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减”意见是对基础教育改革所设的重大战略布局,课后服务作为这项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石,承担着促进教育公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文中从宏微观分析国家、社会、学校与学生、教师、家长在课后服务中所面临的困境。基于数字教育视角,探讨数字教育带给课后服务在促进教育公平、整合教育资源、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与提高服务质量的新机遇。提出以构建课后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协同共建课后数字教育服务机制、协同发展数字教育服务资源、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四个方面,探索高质量课后服务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
赋能课后服务可以让中小学课后服务创造更多价值,促成学生更多的发展可能。中小学课后服务主要是指一定环境条件下由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服务,对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赋能除了要从硬件方面来改善,更要从制度、文化、技术、组织等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完善制度规范,解决中小学课后服务实践问题;发挥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软实力;融入先进技术,全面升级中小学课后服务关联要素;改进组织要素,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课后服务供给是实现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关键,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集体行动,多元协同。高质量课后服务供给应遵循多元利益主体需求协同、多元行动主体利益关联、多元供给主体外部保障的行动逻辑。然而,目前课后服务行动目标离散、协同动力不足、合作生态文化缺失等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多元供给主体的协同行动,弱化了合作育人效力。树立集体行动愿景、建立协调机制以及强化制度保障是走出课后服务多元现实困境的关键出口,最终形成高效的课后服务多元协同供给局面,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减负增效已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落实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课后服务正面临服务资源匮乏且服务形式单一、区域推进差异化严重,城乡水平差距较大、评价机制和体系都有待完善等问题。该研究在分析我国中小学课后服务现实难题的基础上探索了在线教育平台赋能课后服务的实然可能,利用案例法探究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课后服务质量提升与转型发展的可为路径,提出高效利用平台资源开发多样化课后服务活动,构建基于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课后服务样态和形成在线平台支持下的智能化课后服务评价机制等对策,以期为“双减”政策中课后服务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课后服务具有促进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功能。课后服务赋能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可为空间,可从全面化调研、针对性服务、科学化设计、系统化实施等方面着手促进;但同时也存在惯性角色思维掣肘、课后服务主体动力不足、课后服务资源有限、课后服务内容序列化不足的难为困境。从赋能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出发,课后服务应为之策包括:开放课后服务思维,突破角色思维惯性;加强课后服务主体教育,增强服务动力;加强课后服务主体联合,拓展服务资源;建设课后服务课程群,促进服务内容体系化。  相似文献   

6.
积极探索课后延时服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亦是顺应社会信息化趋势、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结合当前小学课后服务的问题与挑战,为了加强课后延时服务统筹协调、推进延时服务选课流程的透明化、完善延时服务实施机制、实现延时服务的规范化与便捷性,本文从深化政务服务视角出发,着眼于课后延时服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研究,以金华市曙光小学为样本做范式研究,详细阐述基于政务服务平台的课后延时服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技术成为破解劳动教育发展问题的关键.技术可以实现劳动工具的优化升级和劳动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劳动教育本身也包含技术性的内涵、教学策略和实践指导.针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应借助技术对劳动教育观念"误区"进行修正、优化劳动教育课堂、构建三方联动的劳动教育阵地.国家、政府将劳动教育作为重要关注点,学校和教师抓好劳动教育主阵地,家庭、社区和学校共同构建三方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是技术赋能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课后服务是解决“三点半”问题的重要民生工程,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助推器”,是学生安全的“保护伞”,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加速器”。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调查了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的情况,分析了课后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课后服务顺利开展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有着优良的志愿服务传统,进行了以"劳"为核的志愿服务实践探索,积累了基于志愿服务推动劳动教育的经验.其具体有以下四点:一是链接志愿服务平台,拓展劳动教育载体;二是完善志愿服务团体,构建劳动教育组织;三是建立志愿服务常态机制,助推劳动教育落地;四是随时随地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
大力整顿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2021年的重要工作。国家将出台哪些措施监管培训机构?在从严监管的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该何去何从?文章指出要有效监管培训机构,应该创新监管体系,实施教育备案审查制;要标本兼治疏导家长对培训的需求;校外培训机构要回归“做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美国校外在线教育项目已历时百年,建立专门的机构,明确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与学校开展广泛合作,逐渐使校外美国在线教育项目积攒了极高声誉。当前,加强有效在线课后服务路径的规律研究是“双减”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应正确厘定线上课后服务与线下课后服务之间的关系,秉承学生准入门槛、关注重点人群以及双线融合兼顾的行动依据,构建理性化与标准化的支持保障制度,推动在线课后服务体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务派遣制度,结束了劳务派遣无法可依的历史.但是,劳务派遣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侵害劳动者权益的逆向派遣同题.因此,有必要对劳务派遣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展学校劳动教育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初步认识,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再到立德树人,学校劳动教育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回归,实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育人与育才的统一。新时代开展学校劳动教育一定要借鉴历史经验,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积极拓展劳动教育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及多方面的。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如何影响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首先,作者阐释什么是全球化及全球化如何影响着教育改革的理念。本文亦探讨中国在应对全球化挑战时如何重建高等教育及基础教育。全球化对教育来说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该议题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只要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仍在,关于这一议题的争论就不会停止,还有待更多的教育研究来引证。 关键词:全球化;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奠基;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的奠基;以思维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论奠基.所有这些奠基都与研究队伍的奠基有关.  相似文献   

17.
教育劳动工具包括"人"和"物"两类。"人"以"教师"为典型,"物"以"教材"为代表。这两类‘工具’都应有利于确保和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体现教育作为德性生活的意蕴。"教材"的德性主要表现为正确的、科学的且具有生长潜力的课程知识,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的统一和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的价值性特征三方面,"教师"的德性主要表现为适切的知识架构、积极的道德人格和自觉的审美追求三方面。通过发掘教育劳动工具的德性,有利于推进教育劳动成为道德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服务购买风险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院校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应对高教服务购买中的高风险进行分析。章运用服务营销理论,论述了高等院校应采取的营销策略,以降低学生的购买风险,提高学生的购买与消费热情,从而提高高等院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全面育人的教育体系、贯彻劳动教育的实际意义,必须更加深度反思劳动教育的价值。当代的劳动教育具有六重价值:首先,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并塑造学生的劳动观、劳动精神;此外,劳动教育是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也是个体习得并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具有知识与技能养成价值;劳动教育帮助个体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身心健康促进价值;劳动教育可以引导个体了解、激发潜能,并以此帮助个体规划未来,具有自我实现价值;劳动教育可以丰富个体的内在世界的享用,而且也是个体生命关系多样性的体现,具有生命享用与滋养价值;最后,劳动教育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生态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领域,管办评视野下的“评”实际上是指教育评价。教育管办评分离实践视野下的教育评价是一项专业活动,呈现出价值引领、科学规范、独立运行三大特征;教育监测、教育评估、教育督导是现阶段我国教育评价的关键要素。宜立足实践,加强教育监测、评估、督导的整合,形成“一体多维,多力同向”的第三方教育评价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