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人家”在关中多数方言点里构成合音字“伢”,其次还构成等合音形式;关中方言“人家”合音音节里的,声母是上古汉语“人”字声母的存留。“伢”字等在关中方言里往往用如第三人称代词并且多数用作单数;可以充当主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3.
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在上古比较复杂,到宋元白话文里只留下一个“我”,同时新出现了“俺”和“咱”。“俺”是“我们”的合音字,“咱”是“自家”的合音字,“咱们”的合音字为“喒”(咱)。它们都已可表复数,也可表单数。“我们”和“咱们”在宋元之前并没有什么差别,但元时受蒙语的影响逐渐分成为“排除式”和“包括式”。“们”原先的主要作用是“指括”,并不专表复投。“们”转为专表复数的语法成分,也是在蒙语的影响下逐步完成的。  相似文献   

4.
“其”字是古汉语中运用较广泛的虚字之一。在《四书》这部民族文化源头的名著中,就有872个。剖析这872个“其”字,有如下五种用法(为眉目清晰在所析“其”字下加“△”标志)一、“其”字作代词“其”字作代词有称代和指代两种。(一)、“其”字作人称代词,有作自称与对称的。一般作他称。  相似文献   

5.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表现力很强的语言。语境不同,语义也不同。人称代词用得更灵活,尤其是在口语和一些方言中。人称代词有:你(你们)、我(我们)、他(他们)、人家、大家、自己等。这些人称代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有一些特殊用法,有时还挺有趣。一、人称代词可以泛指①大家你瞧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答。②这样你来我往互相报复,仇恨会越来越深。上面二例中的“你”、“我”、“他”都不是定指,并不确定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泛指几个或许多人。二、复数可以表单数,体现谦虚或亲切语气③中小学作文可不可以虚构,我们认为不存在问题,问题是怎样虚构。④关于本文的结…  相似文献   

7.
谈兼词     
在古汉语的虚词中,有一些字兼有两种不同词性的职能和意义,我们称这种字叫“兼词”。兼词根据语音原理的判断,可分合音兼词和非合音兼词两种。现在举一些古汉语中常用的兼词来说明它。一、合音兼词诸=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一般用于句中。例如:  相似文献   

8.
《元典章·刑部》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元典章·刑部》中的人称代词,归纳出元代北方汉语的人称代词系统:第一人称用“我”、“俺”、“咱”,第二人称用“你”、“您”,第三人称用“他”。“俺”、“您”在直译体文字中分别对译蒙文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和第二人称代词复数。在一般语体文字中,“咱”、“咱每”用为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俺”用为排除式。“伊”只在叙述案件经过及对案件定性的场合出现,反映的是吏牍公文的行文伎俩,并不代表口语。元代北方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实际上只有一个“他”  相似文献   

9.
代词     
一、代词的定义代词是用来指代名词、形容词、数词的词。代词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表语或定语。二、代词的分类在英语中,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相互代词、连接代词、关系代词和不定代词九大类。代词在英语中使用得极为广泛,它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显得简洁明快,但若使用不当也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三、人称代词表示“你、我、他(她、它)”“,你们、我们、他们(她们、它们)”的词称为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有人称、数和格的变化。其变化形式列表如下。1.人称代词的一般用法1)人称代词作主语(使用主格)I…  相似文献   

10.
从视角转换看"人家"的语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讨论人称代词“人家”的语义,认为“人家”既可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或“他们”,这是其基本语义;也可以用作第二人称代词,指“你”,即具体语境下指称受话人,这是“人家”的临时语义;还可以用作第一人称代词,指“我”。运用视角转换的理论.解释了“人家”多重语义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娜 《现代语文》2010,(7):31-32
汉语中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形式经历了一个从无标记到有标志的演变发展过程,“们”字在汉语人称代词复数表达形式方面占有大一统的局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元曲中人称代词复数的搜集分类,结合元代前后的人称代词复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浅谈人称代词复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一般都只用一个概念表示。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之别,但在句子中没有主格和宾格之分。如:“我”(我们)、“你”(你们)等。但有些方言性代词除外,如“侬”,是第二人你“你”之意。而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往往就是一个称词,由几个概念来表示,且形式上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在句中的用法也不同。如:“吾”一般不能作宾语,“之”则不能用作主语。现将初中学过的同义异字人称代词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 、偺、 喒)”组合发展较为成熟、使用较为广泛的时期。因而。以这一时期山东方言材料为基础。对“这”、“那”与时间词“!早晚”及其合音字“咱(昝 、偺、 喒)”的组合形式进行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指出其在语义表达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从使用频率、语境、语用及相关语言现象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西厢记》中的人称代词,归纳出它的人称代词系统:第一人称用"我"、"俺"、"喒"、"咱",第二人称用"你"、"您",第三人称用"他"。"我"和"俺"对立主要体现在作不同的句子成分。"您"字已经出现了单数的用法,但是还没有完成表敬称这一转变。元代北方汉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实际上只有一个"他","们"字在书中用得极少。  相似文献   

15.
昌乐方言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构成形式及功能有其特殊性,文章在分类描写其具体用法的基础上,得出昌乐方言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具有合音词较多、沿袭古近代汉语某些用法、任指虚指的用法以及一致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潇 《现代语文》2015,(1):75-77
平遥方言没有所谓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当人称代词作定语时,一般采用以“的”字结构构成的偏正短语表示人称代词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在此结构中,“的”字可以隐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遥方言最基本词类的人称代词在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情况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7.
通常指代“谁”(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的代词是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In)与汉语不同的是,在英语中人称代词有主格与宾格之分。 主格即做句子主语的形式。人称代词主格形式常常位于陈述句之首,请看表格: 1.人称代词(主格)又称一遨单数复数第一人称I飞、e第二人称youyou第三人称he,she,itthey宾格即做宾语的形式。人称代词宾格形式常常位于动词与介词之后,请看表格: 人称代词(宾格)又称~一竺单数复数第一人称』11eUS第二人称youyou第三人称him,her,itthem 指代属于“谁的”的代词是物主代词(Possessiv。Pronoun),即“我的,你的,他…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言虚词“者”字的词性,通常从用法上分为两类。一是语气词,二是代词。这种代词究竟属于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还是属于疑问代词?现行说法颇为笼统。所谓  相似文献   

19.
《腊八粥》(六年制八册20课)是一篇讲读课文。其难点有二:一是称谓上的繁杂,一篇课文,以作者“我”为核心,前后叙述五代人的关系;二是人称代词太多,课文已将人称代词全部用上了。这对于一个四年级小学生来说,确是理解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山东人民出版社(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P52注释对张生念白“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中“咱”字的解释是“代词,相当于‘我'”。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