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也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更要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历史教学要成为“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李世平 《考试周刊》2013,(5):141-142
<正>《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中,必须强化知识与情感相融合,激发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当调适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一、挖掘知识载体,凸显情感目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要真正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深人教师的心中。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以更多的篇幅凸现了历史课程的人文属性,表明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杨兴仁 《甘肃教育》2010,(16):29-3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史学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6.
张毅娟 《云南教育》2004,(28):28-29
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当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在语文教学中,正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等,合理地加以开发,有效地加以渗  相似文献   

7.
刘永平 《甘肃教育》2007,(5X):22-22
新《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地把高中物理具体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即“三维”课程标准。 同时要求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愿望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人文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除了与历史学科自身的优势有关外,还在于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人情感、理性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故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家国情怀列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提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是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呢?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阅读教学建议是“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更要透过优秀的文化给学生的熏陶感染以培养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而语文能力的培养、文化思想的积淀,审美情趣的培育,须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诚如钱理群教授在张文质主编的《慢教育》一书的前言中所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亦呼唤“慢”艺术。  相似文献   

11.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力》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情商”这个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并且认为,在对一个人成功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情商占80%。情商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情感因素,这些因素在人的创造性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语文教学极富有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有利于铸造人的创新品质、培养创新人才。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情境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本文中要探讨的同题。  相似文献   

12.
蒋俞萍 《成才之路》2014,(31):18-18
历史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加突出。通过“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案例,探析历史课堂中如何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导航。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案例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属于历史常识类课文,着力向学生抒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情怀,培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的是文化启蒙的教育。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这一课的教学集中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4.
李学敏 《天津教育》2014,(15):66-68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成了语文研究的一个热点。《课程标准》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语文》人文教育所应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著名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指出:“音乐是情感生活的摹写。”“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学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符号表现,因此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鉴赏中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美。如何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获得音乐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历史课程对历史教育价值本位的认识,既不是传统的“知识主义”,也不是目前流行的“能力主义”。新的历史课程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三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对立,而是统一融合在一起,而最终的落脚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复杂的育人工程,我们不可能通过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看到效果,它需要我们的精心、耐心与恒心,认真对待每节课,每天渗透一点点,让学生得到春风化雨般的滋养。  相似文献   

18.
龙晖 《新疆教育》2012,(16):17-18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也包含了这些核心思想。因此,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课是人格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在德育中,《历史与社会》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这门学科将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知识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民族精神、竞争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在德育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机地融入乡土文化,如优秀人物事迹、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观、浓郁的风俗习惯等等,更能发掘其中蕴藏着革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开创精神、勤劳朴实、诚实勇敢等丰富的德育内涵,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高素质人才.而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来看.历史学科在三维目标设计方面.侧重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历史教育所应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