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著名文论家叶燮的<原诗*内篇>中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思想,尤其是他对诗歌修辞的核心问题--"活法"的深刻论述,对我们认识诗歌语言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诗歌修辞的角度,结合叶燮在文中的有关论述,对 "活法"的概念、"活法"产生的内在必然性、诗人素质要求以及诗歌语言变异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代兴起的“活法”,不仅涉及到学创作的问题,而且还触及到汉语修辞的问题。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活法”是汉语修辞所特有的语言的语法与言语的修辞、固定性修辞规则与临时性修辞策略的辩证统一。它反映了中国人善于在言语与语境的普遍联系中感受和认识修辞意义的修辞传统,是中国古代修辞方法阴阳并用、正反对待的基本模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叶燮论“识”可谓详而备,他关于“识”的见解揭示了如下创作规律:1.唯物主义创作基础论;2.关于创作规律的深入阐述;3.重视作家的主观修养;4.文学贵在独创;5.创作自由论  相似文献   

4.
叶燮诗学思想在《已畦集》一些单篇序文中有所涉及,然而更为集中地呈现在其诗学著作《原诗》一书中。《已畦文集》附刊《原诗》共四卷,由内、外二篇构成,每篇分上、下二卷。《原诗》内、外篇主旨同一,然具体论述各有侧重。清人沈珩于《原诗叙》中称:"内篇,标宗旨也。外篇,肆博辨也。非以诗言诗也。"内篇"宗旨"在于阐述诗歌的源流本末、正变盛衰、沿革因创之理,在具体论述上更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外篇"肆博辨"在于通过具体的艺术鉴赏批评论证其诗论主旨和诗学主张,是对内篇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本文主要论述叶燮以"正变"为核心的诗歌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武国强 《文教资料》2020,(2):23-24,29
近二三十年,学界有关杨万里的研究可谓全面展开、突飞猛进,几成排山倒海之势;研究内容主要是诗歌艺术、诗学理论、学术思想、个人交游、文献年谱、诗人比较研究等领域。但各领域所斩获的学术成果大不相同,质量鱼龙混杂、高低不一。本文旨在进一步梳理近百年的学界研究成果,以更好地深化杨万里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然,这不仅限于工作方面。人生中,在要成就某件事的时候,应该以理想状态为目标,作为实现的过程,“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见”。换言之,就是要有持续的强烈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8.
毛泽东倡导的“三大作风”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邓小平“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对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发展;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是对邓小平理论建党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为了让入学不足四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的思想方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我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分类思想方法,充分创设有趣、真实的问题情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叶燮《原诗》之理论体系,绝非仅体现于其创作论一端,而是以“胸襟”为桉心,统摄了创作论与诗歌发展观两个主要部分。大致为:以盛衰正变、“变能启盛”明“胸襟”之用,以“才、胆、识、力”充之,继而以此“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理、事、情”。使之“发宣昭著”,最后存之于“自然之法”。“胸襟”既是扫除“古今盛衰正变之肤说”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创作中表现“不可明言之理、事、情”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2.
文非 《语文知识》2002,(1):26-27
“移域”是指转移词语使用的域界,如医学专业词语移用于非医学领域(感染、透视),体育专业词语移用于非体育领域(黑哨、短平快),电脑专业词语移用于非电脑领域(拷贝、内存),外交专业词语移用于非外交领域(引渡、双边)等。词语的“移域”是词义泛化、词语使用范围扩大的重要途径。有些“移域”一开始可能有点新鲜和超常,一旦用多了,听熟了,也就见惯不惊了。有些“移域”大概永远也不会有见惯不惊的一天,它们才属于真正的超常“移域”。请看:  相似文献   

13.
清初诗学理论著作汗牛充栋,但真正称得上系统性的则凤毛麟角,大多数理论围绕一两个关键词转,而叶爕的诗学著作《原诗》则不同,它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大体可以分为本原论、正变论和创作论三个部分。本文主要就是论述叶爕《原诗》的诗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学生只有乐于作,才能作好作。这是语教师的共识。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实践和体会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同步作;寓教于乐.心理相容;师生同心,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
《语文知识》2001年第9期《<昨天·今天·明天>中的语病》一文指出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两处语病:第一, “小伙子长得比较帅呆了”为“限制多余”;第二, “我此起彼伏”为“搭配不当”。笔者认为这不是小品的语病,相反,它是小品的幽默之所在,是作者主动的修辞  相似文献   

18.
德瑞克·沃尔科特是加勒比海地区最重要的英语诗人,199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歌作品,包含多元的创作表现方法和修辞技巧,用真切的内心情感和大量的意象给人描绘一幅画面景象。从中国诗歌理论"赋、比、兴"视角来探析德瑞克·沃尔科特作品中的修辞表现方法,可以发现这三种创作方法在沃尔科特的诗歌中都有体现。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智慧与魅力,更为德瑞克·沃尔科特的研究提供些许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9.
李水波 《考试周刊》2009,(13):15-16
叶维廉先生作为一位诗人,其诗歌中的意象成为诗歌的一大特色,“窗”和“雨”就是其中鲜明的两大意象。他的许多诗中都有这两个意象的呈现,它们倾注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叶维廉的诗中,它们是“郁结”与“突围”这两个主题的集中体现,诗人的特殊在于他透过“窗”观察了“雨”景,又在“雨”中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叙事可以作为修辞的论述,展开对文本《雪山飞狐》的解析,从文本的角度来对"叙事作为修辞"进行支持,包括叙事的角度、叙事的结构、读者效果以及叙事的意识形态等基本范畴,从而认为该文本是"叙事作为修辞"最好的文本体现。将叙事作为修辞对我们进行文本解读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