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电影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间通过音乐的加入使影视作品变得充盈丰满。当今很多电影中在各个情节穿插音乐,它在加强影片的感情、突出情节的戏剧性和渲染故事气氛等方面具有功不可没的意义。电影中音乐比如钢琴、小提琴、笛子等乐器的加入使得电影趋于完美和完整,甚至音乐成为电影中最值得记忆和评价的特殊部分。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分析和解释其中钢琴音乐部分带给这部影片及观众的感知能力和中心渲染作用,从而更好地体会其中的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2.
我想讲一个故事,与音乐有关的故事.一个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的钢琴师的故事。 他叫1900。那艘船叫维真尼亚号。一个被发现于船上的弃婴甚至连一份可以证明他存在过的证件也没有。可他拥有音乐和钢琴,从第一眼看到那架有着88个键的乐器,他就注定要为此付出一生。当他第一次无所畏惧地弹奏出心中的旋律,当他认真地看着船长说出堪称经典的“规矩可以滚蛋”,所有的一切便已成定局。他注定一生孤独。  相似文献   

3.
《海上钢琴师》的导演是意大利的托尔纳托雷,它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并称为“三部曲”.《海上钢琴师》的无穷魅力源于它对爵士钢琴艺术和爵士文化的展现.文章主要研究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中钢琴音乐对主题诠释的推动作用.首先,对电影剧情做了简单介绍,然后结合电影内容,介绍了钢琴音乐是如何完美诠释电影主题的,由此引出了关于电影配乐对主题呈现作用的思考,得出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电影《海上钢琴师》的生存隐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海上钢琴师》,在看似虚构的一个艺术家的悲剧中充满了人的生存隐喻,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命和存在的无尽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海上钢琴师     
通过黑白分明的琴键流淌出的天籁,总能漫暖人们被纷繁芜杂的世俗生活湿透的心。关于钢琴的大师及电影不胜枚举,且让我们尾随如梦如幻的音乐,进入这一灵魂的殿堂。本期栏目的关键字为“灵魂·歌唱”,参考电影为《海上钢琴师》《莫扎特待》.  相似文献   

6.
谢丽娟 《文教资料》2010,(30):82-84
浪漫主义剧作《海上钢琴师》一经问世,便紧紧吸引了中外观众的眼球,这一轰动效应不只在于它所具有的唯美的视觉冲击力、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重要的是.它以深邃的思想阐释了一种“别样”的人生。本文通过该影片所包含的人生意蕴,分别从剧作中透露出的以有限生命传达出无限的人生真义、人在自身所处困境中的艰难抉择及其不遗余力地宣扬生之意义三方面来进行品评.以寻求人生当中有限与无限这两者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电影《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天才钢琴师1900的传奇一生,导演托纳托雷借助1900的故事表达了他对19世纪以来的西方工业社会对财富追求的反思。影片大气磅礴,寓意深远,充满了哲学的反思色彩。试从关注人的存在、人的存在状态、人的本质——自由选择、存在的意义——虚无这四个方面对该影片进行存在主义的解读。  相似文献   

8.
王帅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47-149+159
音乐在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音乐,可以有效地推动电影的情绪表现。传统的电影配乐与普通的音乐电影不一样,其可以很好地融入电影,并使其具有特殊的魅力,通过恰当地使用音乐,可以使电影与电影语言达到完美结合,达到视觉、听觉、情绪三方面的高度统一。在电影和观众的交互中,钢琴音乐就像一座桥梁,能够将观众带入电影主题之中。从宏观上讲,钢琴音乐对影视艺术的运行起很大作用;从微观视角来看,在电影情节的塑造和刻画中,钢琴音乐发挥了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电影《海上钢琴师》通过描写一个孤独而有梦想的钢琴家的一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引人深思,贯穿于整部电影的配乐后来由著名日本作曲家小林洋平改写为萨克斯四重奏,本文结合电影的主题思想与这部萨克斯四重奏作品相结合,对乐曲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赖苑华 《时代教育》2012,(19):127-128
影片《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以钢琴音乐来串连故事线索,展示主人公传奇人生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钢琴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对电影情节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影片《海上钢琴师》音乐背景的了解,以及对斗琴片段中钢琴音乐对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所起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本片中钢琴音乐对电影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要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使其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美育必不可少。而当今急功近利的教育使学生逐渐异化成了缺乏情感,审美能力低下,审美品位低级的人,这与其所受的教育完全不能匹配。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引导学生欣赏经典文艺片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以电影《海上钢琴师》为例,论述如何从三方面来引导学生体味电影的魅力,如何来进行真正的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3.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作家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主人公一九〇〇至死不愿下船的行为引起过学者们的广泛探讨。多数学者的观点因过多关注了这一行为的消极影响从而滑向了童年决定论。但若从异托邦的视角出发,对一九〇〇所处的空间进行异托邦特征解读并详细探讨作品中异托邦空间和主流空间的权力关系,便会发现一九〇〇拒绝下船的行为代表了异托邦空间中他者的力量对主流空间内权力入侵的反抗。在主流权力企图以各种形式规训身处异托邦中的他者的同时,他者自身也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抵御着来自主流空间的控制,而这正是一九〇〇不下船行为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卞玲莉 《新读写》2010,(10):58-58
来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个讲述了23秒、32年的故事,触动人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开设的校公选课中,有一门《影视中的心理课》。我会挑选一些影视作品,带领同学们从心理学视角解读,启发新感受。如果让我推荐必看的十部电影,我会细细思考上一整天,然后给大家一份慎之又慎的精选list。如果告诉我只能推荐一部,我的回答几乎是脱口而出的:《海上钢琴师》。  相似文献   

16.
刘淑贞 《辅导员》2011,(1):54-54
最近,我看了一部《走进非洲》的记录片,观后,我、深深地被它那种优美的环。境所震撼。这部记录片使我了解到原来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它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神秘的领域。在那里,蓝天,骄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两部西方女权主义电影文本《钢琴课》和《女钢琴师》的比较分析,探寻了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心路历程。在文明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中,艺术给女性带上“性面具”。使她们兼具坚硬与颓废的双性气质。女性身体沦为满足男性视觉愉悦的客体,女性主体意识进一步迷失。对性与自然的违逆,必将使女权主义处于更大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19.
看完这部电影是在一个月前,但它带给我的震撼依旧在胸中回荡。 电影开头,主角安迪被冠以“杀妻”的罪名含冤入狱,可进入肖申克监狱之后,安迪发现,这里每个人几乎都是清白的,“只不过被律师坑了”。他们向往自由,可大部分人只是想想而已。  相似文献   

20.
看完电影《鸦片战争》,我默默地行走在人群中。 同学问我为什么不说话。我回答“不想说”。 不想说,不想说那些从走私鸦片中牟利的小人。他们只着眼于一已私利,暗中破坏禁烟运动,对倡导禁烟的大臣破口大骂……想起他们,我只觉得胸口堵得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