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助学活动中的德育工作直接关系着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造就和选拔人才的质量。 在多年实践中,相当一批社会助学组织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自身特点的自学考试教育。目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中,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中, 相当一部分也主要以自学考试助学为其办学支撑点。接受全日制助学辅导的考生已达到很大规模…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基本构架和属性上看,我国的自学考试依然是一个适应大众化、开放化高等教育的教育形式.但近几年来许多高自考助学机构的生源都在减少,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只有经过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和改革,自学考试教育才会继续释放出更大的活力.民办助学机构才能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应用性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社会助学活动随着自学考试的产生而兴起,随着自学考试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解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规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法律规范,解决高等教育社会助学管理的体制障碍,可以更好的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规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诸震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国家考试的形式,对自学者实施以学历为主的检验,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三者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它已成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一九八...  相似文献   

5.
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社会助学及其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 ,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社会助学 ,需要高效率、规范、合理的科学管理。社会助学的核心环节———教学管理的成功与否则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社会助学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基石 ,是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基本保证。一、社会助学的多种形式1 .社会助学单位面向社会举办的规模不等 ,时间长短不一 ,灵活性较大的各种形式的辅导班。其中以民主党派、高等院校和学术团体举办的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1981年在我国高等教育战线上出现的新事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专门人才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它既是对自学者进行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又是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个人自学为基础,社会助学为重要条件的新的高等教育形式.社会助学是个人自学和国家考试之间的重要环节,也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助学的好坏,关系到自学的成果和考试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否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自学考试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其中社会助学在自学考试中起到关键的辅助性的职能。本文将从社会助学的内容;社会助学在自学考试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我国社会助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三个方面论述社会助学体系在自学考试中的角色与价值,并且对我国的社会助学体系的科学性发展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实施的三大要素之一。社会助学,有效保证了自学考试的质量,推动着自学考试的深入发展。本文主要对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在分析、研究社会助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助学的改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络助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社会助学的改善和发展必然会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逐步消除由于自学考试制度凸显的考试功能给人们带来的误解.作为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重要形式,网络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网络助学模式对于推动自学考试制度的完善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自学考试工作管理机构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个人自学蔚然成风,社会助学工作的开展亦呈现出主体多类、形式多样、受助地区和人员广泛的良好局面。为了充分发挥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其实施意见,推动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积极发展社会助学个人自学、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系统中的教育活动,是国家考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按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自学并参加国家考试者均是自学考试的对象,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是民族兴旺、国力提升的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势必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大批高技能创新人才。高技能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通过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等全方面培养创新人才。此外。高职院校要高质量地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还需要学校回归“育人为本”的理念,并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基础》课程建设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和怎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界重点研究的两个问题。本文从生物学基础公共课程的建设出发,深入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给出了该课程的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从创新意识的养成、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生物学基础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SRT)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国内外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改革,文章对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尝试,将它们融入一种综合的、能动的和创新的教育体系之中,搭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新平台,为培养本科生创新科研能力开拓了新天地,加强了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坚持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是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的关键.经过7年的实践探索,国际青少年创新设计大赛融合教育总结出创新人才培养与评价的关键要点,即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未来创新人才.国际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营造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良好校园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创新人才培养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观之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少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离不开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因此,探讨校园文化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性仍然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创新人才是实现自主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政府应该大力优化人才环境,促进创新人才成长;企业要搭建良好平台,培育创新人才。以共同培养和造就庞大的创新人才队伍,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旨在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物理学科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学科。因此,开设物理通识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大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西南联大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其主要的经验是:有卓越的办学思想;有一流的教师阵容;还有适宜的外部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作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的实验室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支撑,但普通的实验室只能完成基本的实验要求,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实验室,加强实验室建设,使其向开放性实验室发展,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内涵升本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走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使其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尽快融人新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从建立科学、全面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凝练出一支优秀的人才培养队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