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素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之称的《申报》是晚清变革的见证者,同时作为中国舆论的先锋,《申报》一方面反应中低层群众的心声,另一方面与晚清统治当局有着频繁的互动。建刊之初,尚在蹒跚起步的《申报》为站稳脚跟,对政事总是少加议论;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这些重大对外战争期间,《申报》与晚清政府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历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的羸弱和卖国行为让广大人民丧失信心时,佯装立宪和开始新政欺骗人民时,《申报》又转向了人民的立场,揭穿清政府愚弄百姓的嘴脸,逐渐倾向于革命。  相似文献   

2.
从1874年《申报》有关日军入侵台湾的“论说”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对日本的警惕、对日本出兵台湾的动机和借口以及对台湾事件的态度等方面,《申报》坚持独立舆论,与官方有不同声音。但在涉及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等重大问题时,《申报》与政府保持基本一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国家意识、爱国精神和正义感。《申报》之独立舆论及其特征,对于研究近代中日两国相互认知、中国人的日本观及其变迁,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是中国 30年代重要的新闻家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新闻实践之一是主持《申报》报业改革 ;他提出重言论、副刊的“头尾论” ,以此带动引领社会政治进步、干预社会现实的全方位新闻改革 ,并形成报业与文化事业“并重”的报业管理思想 ,逐步将报纸引向倾向革命 ;陶“新闻救国”与其“教育救国”一脉相承 ,本质是西方自由主义“宪政”思想 ;《申报》改革的功败垂成 ,对陶的后期思想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1927年日本借口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侵略山东。在日本出兵山东过程中,《申报》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对日本出兵山东这一侵略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揭露。文章试图报道日本出兵山东,到关注政府对日出兵态度,动员社会各界反日救国,最后揭露日本军事侵略野心等方面,展现《申报》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所起到的舆论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5.
1931年全国范围的水灾,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损失惨重。文章结合当时具有重要作用的报刊《申报》,以山东省为视角,探讨山东作为受水灾影响严重的大省之一,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此次水灾的救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因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醇亲王载沣被派往德国"致达歉忱"。《申报》对此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对于当今学者所关注的礼仪冲突,《申报》几乎不置一词,而是大谈亲王使德于中国变法大有裨益。《申报》的报道展现的是一个不同的"载沣使德"。  相似文献   

7.
冯兵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1):63-65,103
新闻舆论客观性强、时效快、传播范围广,在社会中具有强大引导力和号召力,是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各方控制利用争夺的目标。在济南惨案中,有关《申报》对蔡公时及其随从死伤情况的认知所经历的认知历程,就是新闻舆论在形成过程中显示出的现实偏差的表征,其原因既在于战争对新闻的控制,又与人为和自然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20世纪40年代波谲云诡的上海,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学子失学。上海捐资助学运动风起云涌,其中作为非官方的《申报》读者助学金运动极具代表性。《申报》读者助学金运动在此国家命途多舛之际,也经历了在救济灾童中兴起,从调试中走向高潮,在自主性丧失中衰落的历史流变过程。《申报》读者助学金运动虽历经波折,但仍在救助失学学子、净化社会风气、填补政府缺失功能等方面仍带来一丝光明与启迪。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众对于普遍希望国联能够主持正义。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愿望很快在事实的教育下转变为深刻的失望和不满。《申报》所反映出来的中国舆论对于国联的态度变化表明国人对国联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寄予希望到失望,乃至批评其为无能并彻底失望的过程。这种痛苦的认识过程说明了人们对国联本质认识的深化,也反映出国人逐步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必须依靠自己的奋斗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相似文献   

10.
济南惨案是民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申报》作为民间报刊舆论的代表,在惨案发生之后,连续报道国内外对该案的反应和中日双方的交涉过程,也对该案发表意见,表明态度,担当起影响和疏导国民外交的作用。通过对《申报》时评的整理和研究,我们能从另一角度了解济南惨案发生后报刊舆论对国民外交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