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古典诗歌而言,其本质是抒情的,但也有一些诗人不甘拘泥于此,常常将在人生中觉悟出的“理”融进诗中,从而丰富了诗歌的内涵。然而单有“理”,没有诗的形象,还算不得真正的诗,那只能是以诗的外在形式所讲的“理”。清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说:“诗不能离理,然贵有理趣,不贵有理语。”“趣”者,艺术趣味也。  相似文献   

2.
王维作为盛唐一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典范代表,诗歌多描画自然山水,以"空"字入诗也是其特有的做法。诗作中或以"空"纯粹谈佛理,或以无人介入为"空"诱发读者虚幻之感,虽关涉到儒教主体地位的稳固和山水田园诗人身份的确立,但仍显示出对中观空论的背离,故言"不空"。  相似文献   

3.
理学诗是在一定的社会世情及学术思潮中涌现出的诗歌样式,它破解了传统诗歌的规范,以理入诗。若"理辞相当"且融合自然就成为诗中精品的"理趣诗";若"理过其辞",甚至"唯理无辞"则成为人们诟病的"押韵语录"。失范的文学作品或非文学化的文学形式违背了文学创作本身,从而也将自己排出了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方回在《瀛奎律髓》选诗、评诗时,注重诗歌性情,强调诗抒情言志功能;同时认为"诗亦史"、"诗可以怨"、"诗可以伤",其均为诗人真实性情的抒发。方回重"性情"意蕴,否定当时理学诗派"以诗言理"抹杀性情、江湖派"穷而后工"不见性情的诗坛现象。后世"铁崖体"、"童心说"和"性灵说"是对其性情观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中,"做活诗人,做活时空,做活诗声,做活诗情,做活诗脉,做活诗言"就会做活诗歌教学。诗歌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诗情画意,"情"就是诗情,"景"就是画意.在教学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因此对诗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技巧、方法做一些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师应具备四个特点,即"诗"情"话"意"。"诗"是指语文教师与诗歌的不解之缘,"情"是指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里的充沛感情,"话"是指语文教师独特而优美的话语追求,"意"是指语文教师个性化的语文思想。一、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师与诗歌  相似文献   

7.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诗歌中,"文眼"就是"诗眼"."诗眼"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是诗中最精采的词句.正如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所说的."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李贺歌诗的三点不足来谈李贺被称为"诗鬼"的原因。首先是其诗歌大量运用怪谲的意象来营造鬼怪凄苦的氛围,超越现实而陷入幽冥世界,与传统的观念相抵触;其次是由于李贺生活的体验和感悟不是很丰富,使得诗歌缺少广度和深度,即"理"的不足。第三点是辞藻的繁缛,"百家锦衲"炫目却无用。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诗歌鉴赏的要点是对诗"意"的把握,对诗"意"的解读除了要打通阅读经验与诗歌内容的内在联系外,还要充分尊重诗歌的"言"、"义"、"象"、"意"四层结构和"言"、"音"、"意"三层结构的双重召唤结构这一个性特征。这一个性规定了在文本解读的整体意识下其解读的一般流程:看看,定"调";读读,明"义";想象,造"象";读、悟,解"意"。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在以往知识经验、情感经验的基础上,调动理解力、联想想象力、感受力、直觉力等多种心理能力的共同参与,"读"是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诗论在宋代之前强调的是“诗言志”或者“诗缘情”,而反对诗中说理。但在宋诗的创作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优美的富有理趣的哲理诗,成为宋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宋代的理趣诗,关在情景交融,理在境中;美在“触景生理”,景理浑成;美在造境说理,而又含蓄自然;美在议论说理,而又形象生动,韵味深长;可以说宋代蔚成风气的理趣诗,进一步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东晋哲理化诗歌可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以诗演理的理语诗,二是缘理赋诗的理境诗,三是引思入诗的理趣诗。哲理化在诗歌中表现的层次不同,其艺术价值和对诗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研究中对它们应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2.
"诗缘志"与"诗缘情"的诗论研究由来已经,"诗缘志"自从诗歌的相关文论定义出现的时候就存在,而"诗缘情"则是后来的发展演变出现的。关于二者关系的的界定方面多是认为二者是先后关系,区别巨大,甚至是对立关系。本文主要对两者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二者虽不是对立关系,但是也不是可以划等号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论诗理     
本论述了诗理的特殊性,诗主情,不以理性,但诗中亦有理,为含情之理,有象之理,其理活而不死,歧而不一。  相似文献   

14.
在诗学主张上,金克木坚持"纯诗"的诗歌理念,主要表现在对诗的本质、诗的形式、诗的思维等方面的纯诗化追求,注重诗歌内在的精纯品质,这些理论探索对"纯诗"的中国化移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同时,面对抗战爆发后所带来时代浪潮的巨变,金克木也表现出向现实性、大众化诗学靠拢的趋向,折射出中国"纯诗"发展的现实局限与困境。  相似文献   

15.
“理趣”一词源自佛典,正式被用于诗歌评论则在宋代,但富有理趣的诗则早已有之。清代沈德潜在《说诗啐语》里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俱入理趣。邵子则云:‘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以理语成诗矣。”  相似文献   

16.
靳沁方 《海外英语》2011,(14):240-241
柯勒律治不朽的梦幻诗《忽必烈汗》以其狂放不羁的想象和浓郁幽婉的异国情调,被《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英国文学最优秀的诗歌"。该诗也是欧洲人对神秘富饶的东方作出自我设想的典范之作。该文意在从诗歌的文本分析出发,探索诗中体现的东方文化,并试析欧洲文化中心视域下"他者"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黄婕 《文教资料》2021,(4):16-17,28
诗眼是古典诗论中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概念。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诗眼连缀全篇的内容和情感,探究诗歌的主旨意蕴。《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还"诗中有禅",利用诗眼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析意象得山色之"空",感诗眼凝诗境之"空",品诗眼悟心境之"空",在欣赏独特山色中感悟诗人充满禅性的空灵诗境。  相似文献   

18.
从民间诗歌刊物走向正式出版物,"中间代"诗群的"命名"行为传达出鲜活的现场感,"命名"行为本身所拥有的诗学意义和文化意义丰富深刻,昭示了时至今日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回归文学本位。同时,"中间代"诗群的"命名"行为连结了"民间"和"官方"的文学力量,显现出二者互补融合的诗歌发展趋势,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体现当代诗歌发展趋向的新的美学风格尚未成熟,诗人和诗尚处于摸索和调整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8,(1):14-17
欧阳修在滁州诗歌中钟爱"酒"意象,写下许多"酒诗"。欧阳修的滁州"酒诗"蕴含丰富的情感:游山赏水以酒助兴、聚散离合以酒消愁、感时伤逝以酒为伴。欧阳修在滁州多写"酒诗"的原因有:传统文化中诗与酒的相融,欧阳修擅长借酒抒怀,被贬滁州的特殊际遇。  相似文献   

20.
严羽认为以诗说理应该“不涉理路,不落言鉴”,其意思正如钱钟书所说的“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也就是说以诗说理要有理趣而无理语。这一说法正符合黑格尔关于美的看法即“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这理趣正是由李泽厚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来体现的。王维的山水诗无疑是“有意味的形式”的典范,也是有理趣之美的诗歌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