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学生作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  相似文献   

2.
记得一位朋友对我说,他最欣赏苏东坡对写作的看法: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意思是说写文章不要故意“摆架子”、“唱高调”,文章应该像流淌的泉水,顺着山势,时而急时而缓,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无独有偶,成尚荣先生在他的《形散而神不散:课堂教学的新秩序》一文中,也谈及了“行乎当行,止乎当止”这一观点,不同的是,成老师把这一观点引申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授之以鱼”,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或“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两者都不能满足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完成使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根本任务。传统的数学教学把教材当“圣经”,把教师的话当“圣旨”,把学生当“白纸”,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那么,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后,我们的数学课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4.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致思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钳制,窒息了学生…  相似文献   

5.
黄作见 《四川教育》2005,(11):34-35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诱导”前加“相机”二字,正说明“诱导”的成功与否关键在“相机”,即运用“诱导”的时机恰当与否。我理解,“相机”就是教师在教学时密切关注自己的教育对象,当学生思路不畅时,当学生向最近发现区跳跃时,通过教师的每一次启发、每一次点拨促使学生思维通畅,进入深刻理解的境界,进入最佳发展的状态。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卧薪尝胆》时,是这样运用教学机智的——  相似文献   

6.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用“公”字组词,当小刚站起来回答说“公鸟”时,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当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在读“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这句话时,由于他不认识“奋”字而把这句话读成了“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努力学习”。教师听见小明把“发奋”读成“努力”,则马上说,小明读错了,要他再读一篇。于是小明就着“发奋”两字的拼音将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但他这次把“发奋”读成了“发疯”。试想想,小刚、小明遭遇几次如此模式化的要求后,他们还敢言说、还愿言说吗——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作文难、难作文”是众多师生的共同感受。形成这种状况有其诸多原因,可以任人评说,但是有一条必须正视,那就是有的语文教师有“唱功”而无“做功”,只讲不做,教不得法,学生无“真”师可从,暗中摸索,畏惧作文,写作情绪低落,作文水平低下,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善教者使之继其志,善歌者使人继其声。”教师“下水”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和指导能力,还有利于融洽师生感情,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和“教”与“学”之间的隔膜。“欲当先生,先当学生”,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做…  相似文献   

8.
作为学生作的第一读,感触最深的是“人”“”分离。当我们将作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斫损了。翻阅他们的作,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第二册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中,有“衣锦还乡”这个成语。课未注“衣”的读音。这里的“衣”作动词用,当“穿”讲,查《汉语成语词典》,“衣”读yi音。但《现代汉语词典》将“衣锦还乡”的“衣”放在第一声,读yi。“衣锦还乡”的“衣”到底该怎么读?  相似文献   

10.
陆海莲 《山东教育》2004,(27):38-38
孩子们分成小组在活动区各自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芳芳今天来的稍晚,平时她最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有时当“妈妈”,有时当“孩子”.“装”的还真像模像样的。这会儿,她径直走向玩“娃娃家”的小朋友,希望加入,“我和你们一起玩行吗?”田腾小朋友抢着说:“不行,不行,  相似文献   

11.
当人们在为一节又一节气氛热烈的公开课鼓掌叫好的时候,“静默”地离分开教学越来越远。公开教学中真正的“静默”,在我看来,它是一种“倾听”,而非“冷场”或者“真空”。  相似文献   

12.
说到教作文.许多老师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视作文教学为“烫手山芋”;说到写作文.很多学生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当作文训练为“沉重大山”。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教育各有自己的优势,也各有自己的不足。不存在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东方教育的过分死板过分强调统一和西方教育的过分自由过分强调儿童天性,均有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当“应试教育”扭曲着中国教育的每一根神经的时候,当我们历数着“统考”和“分数排队”的“罪过”的时候,德国的教育官员却正在为教育质量的下滑而大伤脑筋。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摸索到的出路竟然是要搞“统考”。我们的“死胡同”,竞成了他们的“阳关道”。孰是孰非,谁能说得  相似文献   

14.
一、“超标发展”却又美中不足怎么看?问:新课程提出“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要求,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同一项要求,“保底”处尚未达标,“不封顶”处闪闪发光,十分精彩,对此当如何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杨银花 《宁夏教育》2004,(11):58-59
教学工作永远是扎扎实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处处要“细”字当“头”,“稳”字掌舵,用新理念导航,才能在新旧理论、新旧方法的碰撞中前进。  相似文献   

16.
当一个教师感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合时宜”并打算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时,他真的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吗?当一个教师按照专家的建议或按照某种教学理论的说法去操作、应用时,他就能改变自己的教学实践吗?当一个教师打算以“研究”、“反思”的方式去寻求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教师往往却不知从何处人手时,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厄运中的海伦》中有这样一句:“当海伦降生19个月之后,一场意想不到的重病使海伦变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残疾人。”句首状语“当……后”搭配不当。介词“当”只能与“时”、“时候”等时间词搭配,表示正当其时。可是此句写海伦得重病的时间是降生19个月“之后”,因此,句首状语以改为“在……后”搭配为宜。筻此句介词搭配不当$山东莱州市教学研究室@任永刚 $山东莱州市土山中心校@马晓明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随着教师对课程标准学习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态势。当我们喜形于学生“多姿多彩”的“自主学习”:当我们沉醉于学生“变化万千”的“自主探究”时:当我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天地时,是否冷静地想一想:这些“自主学习”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吗?  相似文献   

19.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着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和“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萧索了,学生的人格个性已经人为地斫损了。翻阅文本,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大体一致的“精神套路”、“思维模式”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长期的个性箝制,窒息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宁夏教育》2005,(6):13-15
今天是一学期中最后一次讲授新课,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好了教案,按部就班地上起课来。“谁能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当王军讲到司马光举起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时,我问:“司马光这种行为叫什么?”“临危不惧。”当有的同学喊出这个词时,我满意地笑了。可正在此时,我班的调皮鬼张宁宁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个问题,为什么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缸时。就不怕把缸里的孩子砸伤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