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2,(12):32-34
浏览巴金先生的《序跋集》,忽然发现他于1952年写的《〈木木〉译后记》。《木木》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年轻时读过并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只是那时读书大都生吞活剥,未曾留意译者是谁。记得书柜中那几本“文革”劫后幸存的巴掌大的小开本图书中就有《木木》,忙去找来,果然是巴老根据英译本转译的。  相似文献   

2.
墓志铭是一座特殊的文化宝库。好的墓志铭往往闪烁着思想的火花,给人以启迪。研究琢磨这些墓志铭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死者的生平事迹,而且有助于我们把握作家的思想和作品。欧洲的墓志铭文学可谓源远流长,自产生之时起就带有较强的文学性、传奇性。据希腊神话传说,底比斯的诗人利诺斯是掌管天文的缪斯乌拉尼尔和音乐家安菲玛洛斯的儿子,富有音乐天才,创造了“利诺斯歌”,即哀悼的歌,因得罪了生性高傲、自负善妒的太阳神阿波罗而被杀死。后人写下哀伤的诗纪念他,称之为欧里娜,希腊语称为epitaphion,epi是“在……上”的意思,taphos即“墓碑”(…  相似文献   

3.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罗斯读者最喜爱的一位作家。他生于1860年,1904年病逝至今已过一个世纪,但对他的作品的热爱,不仅俄罗斯人民,而且在世界各国读者中至今不衰。也许是作家很大一部分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凌或平庸的小人物,加上我们所见到他的一些肖像,特别是作家晚年的相片,它们多是严肃、面无笑容,稍带眯缝的眼睛显得非常疲惫。因此,契诃夫给人们的印象如果说不上是忧郁,至少是内向、稳重,甚至于颇为悲观。印象毕竟是印象,实际上生活中的契诃夫个子高高的、外表清秀英俊,性格幽默、愉快,朝气蓬勃,胃口好,吃饭总是香喷…  相似文献   

4.
屠格涅夫说:“我从来不会光凭脑子去创造。要在小说中描写一个人物,我必须选择一些真人作为我的凭借。”但是,有时他也有疏忽的地方。例如,他写了一个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5.
纪念尤·伏列夫斯卡娅在一个被炮火轰毁的保加利亚村庄,在一个仓促改成的战地医院——一间破烂的草房的遮棚下,她患着伤寒病,奄奄一息地躺在污秽、恶臭、潮湿的麦草上,已经两个星期了。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个谁也不认识的魔法师,吹着一支长笛,经过一个宁静而又愉快的小镇。他带走了镇里所有的孩子。孩子们对笛声着了迷,跟着魔法师一去不返了。这是俄罗斯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在《面向秋野》中讲述的一个古老传说。其实,作家本人就是那个魔法师,《面向秋野》正是他吹奏的美妙笛音,被笛音迷住的孩子中,有你、有他、还有我。  相似文献   

7.
屠格涅夫挨母打李有观编译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从小就爱读书,尤其喜欢读诗歌和寓言,并有较强的鉴赏能力。他能真实地谈出自己的观感。想不到因此他还挨过母亲的痛打。屠格涅夫的母亲性情暴躁,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有一次,寓言作家伊凡·诺维奇·得米特里耶夫到屠格涅夫家...  相似文献   

8.
悲情印第安     
吕超 《世界文化》2010,(7):30-33
自从大地初开,从未听说过在和平时期,一个民族对待自己的同盟者和被监护人时,竟然如此背信丧德,如此蔑视正义。  相似文献   

9.
著名俄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于一八一八年出生在距奥廖尔城不远的斯帕斯基·鲁托维诺沃的一座富丽堂皇的贵族庄园里。  相似文献   

10.
屠格涅夫活了六十五岁,从来没有结过婚,然而他有一位与他终生亲密的女友,那就是当时欧洲著名的女歌唱家波琳娜·维阿尔多,人们通称她为维阿尔多夫人。维阿尔多比屠格涅夫小三岁,出生在意大利,1845年作为歌唱演员跟一个歌剧团到了彼得堡。屠格涅夫喜欢听她唱歌,又爱她美丽,一见  相似文献   

