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玉清 《传媒》2002,(10):6-7
一般说来,精英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的知识分子所精心创造并在知识分子阶层中盛行的文化。一个民族文化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精英文化水平的高下。精英文化来自于大众,但经过了升华与提炼。由于精英文化与普通大众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日胜一日的大众文化的强大攻势之下,精英文化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不少学术专著无人问津、大量学术刊物  相似文献   

2.
张瑞琦 《今传媒》2016,(9):55-56
近年来中国IP热潮是中国影视商业创作模式趋于成熟的一个表现,是属于年轻大众的流行娱乐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走向的标志。在这个大众消费的时代里,影视剧代表着大众文化,而大众并不是盲目追随着精英文化,他们也在创造自己的文化,这带给影视产业前所未有的颠覆。“IP”热是把双刃剑,享受“IP”热带来收益的同时自然面临各种问题,做到“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平衡是影视业有利进展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3.
电视精英文化拯救与公共电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精英文化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消逝“精英”一词在《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指社会上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散布于各行各业。精英文化的主体就是这些关注社会发展和活跃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人,是知识经济社会中的“知识群体”的“精英追求”的精神表现。电视中的精英文化,指以知识分子话语和艺术家经典作品为中心的文化形态,是知识分子在独立人格、专业背景和理性精神支撑下通过电视传播对现实社会进行的权威解读和批判认识,是由艺术家创作的经典作品的荟萃与展示。广义…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规划提出要“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这番建言对宣传文化界、对各类媒体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也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该如何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5.
人们习惯用“精英”来称呼他们:他们大多是年龄在28~40岁、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事业有成的男性。 坚毅、有魄力、善于学习等字眼都可以用来形容这群人,买房、买车也已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当这些分布在文化、经济、政治的圈子中,拥有“三高”(高学位、高收入、高地位)的“精英”正开始形成一个社会的“准阶层”时,人们发现,他们其实已经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6.
宋妍 《新闻前哨》2007,(7):91-92
当下媒介,消费主义和娱乐文化风头强劲,精英文化的大面积失守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精英文化在失去文化重阵的地位的同时,其社会功能及文化责任也更加难以施行。如何使精英文化适应当代媒介环境的大背景,在走向大众化的同时又能避免低俗化,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一、电视对精英文化的普及1.电视与精英文化结合的现实基础和必要性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其与精英文化结合,传播精英文化,是有着现实的基础和必要性的。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普遍,作用强大,其对于人类文化、文明的传承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而精英文化作为知识分子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的创造主体,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精英文化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尤为重要。电视正是通过对精英文化的传播,使社会文化、文明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是其自身媒介社  相似文献   

8.
臧燕 《声屏世界》2008,(1):18-19
当下中国呈现着三种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即“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和“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然而,在后工业社会,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及大众传播的无处不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曾经的界限分明与格格不入渐趋模糊。  相似文献   

9.
从2008年西方社会掀起的一场前所未有的反华浪潮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文化精英的培养和精英文化传播上的不足。本文试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海外受阻为例来解析全球化语境下的精英文化和文化精英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精英与义工     
最近精英教育和高尔夫球成了中国大学的主要新闻。大学是培养精英的机构。高尔夫在人口密度极大土地资源奇缺的中国,是一个无法大众化的运动,肯定能成为精英阶层的永久标志。结果,上到大学校长,下到学生,都趋之若鹜。通过高尔夫把特权阶层从一般老百姓中区分出来,让他们具有特别的行为风范,享受别人无法企及的生活方式,在一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里进行“高层次”的交际,以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封闭性的社会网络。这已经成为我们许多“一流大学”未曾明言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1.
针对蒋艳芳发表的《电视精英文化拯救与公共电视的建立》一文,作者对其中的一点观点进行商榷,蒋在文中将拯救精英文化为主旨,与大众文化对立起来,并片面以为西方商业电视将文化打入“冷宫”。作者认为:应正确理解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并使精英文化走向大众以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12.
说到底,精英仍是引导一个社会前行的创造性力量,而平民是一个民族社会最为粗朴本真的力量,因此,现代社会的正常发展不是在精英与平民之间制造分裂,而是要进行和解,不断地制造、加大他们之间的中间层  相似文献   

13.
精英与义工     
薛涌 《出版参考》2011,(12):14-14
最近精英教育和高尔夫球成了中国大学的主要新闻。大学是培养精英的机构。高尔夫在人口密度极大土地资源奇缺的中国,是一个无法大众化的运动,肯定能成为精英阶层的永久标志。结果,上到大学校长,下到学生,都趋之若鹜。通过高尔夫把特权阶层从一般老百姓中区分出来,让他们具有特别的行为风范,享受别人无法企及的生活方式,在一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里进行“高层次”的交际,以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封闭性的社会网络。这已经成为我们许多“一流大学”未曾明言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讲坛》的热播引发了中国文化界的激烈争论,从而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百家讲坛》现象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创造了在一个消费语境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通过现代媒介联姻的成功范例,实现了视觉与语言的暂时和解,并开始了视觉启蒙的重启。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中高产阶级通过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下一代社会精英。由于他们为自己的子女从小奠定了教育上的绝对优势,在日后的竞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别的阶层很难对之挑战。他们经济、社会和文化优势被固定下来、继承下去。结果,美国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各阶层之间的流动越来越小。这里介绍了美国社会精英的形成特点。(摘自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尤其是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视觉文化的绝对优势渐渐凸显,关于大众文化对于精英文化的冲击之争也甚嚣尘上,然而二者在冲突之下似乎又有融合与借鉴,到底是精英文化在借用"大众"外表收复失地还是通俗文化盗用了精英之名乘胜追击,对精英文化进一步销蚀?只有从消费主义的背景和视觉文化的本质特征入手,才能透过现象看清这些新"消费偶像"的本质。事实上,这些名目繁多的视觉盛宴,本质上都会有意或无意的造成对精英文化的销蚀。  相似文献   

17.
正6月5日,宜昌市档案局联合《三峡日报》社组织召开档案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交流总结宜昌档案文化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讨论研究宜昌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大计。省档案局,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相关领导和宜昌档案界、文化界、党校、院校的专家代表共计3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09年度峰会”上“集团文化与品牌战略”论坛集业内英才、学界专家于一堂,以总结集团文化建设经验,探讨集团文化建设的“发展点”、集团公司品牌战略的“推进点”为引子,通过学界专家经典解读、杰出外脑立体启智、典型经验成果展示的形式,激情碰撞,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达成了“2009年度峰会集团文化与品牌论坛”宣言,为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论坛的召开,也必将起到把中航工业集团文化建设与品牌战略进一步引向深入,促进中航工业快速发展“助推器”的作用。本次峰会是里程碑,他吹响了开辟中国航空工业新时代的号角。本版采撷业内英才文化感言,希望他们用文化启迪智慧,以文化引领发展的感言,能使我们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9.
致力于“精英文化”传播的电视讲坛类节目,因一直未能找到与普通大众的契合点而遭到冷遇。在多种文化形态飞速发展的今天,以易中天为代表的学者们与时俱进,他们走出象牙塔.在央视《百家讲坛》中以“高雅品位,大众口味”的学术风格打破了持续已久的坚冰.顺利地实现了“精英文化”与普通大众的融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电视文化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20.
电视作为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其影像化、直观化、迅捷化、通俗大众化等特征相当鲜明。利用电视对精英文化进行传播和推广,扩大了精英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电视在向大众传播精英文化的过程中,对精英文化有所消解。这种消解是值得关注的。提升电视文化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