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塞万提斯苦难的生活经历对《堂吉诃德》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深刻揭示了西班牙的社会现实。二、悲剧性和喜剧性交织的人物。三、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2.
暖雨 《中文自修》2004,(11):34-37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晚期的著作,他把自己在世间六十余载的理想、希望、艰辛、苦难都写进了这部小说,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个涂抹着喜剧油彩的悲剧主人公。今年,是小说问世四百周年纪念,堂吉诃德作为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永恒的话题。堂吉诃德是个天才的幻想家,把自己幻想成无所不能的骑士,进行种种想像中的冒险,上演了一出出令人捧腹的闹剧,比如把胸口长毛的农妇当成有着绝世容颜的贵妇,作为心上人日夜思念;把羊群当成军队,冲进去乱砍乱杀,最后被牧羊人打得遍体鳞伤……但更重要的是他勇敢善良,向往自由,追求自己的理想,痛恨世间一切不平等,具有高尚的人文主义精神。他的生命处于一种非常单纯的状态,闪耀着理想的光辉,于是他从最初“可  相似文献   

3.
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却是《堂吉诃德》,翻开第一页,作者塞万提斯的名字下写着一行钢笔字:某年某月某日购于沙洋创作书店。笔迹幼稚但认真,是我的。  相似文献   

4.
塞万提斯(1547-1616)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西班牙贵族家庭,只接受过中学教育。他于1570年从军.在战争中失去左臂。回国后曾任军需官及税吏达15年之久,其间他跋涉于西班牙全国各地.目睹了许多社会不平及人民苦难。  相似文献   

5.
阅读导航《堂吉诃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在世界各国翻译出了一千多次,成为读者普遍熟悉和喜爱的伟世名著之一。2002年,由诺贝尔文学院等机构举办、  相似文献   

6.
《堂吉诃德》体现了塞万提斯尊重知识、追求自由、珍视爱情,同时肯定正当的世俗功利等人文思想。这些思想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对社会现实进行重新审视和冷静思考的结果,同时也在更深层次上蕴含了原初基督教对作者的影响。书中表达了一个人文主义者心中无法磨灭的宗教理想。  相似文献   

7.
塞万提斯写作《堂吉诃德》的宗旨是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但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远远超出对骑士小说的嘲讽和抨击,而成为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状况的真实全面的反映。小说中出现将近700个人物,有贵族、教士、地主、市民、士兵、农夫、囚徒、强盗、妓女等等。描写的生活场面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作者介绍: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家之一。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因为生活穷困,只上过九年学。他当过兵,参加过抗击土耳其的海战,后被海盗所劫,被囚于阿尔及利亚。服苦役五年后,于1580年由亲属筹钱赎身回国。此后,开始文学创作。1605年出版《堂吉诃德》第一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它不仅故事讲述得神奇精彩,语言也十分淳朴。  相似文献   

10.
他满怀幻想,单枪匹马勇闯天涯,尽管结局很悲摧;他一身正气,纾困救危,扶弱锄强,尽管往往事与愿违。他叫堂吉诃德,一个怀着"骑士梦"的破落乡绅,一个给人带来笑声和泪水的末路英雄!【作家风采】塞万提斯(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作家。年轻时参加西班牙驻意大利的军队,战  相似文献   

11.
本从堂吉诃德独特的性格所引起的特殊接受现象说起,追溯、梳理了堂吉诃德在我国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读对其看法、评价出现了三次明显变化。章对出现不同看法的朝代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作者简介: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出生于马德里附近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只上过中学。1569年作为红衣主教的随从,游历了罗马、威尼斯、米兰等地,并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1582年前后开始创作。他做过收税员,并因得罪教会数度被诬入狱。这一时期的生活丰富了他的阅历,影响着他的创作。其最伟大的代表作《堂吉诃德》被誉为"世界大同之作"和"人性《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  相似文献   

13.
作者简介: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出生于马德里附近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只上过中学。1569年作为红衣主教的随从,游历了罗马、威尼斯、米兰等地,并阅读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1582年前后开始创作。  相似文献   

14.
从美学、艺学理论出发,以《堂吉诃德》的现实主义手法、矛盾法及新的创作观念为论述中心,对《堂吉诃德》的创作进行评价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世界名。  相似文献   

15.
从美学、文艺学理论出发,以<堂吉诃德>的现实主义手法、矛盾法及新的创作观念为论述中心,对<堂吉诃德>的创作进行评价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部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堂吉诃德》出版以来一直吸引读者的现象入手,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探究这部作品为什么始终投合读者的阅读期待的问题。首先,作品的情节内容所呈现出的和骑士小说相似之处,投合了文艺复兴时期读者渴望体验中世纪骑士经历的心理;作品明显的讽刺目的又和那个时代的喜剧精神合拍;建立在必然性和可然性基础上的真实符合读者的理智;而情节结构相对的合理紧凑完整统一,又迎合了那个时代读者对新结构新主题的追求。第二,在作品情节发展进程中穿插大量无拘无束、颇有见地的议论,特别是“书中论书”,不仅具有幽默调侃、娱乐读者的作用,而且满足了理性时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将其引向更深广的社会及文艺问题的思考。第三,作品最吸引读者的是堂吉诃德形象。这个形象所体现的高尚道德和滑稽特质,符合读者的道德评判和滑稽愉悦要求,加之人物塑造上采用了对照映衬手法,更使两个主要形象显出各自的魅力,给读者以双重的滑稽愉悦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7.
塞万提斯用了8年时间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第一部,小说于1605年发表,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河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然而这并未能改变塞万提斯经济上的窘境。1605年后,塞万提斯着手写小说的第二部。1614年在他即将完成之时,听到有人出版了《堂吉诃德》的续集,十分气愤,因此他在书中揭露了伪作,并结束了堂吉诃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虽然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序言中声明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反对骑士小说,但我认为他对骑士小说的态度非常复杂:一方面通过戏拟和反讽手法批判骑士小说的一些弊端;另一方面又借助骑士小说的文体特点广泛反映西班牙的社会现实,并借助骑士小说中的骑士道精神来表达新的人文观念,体现了一个伟大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凡是伟大的天才,都有疯狂的特征。——亚里士多德 倚坐于竹藤椅上,手捧一杯香茗,轻抿一小口,翻开一本厚重的书,几个红色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堂吉诃德》。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一部四百多年前的老小说让人至今情有独钟?关键恐怕还是作者的那种"现代意识"。他让主人公完全背离正常,把风车当巨人,把旅店当城堡,把羊群当军队,这种明显的故意"离谱"和"跑偏",其实是暗藏"杀机"。由此我们进一步感到文学的玄妙,它深不见底,无所不包,而又始终勾着你,迷着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