11.
一提到屠格涅夫,闪过脑际的就是《初恋》、《父与子》和《罗亭》。回想起来,当时虽然一看到这几本书上的那些生疏的地名和人名就感到困惑,但为了升学和自身的修养而不得不鞭策自己去硬啃它们。托尔斯泰也好,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也好,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他们大概都是帝俄时代的大文豪,与我理应不会有什么关系的。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住在巴黎,有一天,偶然结识了一位住在附近的中年妇女。她虽然是法国人,可是生得娇小玲珑,金发碧眼,艳丽照人。当时正是寒冬时节,我在巴黎既言语不通,又举目无亲,使我心情忧郁,只是塞纳河水一下子使我着了迷,我就在这时和她相识了。这位妇人亲切地接待我,请我喝咖啡,又请我吃饭。从此我经常到她家去作客,甚至呆在她家的时间比呆在自己公寓的时间还长。她的家很简单朴素,很难使人相信是法国上流社会的家庭,房内的墙上挂满了肖像画和照片,书  相似文献   

12.
俄国作家弗·克·阿尔谢尼耶夫所著的《在乌苏里的莽林中》问世于今,已近一个世纪,在欧美有三十多种文字翻译出版,拍成电影并获奖。俄罗斯的许多出版机构,一次又一次地重印他的作品。在中国,翻译成书的时间是1977年,由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翻译组翻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相似文献   

13.
托尔斯泰的“雄鸡” 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熟悉折纸艺术。诚然,他不知道“折纸艺术”(opuzauu)这个词,当时还不通用,俄语辞典中也没有收这个词。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在1858年创作的著名诗篇《大门前的沉思》中,描写伏尔加河时说:“走上伏尔加河畔,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那回响着的是谁的呻吟?这呻吟在我们这里被叫做歌声……伏尔加!伏尔加!在春天涨水时期,你横扫田野,茫茫无际……”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这条发源于俄罗斯北方中央高原低矮的群山中的欧洲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相当于德国、法国和英国领土面积的总和。而伏尔加这个词本身就已经含蓄地成为俄罗斯民族的象征,历来被俄罗斯作家、诗人、画家所青睐。2006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油画家创作了一幅再现伏尔加自然之美的《伏尔加河牧归》油画,使人们的注意力又重新转移到俄罗斯当代画家的现实主义绘画上来。这幅作品一经问世,备受俄罗斯画坛好评,油画的作者就是当代俄罗斯新生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德米特里。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挪威伟大的油画家、版画家,被公认为是世界现代艺术的巨匠,20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的作品大多带有强烈的反自然主义风格,描述了人们对于爱情和死亡的情感生活。  相似文献   

16.
木本水源,故乡是每一个旅外游子魂牵萦绕的梦,那山、那水、那一草一木,都倍感亲切,无不撩起游子那悠悠的故土恋情。刘禄长将军在福州军区(炮兵任司令员时曾数次回乡,圆他那返乡梦。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伟大的学家肖洛霍夫因在描绘顿河史诗性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生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而获得了1965年诺贝尔学奖。他是唯一以俄罗斯公民身份得到诺贝尔学奖的俄罗斯作家(其他四位获此殊荣的俄罗斯作家都是侨民)。  相似文献   

18.
林夏 《寻根》2000,(1):84-87
王元化先生,1920年生,湖北江陵人。著名学者。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有幸在一收藏家中看到上官周的几幅山水画(册页纸本),画幅仅尺余见方,无落款无印章,年代不详,旁附××博物馆鉴别章和竹庄山水画印章。画面古木箫疏,烟岚弥漫,墨晕迷漓,俨然一派寒冬景象,笔法清淡中又不失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20.
<正>编辑部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这部著作。"他还一口气说了11个俄罗斯作家的名字:"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