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弘扬主体性德育浅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们逐渐由依附走向独立,现代学校德育应以培养人的独立自主意识,弘扬人的主体性为主题,树立科学德育观,创新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3.
主体性教育的核心是强调承认并尊重受教育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育的主体作用是高校德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实践中有其积极的意义。明确主体意识,洞析内在需求,着眼选择能力的提高,采用参与式的教育方法和建立骨干队伍是实践主体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谈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主客体的地位及其关系的确定问题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客体概念 ,对于澄清师生主客体关系研究中的混乱 ,使其沿着科学的轨道深化与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谈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主客体的地位及其关系的确定问题,目前在我国教育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客体概念,对于澄清师生主客体关系研究中的混乱,使其沿着科学的轨道深化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本文在阐述主体性德育观的基本内涵及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就高职院校如何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开展德育创新工作进行了思考与探索,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李斌 《中国德育》2004,(9):25-27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以提高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它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学校的德育课程中,充分发挥受教育主体——大学生的作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受教育主体作用的内涵,探索高校德育课程主体能动实践,激发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十分必要并且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主体性德育是当今德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对受教育者实施主体性德育,有利于德育的有效开展。本文分别从主体性德育提出的原因、主体性德育的内涵、特征和实施来进行论述,以期对当前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主体性德育模式建构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付欣 《教育革新》2007,(11):30-31
近些年来,主体性德育是我国教育界学者广泛关注与研究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即把学生当作德育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德育才能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德育遭遇大学生主体的沉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主体性德育意图让大学生长期失落的“主体人”归位,却遭遇大学生主体沉默的回应。分析沉默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推动主体性德育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主体性德育就是要着力培养德育“主体”的主体性。因而,它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和建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体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理清德育的“主体”范畴,在此基础上深化认识和丰富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特点。继而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观下,建构“认知-实践-完善和提升”的德育过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德育评估作为主体性德育的管理手段,对学生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激发、导向、调控、强化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改善现有的德育评估方式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使德育评估的作用得到发挥,目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德育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体性德育是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产物。它注重通过引导、启发受教育者内在的德育要求,调动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培养主体性人格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它将引发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德育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如何做好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当代学校德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德育工作者有必要在这个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新审视传统的以“灌输”方法为主的德育模式,坚持将学生作为德育主体,丰富德育方法,重视德育实践,构建主体性的德育模式,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育作为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德育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主体性德育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本质要求,它从学生本位的角度确立德育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高校德育的改进和实效性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也谈网络德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因特网的发展非常迅速,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已超过2亿。2001年6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我国网民最新统计数字为2650万人,其中30岁以下的占68%。因特网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以其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综合性等特点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了畅通渠道和机会,它为现代化信息的传播构筑了一座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从教育的视角看,网络确实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以往的学校生活中,学生个体为了取得集体的认同,有时不得不放弃个人许多个性特…  相似文献   

20.
有效的德育过程是道德主体生成的过程。高校德育课堂能否走向主体性是提高大学生课堂德育实效性的关键问题。高校德育课堂要有效地展开“对话”从而实现主体性的德育,从外部途径看,应突出真实性任务教学、强调学习共同体构建和重视过程性评价实施。真诚、协商和等待则是高校德育课堂实现主体性的三个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