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作品或快乐或忧伤或激动或悠扬无不充满着丰富的情感,音乐本身又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声等音乐要素创造音乐意境,表达情感,诠释作品内涵。面对情感丰富的作品和情感丰富的教学对象,教师应当深入解读,走进作品的内心,倾听音乐的声音,感知音乐形象,从而带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作品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声乐表演不是简单机械的发声过程,而是通过情感  相似文献   

3.
在学前教育中,情感情绪是促进幼儿早期社会行为的一种原始动力系统,幼儿只有在学会适当地表达情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向良好的情感发展,才有可能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使其在情感的氛围中发育、生长,激发起更高的社会性情感。音乐是擅长抒发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由情感而引起。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  相似文献   

5.
音乐发之于人之情感,又引导情感。情感凝聚为稳定的感情、道德、理想,或为欲望。音乐并非只表达一时冲动情感,更多时是由心性或欲望而发,同时反作用于一心性。低俗音乐起负面作用,善乐和纯美音乐对道德和心灵有益。风俗政治酿成曲风,乐曲加固或转移风俗,影响政治。故从音乐到礼乐的转变有进步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曾莲春 《考试周刊》2009,(14):215-21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态度体现。它与人的需要和认识过程关系密切,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音乐情感是指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其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教材、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等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的培养与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7.
尤佳 《教师》2012,(33):109-110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音乐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它为学生的音乐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音乐课堂中展示出来,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音乐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学生才能爱音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志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越明显、越具体,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8.
钟晓萍 《考试周刊》2010,(48):220-220
马克思说:"人类在探究真理时,丝毫不动感情地进行探究的事是一次也没有的。现在没有过,并且以后也不可能有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冶炼。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可以理解为情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传递各种信息,人们崇尚音乐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获得愉悦的心情。生活中到处都有音乐,或激昂、或轻盈、或奔放、或委婉。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感受也不一样,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幼儿期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是针对情感而言的,关注体验便是关注情感。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成长的课程教育中,音乐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弥漫着情感的音乐活动过程中,获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乐由情起”。也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从而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实践中,要让学生享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并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到教学中去。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首歌或一支乐曲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思  相似文献   

13.
颜凤苗 《儿童音乐》2007,(12):59-6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作品都寄托着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它通过音乐特有的表现方式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冶炼,从而更好地感受体验作品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如何让学生准确地体验乐曲的情感,使其受到更深刻的感染呢?笔者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力非常强。让他  相似文献   

14.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音乐是情感艺术,它不仅利用演唱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更是通过声音表现作品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它不仅是学生或教师的情感流露,更是师生间美好情感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一、在音乐中飞扬着情感音乐作品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并且通过旋律使聆听者产生或满意的,或愉悦的,或悲伤的,或热爱的,或憎恨的,或愤怒的等等真切的情感体验。有了这一情感作基础,学生就会主动去关注,去接受,也会持续的注意,达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所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播放,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渲染气氛的一种重要手段。把音乐与文字巧妙融合,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音乐独特的审美特征 1.音乐最擅长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 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所以说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人们能在声音运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各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激荡回旋,层层推进和反复渲染,最强烈、最细致地表达了出来。音乐与情感的这种相似性、对应性使音乐能表现情感的细微变化和有声有色、有起有伏的发展过程,达到再现情绪的艺术顶峰。 2.音乐是确定性和非确定性的统一 音乐虽然可以表现某种较为确定的情感倾向或情感类型,但是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进行不同的联想,获得不尽相同的情绪感受和体验。也就是说,音乐内容是情感倾向性类型的相对确定与不同欣赏者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17.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活动.声乐或器乐的演奏、演唱是运用一定的音乐技能,展示人们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而音乐欣赏则是一种相对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音乐学习的程序总是先有音乐的吸收,然后才有音乐的表现,对学生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也在教学目的及教学过程中分别提出了"丰富情感体验"和"注重情感体验"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情感体验之重要。体验是个体在接触实物或实践活动中对其原貌的一种真切感受,它往往是点燃灵感火  相似文献   

19.
音乐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情感的速记",是实现审美体验价值的最佳载体.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能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20.
谈论卢梭的音乐思想和音乐美学,绕不开发生在法国18世纪50年代的"喜歌剧之争",卢梭的名字是和其联系在一起的.卢梭是反对法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代表人物,力挺音乐艺术理论革新.在卢梭看来,音乐的美在于自然,在于和自然的和谐或一致,即它要符合自然本性,因此音乐要模仿自然,模仿是音乐的重要形式.同时,音乐是情感的表征,音乐美的极致在于唤起人的情感.而音乐表达情感的关键是旋律,只有旋律才能充分表现人的情感.针对"喜歌剧之争"与卢梭的音乐美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