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铭玺 《老年教育》2006,(11):30-30
在学生时代,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学期的新课本一发下来,先小心翼翼地翻看一遍,生怕弄上一丝褶皱,然后仔细地包上书皮。蕴含着丰富知识,凝结着殷切希望的课本是学子们心中的至爱。  相似文献   

2.
退休后不久,经朋友介绍,我来到了枣庄市薛城老年大学。在这里,学习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开扩眼界长知识,陶冶情操,增添了生活乐趣,促进了身心健康。老年大学有热心为学员服务的教职工,有学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离退休老同志。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就像一个大家庭。我常深有感触地向熟人说:"走进老年大学,越学越快乐,  相似文献   

3.
这是小镇上特别吸引人眼球的一道靓丽风景,每天清晨杨志秀和她的老年大学的"同学们"来到枳沟社区文化广场,在一曲欢快的中国民乐中翩翩起舞,或手执折扇、或手持"宝剑"灵活地舞动着。靠什么激发了这些老人们如此高的健身、娱乐、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对生命孤独意识的书写:个体的孤独和集体无意识的孤独。童年独特的生活经历为其奠定了孤独的基调,上海孤岛的生存环境则为其提供了生长的土壤,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忧患意识让她承担起探索走出孤独困境的责任。她希望以孤独为基石,悟解孤独,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孤独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老年大学中的钢琴教学是全民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它不仅能够使人掌握一门演奏技巧,还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中、老年学员在生命中宝贵的"夕阳时代"仍能绽放灿烂的光芒,使老年人"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用性意识的觉醒来解释成文缘由,其中事功的意图很明显。因为“自传作者们与其他人一样容易出错,他们经常从最好的角度来描写自己”。自传中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叙事者本人,一个是事件本身,“事件的意义在被回顾时可能会改变,描写事件的自我在经历这些事件之后也可能已经改变”。《初恋》成文时,这两个变量均已发生变化。也许激情诉说的背后真正的是难以言说的孤独,去除了叙事障蔽的《初恋》不仅仅是一段甜蜜的往事情缘。  相似文献   

7.
自从上了老年大学,我有幸"结识"了《长者家园》,且被她深深地吸引了。丰富的内容、朴实的文字、漂亮的插图,让我爱不释手。为与她长期"亲密接触",我赶紧办了订阅手续。多年来,通过阅读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生活有了趣味,真是越看越爱看,越看越高兴,人也仿佛年轻了许多。我常将一些好的词句认真记下来以作备用。渐渐地,我这个仅上过小学三年级的半文盲,也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经过个人的努力和编辑的精心修改,竟先后有5篇小稿发表在《长者家园》上,令我和家人高兴不已。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新生的一些不良的心态变化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老年大学课程、专业、系科依次生成的特点,三者建设规划的一体化体现适应老年教育平易化与高端化并行发展、单一形态向多元形态转型发展、教学目标与教学质量更新升级内涵发展的主动性、引导性和前瞻性。规划的路径与设计,规划的内涵与要求,规划的原则与实施,既分别阐述老年大学课程、专业、系科各自建设自成一格规划的具体内容,又概括论述三者建设一体化规划的总体要求。其中,较为新颖的看法包括:课程→专业→学科路径的总体设计;老年大学课程体系的教育内涵、目标和结构;老年大学专业设置目的、设置依据和设置条件;老年大学系科的统合功能及其建设的必要性;一体化规划的原则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期望,人生路上能有一座七彩桥,让孤独、寂寞的老人走过去,找到健康快乐;使壮志未酬的老人潇洒走一回,圆一圆多年的梦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我忽然发现这座七  相似文献   

11.
在《百年孤独》中,孤独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普遍根存于布恩地亚家族与马贡多镇,它制造了布恩地亚家庭成员之间的隔膜,并最终导致了其毁灭,也阻碍着哥伦比亚民族的觉醒与进步。对这种病态而顽固的心理症结加以分析,并从心理学角度指出其来龙去脉,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书画选登     
《老年教育》2008,(4):50-51
  相似文献   

13.
书画选登     
《老年教育》2008,(5):50-51
  相似文献   

14.
书画选登     
  相似文献   

15.
16.
这些天来。许多朋友在转发一个小录像《天使遗留的笔记》,说的是美国一个6岁患脑癌去世的女孩埃莱娜·德瑞切,她在生命的最后9个月里。趁爸爸妈妈和妹妹在忙于其他事时。悄悄留下很多有画的小纸条,写着“我爱你”之类的话,藏在爸爸的公文包、妈妈的手提袋里。有的纸条夹在书柜上的两本书之间,  相似文献   

17.
岁月匆匆,转眼到了退休年龄。本想可以安享晚年了,却没料到在我最需要陪伴的时候,老伴因病离我而去……沉重的打击,几乎使我精神崩溃,孩子们又都不在身边,那种心痛和孤独,恐怕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以后的路怎么走?日子怎么过?为了不让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牵肠挂肚,为了不给社会增加负担,我告诉自己,  相似文献   

18.
尽管易卜生与库切所处年代不同,所属区域不同,但是这两位作家对孤独的理解与分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用作品颠覆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普遍认识——有关从众的必要性。笔者在分析两位作者如何在作品中对从众的必要性进行质疑以及对孤独进行昭扬的过程中,也注意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这两位作家的颠覆力度来自他们所选择的自我流散经历,正是这种流散的生活历程,导致他们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9.
20.
《孤独的伦敦人》是塞穆尔·塞尔文第一部以战后英国伦敦为背景的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初代加勒比移民在英国的生活经历,再现了黑人移民在白人主流社会面临的种族歧视和身份认同危机。本文以多元文化融合为切入点,指出加勒比移民只有在保留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并适应新的文化,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下生存。通过对该作品的全面解读,本文旨在揭示在多种族混合杂居、谋求和谐共存的社会中,黑人移民身份的构建值得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