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涛 《现代企业教育》2007,(6X):176-177
自从1996年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诸如教育理念不清,教学方法单一,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设计等,致使目前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对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建设性的探索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6年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诸如教育理念不清,教学方法单一,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设计等,致使目前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对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建设性的探索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4.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5年4月决定设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已经增至115所,法律硕士的培养过程涌现了很多杰出的复合型、实践型的法律人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初步达到当初设立的目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教育质量评价依据及评估体制欠缺、培养方案设置不科学、图书馆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法律硕士学位之后,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出现了不少问题,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定位模糊,两类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雷同,培养目标不清晰等.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社会对法律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在借鉴美国J.D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法律硕士教育。经过多年发展,法律硕士(非法学)取得了长足进步。2009年我国建立了全新的法律硕士(法学)教育类型,我国法律硕士教育开始走向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并列的时代。但是由于法律硕士(法学)出现时间晚,人们对它的认识有限,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而需要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育人模式等多方面予以完善,从而保障法律硕士(法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法律硕士教育从创立到正式实施已经历了十几载,它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和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改善其培养质量,应在培养目标之完善、培养措施之改进、毕业论文之规范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既不同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也不同于法学硕士研究生,但究竟如何定位,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实务中都比较模糊。基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法学教育过度扩张等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根据我们调研问卷的结果,将法律硕士(法学)人才定位为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比较符合社会需要和法学教育的内在特点的。增加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这一类别有利于提升我国硕士法学教育.培养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9.
从近年来的就业情况看,法律硕士呈现出就业面广泛,相对集中法院、检察、公安系统,律师事务所、企业法务部门、机关事业单位等特点。文章对就业状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法律硕士培养模式需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探索法律硕士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法律人的能力包括掌握系统法律知识的能力、法律思维的能力与解决能力,该三种能力的培养是法律硕士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由于法律硕士三年或两年的学制、自身思维模式以及当前法律硕士的课程体系,是法律硕士法律人能力的培养遭遇困境。案例研习模式通过案例的选择、课程设计以及研习步骤的科学规划,可以有效地培养法律硕士的法律人能力,实现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法律硕士是国家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要所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本文针对法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产教融合、合作育人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革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优化产教融合、合作育人机制,完善评价体系等对策,从而提高复合型、应用型法律实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法学教育面临转型,逐渐彰显其职业教育属性,更重视实践教育,并从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在法学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面临着一些挑战。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的法律人才,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使法律硕士教育向着实务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我国法学教育面临转型,逐渐彰显其职业教育属性,更重视实践教育,并从注重数量转变为注重质量。在法学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面临着一些挑战。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务型的法律人才,必须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使法律硕士教育向着实务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问卷调查为依据,分析了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法律硕士教育在规模上已经取得相当成绩,但在培养方式上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对法学教育进行重新认识与定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法律硕士专业,在功能定位、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上都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硕士培养现状的剖析,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并认为法律硕士培养必将成为法律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分析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着手,就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变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认为我国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瓶颈在于学校作为高层次、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主体的单一性.指出高校应与实践部门展开深入合作,进行开放式的联合办学,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实行的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订单培养制度”,说明了该项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在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论文答辩中,我们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论文质量不高,对答辩现场提出问题的回答也不到位。其原因主要是理论知识掌握的不扎实,行文能力不强,为了保证论文质量,培养合格的硕士生.应实行淘汰制。  相似文献   

19.
持续推进的法治中国建设和不断深入落实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明确了培养目标。当前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本文从法治中国建设对法律人才需求的视角对法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和反思,提出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方案,建立法律职业的目标导向,以司法实践能力的提高破解"三脱节"现象,塑造法律职业人格等优化策略,以构建既可满足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又能突出个体专长,并且适应职业取向的高层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硕士学位教育究其本质乃是法律职业教育,对法律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其根本目的.我国法律硕士学位教育的培养方案仍存在定位模糊的缺陷,导致法律硕士的考核标准难以与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效对接,在理论课程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和学位论文考核等方面也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因而有必要重构我国法律硕士考核标准,从基本素质考核标准、基本知识考核标准和法律实务处理能力考核标准三个方面设置总体性和指导性的考核标准,并对理论课程、实践环节、学位论文的考核标准做出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