关注学生非认知表现,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内部动机。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幸福感作为非认知领域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家长、政策制定者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但我国关于幸福感对学业素养内隐机制的研究相对阙如.本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省市学生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的测试结果,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幸福感及幸福感各维度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影响和预测效应.研究发现:(1)学生幸福感对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学生幸福感各维度(心理、认知和社交)均对学生学业素养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和正向预测效应;(2)学生幸福感对阅读素养的影响最大,数学素养次之,科学素养最弱;(3)学生社交幸福感对学生阅读和数学素养的影响和预测效应最强,而对于科学素养来说,学生社交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和预测效应相同;(4)学生积极感受、自我效能感、学校归属感和家长情感支持对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均产生了相对稳定的积极影响和正向预测效应,其中家长情感支持的影响和预测效应最强.对此,文章提出以下启示与建议:提高我国青少年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的重要做法之一在于加大对学生幸福感的关注力度,加强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校内部风气建设,建立家校间的良性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PISA2015科学素养的测试中,我国学生在科学整体认知、科学能力、科学知识、科学内容等认知维度多个层面的表现上,男生整体优于女生。同时,在与科学相关的非认知背景调查中,男生在乐意学习科学、科学学习兴趣以及科学活动三个变量上的表现亦明显优于女生。基于我国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认知和非认知层面上的性别差异,为缩小或消除中学生科学学习的性别差异,在科学课程编制中,需要凸显科学知识选择的公正性以消除课程内容的性别偏见;在学校课程建设中,需要彰显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以增强学校课程的性别适应;在教师课程实施中,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保持课程实施的性别敏感。  相似文献   

19.
20.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背景下,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育途径与教学效果.文章基于PISA2018数据,探究校内外信息技术应用变量对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学生在校内环境下使用信息技术越多,其阅读成绩越差;学生在课外使用信息技术辅导学习越多,其阅读成绩越好;学生将信息技术用于社交休闲越多,其阅读成绩越差.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