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元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个体性、选择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如何将学生的个性行为纳入统一制度的管理范围,既能促进学生个性张扬、自由发展,又能使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共存,从而保证育人目标顺利实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深层次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依据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想认知规律,积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应性同构模式,进而实现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在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适应和促进教育对象的发展,在坚持不断增强其社会适应性的同时坚持不断增强其个体适应性。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背景下,面对在全球化、网络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群体,高校德育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预设统一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科学目标、构建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内容体系、探索具有针对性和主体性的有效方法,才能有效增强高校德育的个体适应性,不断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社会适应性,表现为动态性、针对性、超前性三个特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又不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等问题;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对策,有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适应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走产学合作道路,注重教育实用性等。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如何,是衡量高等学校育人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我国社会的现实环境和大学生道德人格及心理人格倾向中某些缺陷的存在,使得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带有紧迫性。要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应通过确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进行基础价值观教育以及切实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6.
论德育导师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及关注个体教育的重要性,使导师制的实施成为必要,教师影响的权威性,示范性及教师资源的待利用潜力,使导师制的实施成为可能。导师制也必将在克服德育中的脱节现象,强化个体教育,充分利用教师资源,落实教书育人职能等方面表现出诸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90后"大学生是"90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在完成学校社会化的任务后,开始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个体行为适应性能力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而生存选择、社会认同是对青年人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考察青年人个体行为适应社会变革、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两个基本指标。为此,基于生存选择和社会认同设置问题,采用实证的调查方法分析"90后"大学生个体行为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厘清对"90后"青年人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反映语言的社会性这个根本属性,符合语言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网络语言会留在语言系统中,反之则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伦理学的个体善与社会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门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对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分析和行为导向的交叉学科,教育伦理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的有机统一。现代教育伦理在研究视阈上不仅要关注个体教育善的实现,而且应重视社会教育善的构建。个体与社会之教育善是个体与社会教育伦理把握教育世界的精神实践,两者都存在价值合理性根据,有其应然的一系列规范性要旨。教育伦理研究范畴的这一拓展,既是弥补传统教育伦理研究在作用范围上存在缺憾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0.
"90后"大学生是"90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2年第一批"90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在完成学校社会化的任务后,开始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个体行为适应性能力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而生存选择、社会认同是对青年人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也是考察青年人个体行为适应社会变革、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两个基本指标。为此,基于生存选择和社会认同设置问题,采用实证的调查方法分析"90后"大学生个体行为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厘清对"90后"青年人行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胡勇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1):113-1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地理解社会个体的和谐。和谐社会个体的含义为个体在专业化基础上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个体的标准表现为富足协调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高度完善的文化素养、健康的人格结构。和谐社会个体的实现途径主要是培育公平的价值实现环境。  相似文献   

12.
周宗杰 《文教资料》2006,(30):32-33
目前,困扰大学生的普遍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适应问题。加强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既是国家、社会、学校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与当今社会发展相符合。本文从充分发挥我国高校德育的功能和作用入手,探索了解决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深刻的体制革新和社会转型,一些大学生在社会深刻转型时期缺乏理性的认识,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往往表现出来其不适应和脆弱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还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其社会适应性教育,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树立问题意识,正确理性地认识和面对社会问题,勇于担当社会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在校生的人数急剧膨胀,既有的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大规模发展的需要,由此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质量有所下降,突出表现就是社会适应性差。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采实现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增强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阐述现行的高校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试图通过对策的探讨来为高校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提升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德育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德育创新。高校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的新理念以及国家利益至上、在集体中求得发展、诚信受益、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的教育主题:营造高品住的文化氛围作为德育工作的新栽体。深化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提高德育干部的素质,注意方法创新、手段创新、载体创新。高扬改革旗帜,增强发展意识,树立创新观念,用改革精神激励自己,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用创新的办法完善自己,努力使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个体认识只有进行社会扩展,才能获得现实形式和价值。扩展是在群体的复合发展与社会流动中实现的。其基本机制是通过认识事件凸现进而形成认知场的态势流来完成,具体有信息和文化的两种模式。前者立足逻辑的格,后者展开的是社会学过程。它们的交织成就了个体认识社会扩展的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高职院校如何适应企业行业、家庭个人等社会需求、完善政策导向、市场调节机制、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提高高职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对策,为高职院校增强社会适应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德育中信仰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内在所具有的信仰都会成为他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他遵守道德规范的必然依据,也是他内心道德观念的实质核心。强调内在于德性的信仰对于人的道德行为的作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针对大学生信仰缺失的现状,大力倡导和科学解读科学社会主义信仰,以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和青年员工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出发,指出造成社会适应障碍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青少年独立性教育的缺失与偏差。本文认为,青少年独立性教育中的常见误区是家长对孩子包办代替、过度保护以及过度放任,青少年独立性的关键点在于责任和使命感、正确的价值观与健全的人格以及自信、专注、坚持的品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当有意识地鼓励孩子独立承担事务、独立寻找答案、勇于创新尝试、敢于承担责任,并指导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