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制作方法(如图1)图1①将1.2L饮料瓶从中间割开,保留下部分。②用烧热的玻璃管在靠近瓶底的侧面烫一小孔,插入玻璃弯管并用橡皮圈固定。(2)操作步骤及现象①通入干燥的氧气约10s。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6课《氧气》中要使学生操作完成并认识氧气会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其氧气与铁丝燃烧实验是否成功,我认为取决于两个关键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第8期介绍了甘发柱老师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读后很是敬佩甘老师的创新精神,因为此实验我也曾用好多材料做过,如去纸后香烟的铝箔来做,均没有成  相似文献   

4.
从金属的活泼性来看,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应该非常明显,但在实验中效果却不尽人意。文中用铝粉代替铝箔,用滤纸作载体,实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分析: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该气体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按原教材所做的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就会扩散到空气中。实际上做此实验时,在高温条件下,硫还能跟铜、铁等金属(注:燃烧匙是铜匙铁柄)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而将燃烧匙腐蚀。鉴于此,要避免上述负面影响,笔者做了如下实验改进。  相似文献   

6.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是初中化学及小学自然课中的一个难点实验。为此,我组织了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索,提出了作好这个实验的关键,供参考。 1.集气瓶。集气瓶的大小,应根据细铁丝的粗细来选择。即所用的铁丝略粗,就应选容量较大的集气瓶。反之,可用容量较小的。不必一律用大容量集气瓶来收集氧气。用大集气瓶,虽然有助于实验成功,但是太浪费药品了!据我多次实验,用250毫  相似文献   

7.
压缩气体液化实验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热现象”章节中的一个课堂演示实验,教材中介绍的操作方法为:在注射器里吸入少量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口堵住,然后向外拉活塞,注射器中液态的乙醚消失了,全部变成了气态的乙醚。再推活塞,使气态乙醚的体积被压缩,注射器内的气态乙醚又液化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演示实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实验装置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经过多次研究发现,利用分液漏斗能起到储水和排水的作用,可控制植物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排出量,使实验装置操作更简便,实验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弯形具支试管气体发生器,可用于硫燃烧实验,避免有毒气体外泄。为气体制备及其性质验证一体化的实验装置设计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底部有凹槽的透明塑料瓶自制微粒运动实验演示器,制作简单,材料易得。改进后实验现象明显,趣味性强,能有效防止氨气逸散,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1)设计初衷 高中化学氯气部分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实验,但是由于氯气本身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剧毒,且金属在氯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使大量的氯气逸出,不符合绿色环保的思想,故在课堂作为演示实验存在一定困难。本实验改进就是从环保角度出发,通过方法的改进,解决金属丝在氯气中燃烧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学习完静止液体、气体的压强知识之后提出的一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高一化学课本上第一章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存在如下缺点 :1.操作复杂 :此方法需制取氯气、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把燃烧匙移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三步操作 ,每步操作必须干净利落 ,否则要花费大量时间。2 .由于实验过程中有氯气逸出 ,造成环境污染。3.不能控制红磷与氯气的反应速度。为了克服上述弊端 ,现对本实验做如下改进 :一、实验装置1 .平底烧瓶  2 .内吸有浓盐酸的胶头滴管3.内盛少量红磷的燃烧匙  4.高锰酸钾晶体5 .氢氧化钠溶液  6 .烧杯  7.水止夹二、实验操作及现象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氯气的制取 :把胶头滴管内的部分浓盐…  相似文献   

14.
1 背景和基本思路 为了探究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能否发生爆炸,初中化学教材里设计了“粉尘爆炸实验”。但课本仅给出了实验设计的流程示意图,没有提供装置的各种具体参数,实验室里没有现成的实验装置,需要实验员自己制作。但自制的实验器具往往效果不好,甚至实验演示不成功。近年来,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进行了很多研究,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粉尘爆炸实验演示器”,一般采用塑料(或金属)盖压紧密封方式,点火方式也普遍采用点燃的蜡烛或酒精棉球。本文采用压紧A4纸或者普通纸作盖子密封方式和用电热丝引燃火柴的电热点火方式,来演示粉尘爆炸实验,操作简便,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中教科书让Na在充满Cl2的集气瓶中燃烧的实验,有许多的教师对其进行了改进,主要是针对其存在的不足:一是Cl2的使用量大,造成药品的浪费;二是Cl2和Na反应时,Cl2易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三是实验装置不够简易,或是操作复杂。针对以上三点,本人对该实验也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对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作了如下描述: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入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成功率非常低,笔者对此实验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作一些探索。(1)对实验条件的理论分析该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①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箔与氧气的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②教师没有掌握好铝箔的厚度,过厚的铝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质铝与氧气的接触;③铝箔燃烧实验对氧气浓度的要求较高,在引燃铝箔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性质是高中化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但由于它们的毒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针对存在的弊端,有文献报道将上述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就节省药品,操作简便而言,不失为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让H2在充满Cl2的集气瓶内燃烧的实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Cl2使用量大,造成浪费;二是Cl2和生成的HCl直接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实验室的污染严重。基于以上两点,笔者特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9.
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第一册)教材操作,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钠在空气中燃烧,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易看见钠在开始受热熔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现实要求,如何利用各种资源并创造性整合各种资源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思考、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验证或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时,往往采用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这一实验。但教材和教参是将盛白磷的锥形瓶直接用橡皮塞塞紧(或加一只气球),密封后称量反应前后总质量。引燃白磷的方法是直接加热锥形瓶或加热玻璃棒使白磷燃烧。这一装置的不足是:实验操作不方便,可控性不强,对白磷的用量要求较严格,不便于学生分组实验。我经过多次实验探索,对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